传统图像问题 | 解释 |
---|---|
色差 | 现实中色彩丰富,传统图像颜色数量太少,很多自然界中的图像并不能完美地显示在图像上,从而导致色差的出现 |
DR低 | DR低,导致两个弊端: 1.亮度低:图像中的亮度比现实的低太多,造成场景还原失真。 2. 对比度下降:现实中富有层次感的画面或者场景,记录在图像中后,就失去了层次感,即对比度的下降。 |
HDR图像的直观感受:更自然,更亮,色彩和细节更丰富,对比度(层次感)更高。
HDR技术的提升和拓展:
人眼可以感知的电磁波波长一般在400~760nm之间。
镜面反射过曝光问题:镜面反射的光线会对图像的质量产生不良的影响。镜面反射光强度大,图像显示白茫茫一片,失去图像的精确细节。如何获取记录这种过曝光的图像的细节也是HDR技术领域的一个重点问题。
人眼对不同波长的响应:不同波长的可见光,对人眼的刺激不同;同一波长的可见光,不同的人具有不同的敏感程度。
描述人眼可见光敏感度的曲线,V(λ)(CIE标准化):
HDR图像技术需要实现的高动态范围,实际上就是实现高对比度。
动态范围:图像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的比值。
对比度:描述相对亮度的物理量。描述了场景或显示设备的最大亮度和最小亮度之间的关系。
对比度计算方式:
其中, L m a x L_{max} Lmax?与 L m i n L_{min} Lmin?分别为场景中的最大与最小亮度值。
人类视觉感知系统:人为地对人眼视觉特性进行模拟,从而实现对图像与视频处理方式的优化与流程的简化。但是人类生理视觉系统十分复杂,并且到现在也没有完全研究清楚,因此在图像领域我们无法完全模拟人眼的特性。
图像压缩:典型的人类视觉感知系统的应用实例就是图像压缩。研究发现,人类的视觉对于图像的高频部分不敏感,因此,在图像压缩的过程中,弱化或忽略高频部分可以使图像压缩的性能大幅提高,并且基本不会影响人类的视觉感知。
研究发现的视觉物理学特性:
物理学特性 | 描述 |
---|---|
亮度非线性 | 相对于观测物体的绝对亮度,人眼对亮度变化的感知更为敏感。在一定范围内,人眼对亮度的感觉与亮度L的对数线性相关 |
对比度敏感 | 人眼视觉系统的频率响应特性。代表了人眼对于强度值差别的区分能力。 |
掩盖效应 | 某个掩盖因子的出现,图像要素可见性的损失情况。当存在激励A的情况下,激励B的感知将会得到加强或减弱。 |
多通道并行 | 视觉处理是多通道并行的。不同的视觉信息通过不同的神经通道预处理后作为视觉中枢的输入。之后被不同类型的皮层细胞处理。 |
视觉注意力 | 我们只对周围环境中特定的场景或行为注意,使得场景中的某些特定点或区域被选为场景特征。注意力分配的过程,会加强场景特征的影响,并影响观测者的主观感受 |
对比度敏感性:在日常生活之中,人眼需要分辨边界清晰的物体,也需要分辨边界模糊的物体。后一种分辨能力则称为对比敏感度。对比敏感度与一些参数相关,通过对这些参数进行建模,可以得到对比度敏感函数。
对比敏感度:视觉系统能觉察的对比度阈值的倒数。对比敏感度 = 1/对比度阈值。对比度阈值低,则对比敏感度高,视觉功能好。
参考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