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emu 启动 Linux(aarch64 与 riscv64)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2日

Qemu 启动 Linux(aarch64 与 riscv64)

我的平台架构为 x86_64,操作系统为 Ubuntu22.04.3

这部分涉及内核的编译以及文件系统的制作

本博客中涉及了aarch64以及riscv64,以及临时文件系统以及永久文件系统,按需选择

零、前提:安装Qemu以及aarch64与riscv64的交叉工具链

  • Qemu的安装

可以参考我之前的博客:https://blog.csdn.net/jingyu_1/article/details/135625477

  • ARM 官方的交叉编译工具链:

https://developer.arm.com/downloads/-/arm-gnu-toolchain-downloads

根据平台架构和操作系统(我这里是x86_64,ubuntu)选择如下:

x86_64 Linux hosted cross toolchains

AArch64 GNU/Linux target (aarch64-none-linux-gnu)

链接为:arm-gnu-toolchain-13.2.rel1-x86_64-aarch64-none-linux-gnu.tar.xz

ARM官方提供的是二进制可执行文件,可以直接执行,无需编译

  • RISCV 交叉编译工具链:

https://github.com/riscv-collab/riscv-gnu-toolchain

# 1、官网的意思是,在构建时会自动下载需要的包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iscv/riscv-gnu-toolchain
# 2、先 clone 仓库,然后添加仓库里的子模块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iscv/riscv-gnu-toolchain
cd riscv-gnu-toolchain
git submodule update --init --recursive
# 3、尽管有魔法,但是我上述两种方式都不成功,在 clone 时指定 --recursive 参数能成功下载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riscv/riscv-gnu-toolchain --recursive

其他老哥的方案(借助gitee):https://blog.csdn.net/limanjihe/article/details/122373942

我使用的是 ubuntu,所以需要以下依赖(其他操作系统查仓库)

sudo apt-get install autoconf automake autotools-dev curl python3 python3-pip libmpc-dev libmpfr-dev libgmp-dev gawk build-essential bison flex texinfo gperf libtool patchutils bc zlib1g-dev libexpat-dev ninja-build git cmake libglib2.0-dev
./configure --prefix=/opt/riscv
make linux	# 可以添加 -j4 参数加快编译的速度, 可能出现权限不够, 使用 sudo make 即可
  • 将qemu以及交叉编译工具添加到环境变量
vim ~/.bashrc
# 添加如下内容, 注意这里的路径根据你自己实际安装的路径进行配置
export PATH=$PATH:/opt/qemu/bin
export PATH=$PATH:/home/jingyu/arm-gnu-toolchain-x86_64-aarch64-none-linux-gnu/bin
export PATH=$PATH:/opt/riscv/bin

如果需要构建裸机 aarch64 以及 riscv64 交叉编译工具链: aarch64-none-elf-riscv64-unknown-elf-

可以参考我的另一篇博客:https://blog.csdn.net/jingyu_1/article/details/135631512

一、编译 linux 内核

Linux 内核官网:https://www.kernel.org/

可以在其中选择想要编译的版本,点击tarball下载对应的压缩包,我下载的是linux-6.7.tar.xz

# 解压刚刚下载的压缩包
tar -xf linux-6.7.tar.gz

交叉编译内核,需要指定一些参数,就比如 ARCH,在其 Makefile 中有下面的描述:

# 对其他架构进行交叉编译时,应将 ARCH 设置为目标架构(请参见 arch/*)
# ARCH 可以在调用 make 时设置:
# make ARCH=arm64
# 另一种方法是在环境中设置 ARCH, 默认的 ARCH 是执行 make 的主机
# CROSS_COMPILE 指定使用的前缀

所以 ARCH 可以指定什么架构要看源码下的 arch/*

其中包括了 armarm64riscv

其中 CROSS_COMPILE 和指定的架构 ARCH 匹配就可以

没有 riscv64 的选项,编译 riscv 版本的内核只需选择 riscv 即可,不需要像 arm 那样区分

对于一般情况下的交叉编译内核,配置这两个内容即可开始编译内核了(对于其他定制化的配置,按需配置)

关于配置

可以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94221380

配置这里选择默认配置:defconfig

或者使用可视化的配置,可以选择 menuconfig

初学最常用的就是这两个配置,在 menuconfig 中可以对默认配置进一步进行配置(对我目前来说已经够了),两者都要使用配置 ARCH 以及 CROSS_COMPILE,否则会出现默认x86(默认与当前主机平台一致)

注意的一点是(尝试中发现的一点细节):默认的配置中将 ext4 文件系统的驱动配置进去了 linux 内核,所以可以直接挂载 ext4 文件系统(随后会涉及)

ARM64 架构
# 配置并编译内核, defconfig 表示 default config 默认配置
cd linux-6.7
make ARCH=arm64 CROSS_COMPILE=aarch64-none-linux-gnu- defconfig
make ARCH=arm64 CROSS_COMPILE=aarch64-none-linux-gnu- -j $(nproc)

完成后会显示:

Kernel: arch/arm64/boot/Image.gz is ready
RISCV 架构
# 配置并编译内核, defconfig 表示 default config 默认配置
cd linux-6.7
make ARCH=riscv CROSS_COMPILE=riscv64-unknown-linux-gnu- defconfig
make ARCH=riscv CROSS_COMPILE=riscv64-unknown-linux-gnu- -j $(nproc)

完成后会显示:

Kernel: arch/riscv/boot/Image.gz is ready

二、制作 rootfs(重要)

嵌入式系统三大部分:bootloader(eg: uboot)、Linux内核、根文件系统

制作根文件系统有三大神器:busybox、buildroot、yocto

  1. 使用 busybox 构建文件系统,仅仅只是帮我们构建好了一些常用的命令和文件,像 lib 库、/etc 目录下的一些文件都需要自己手动创建,我们还要自己去移植一些第三方软件和库,比如 alsa、iperf、mplayer 等等,而且 busybox 构建的根文件系统默认没有用户名和密码设置
  2. 如果想要构建完整的根文件系统,大家一般都是使用buildroot,它不仅包含了 busybox 的功能,而且里面还集成了各种软件,需要什么软件就选择什么软件,不需要我们去移植,buildroot 极大的方便了我们嵌入式 Linux 开发人员构建实用的根文件系统
  3. 至于 yocto 构建根文件系统,过于复杂,需要时间也很久,我们一般不会选择这一种方式

参考:https://cloud.tencent.com/developer/article/1843036

buildroot 包含了 busybox 的功能,并且有类似 linux 配置的过程 menuconfig,主要使用 buildroot,并对 busybox 进行简单介绍,并不涉及 yocto

方式一:纯 busybox

这部分主要参考:https://zhuanlan.zhihu.com/p/258394849

上面这篇博客是南航一个老师写的,在Qemu上运行RISC-V 64版本的Linux,其中采用了 busybox,很友好也很详细,下面主要是作了一些解释补充

  • 下载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mirror/busybox.git
  • 配置 busybox:
# 在 busybox 的源码目录中, 配置 busybox, menuconfig 表示 会打开一个图形化窗口进行配置
# 对于 riscv 架构:
make CROSS_COMPILE=riscv64-unknown-linux-gnu- menuconfig
# 对于 arm64 架构:
make ARCH=arm64 CROSS_COMPILE=aarch64-none-linux-gnu- menuconfig

打开菜单后, 选择 Settings->Build Options->Build static binary(no shared libs),即静态编译(无需依赖其他库),保存并退出

  • 编译 busybox
# 对于 riscv 架构:
make CROSS_COMPILE=riscv64-unknown-linux-gnu- install
# 对于 arm64 架构:
make CROSS_COMPILE=aarch64-none-linux-gnu- install

编译完成后,会在_install 下包含了生成的内容,busybox生成的文件系统

  • 制作最小文件系统
# 创建 1g (这个根据实际需要进行配置) 的 raw 格式的空镜像磁盘
qemu-img create rootfs.img  1g
# 将创建的磁盘格式化成 ext4 类型的文件系统
mkfs.ext4 rootfs.img
# 创建一个文件用来挂载该镜像(用来将编译好的内容装入磁盘,载体)
mkdir rootfs
# 将 rootfs.img 挂载到 rootfs 文件夹
sudo mount -o loop rootfs.img  rootfs

# 将在 busybox 中编译的内容移动到刚新建的文件夹 rootfs 中(等价于拷贝到了 rootfs.img 磁盘中)
cd rootfs
sudo cp -r ../busybox/_install/* .
# 补充一些必要的文件夹
sudo mkdir proc sys dev etc etc/init.d

以下内容为查找到的资料,创建这些目录为了确保 Linux 正常运行

proc:用于存储内核和进程的信息

sys:提供了访问和更改内核参数的接口

etc:包含系统的配置文件

dev:用于存放设备文件,这些文件代表系统中的物理或虚拟设备

etc/init.d:用于存放初始化脚本,在启动时运行,用于启动和停止服务,下面就介绍了一个简单的脚本

【挖个坑!学会了来填坑】更多的细节还有待补充

cd etc/init.d/
sudo touch rcS
sudo vi rcS

脚本的内容如下:

#!/bin/sh
mount -t proc none /proc	# 挂载文件系统到 /proc 目录, 它提供了一个接口来访问内核和进程信息
mount -t sysfs none /sys	# 挂载sysfs文件系统到 /sys 目录, 提供了一种方式来访问和调整内核的运行时信息
/sbin/mdev -s				# 使用mdev(是BusyBox的一部分)来初始化/dev目录,它负责创建设备节点
							# -s 告诉 mdev 启动是扫描 /sys 目录并创建设备节点 
							# /sys中包含了当前系统中硬件设备的详细信息

proc 和 sysfs 是两个特殊的虚拟文件系统设备

mdev 是 BusyBox 提供的一个轻量级工具,用于在系统启动时或当新硬件被检测到时,动态地创建和管理/dev目录中的设备节点,但不是唯一方式

rcS 文件添加可执行权限,busyboxinit 运行起来之后,就能运行 /etc/init.d/rcS 脚本

sudo chmod +x rcS

退出 rootfs 目录并卸载文件系统(注意,如果当前目录还在 rootfs 里面,是卸载不成功的)

cd ..
# 在 rootfs 文件夹所在的目录
sudo umount rootfs

文件系统制作完成,为 rootfs.img

方式二:使用 buildroot (推荐)

buildroot 可以编译 boot、内核、根文件系统等,这里主要采用 buildroot 构建根文件系统

buildroot 支持构建多种类型的文件系统精细那个,包括不限于

  • cpio:通常用于创建内核启动时所需的初始根文件系统(initramfs),可以直接被内核解压到 RAM 中,适合临时或RAM文件系统
  • ext2ext3ext4:基于磁盘的文件系统格式,适合于持久存储

这一部分主要参考了 https://www.cnblogs.com/sun-ye/p/14992084.html

下载源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buildroot/buildroot.git
cd buildroot

使用进行配置:

make menuconfig 
  1. Target options -> Target Architecture 设置为 AArch64(little endian)(根据需要选择特定的架构)
  2. Toolchain -> Toolchain type 设置为 External toochain
  3. Toolchain -> Toolchian 设置为Custom toolchain
  4. Toolchain -> Toolchian origin 设置为 Pre-installed toolchian
  5. Toolchain -> Toolchain path 设置为 /home/jingyu/arm-gnu-toolchain-x86_64-aarch64-none-linux-gnu,注意:这里的路径只需要设置到 bin 的上一级,上面的路径根据本地实际情况配置
  6. Toolchain -> Toolchain prefix 设置为 $(ARCH)-none-linux-gnu,其他交叉编译链类似
  7. Toolchain -> External toolchain gcc version 设置为 13.x ,这个要看情况,查看交叉编译工具的 gcc 版本选择
  8. Toolchain -> External toolchain kernal headers series 设置为 4.20.x,看本地情况,如果设置错了 buildroot 会报错给出版本建议
  9. Toolchain -> External toolchain C library 设置为 glibc
  10. Toolchain -> Toolchain has SPP support? 配置为 selected,未配置编译报错会提示
  11. Toolchain -> Toolchain has C++ support? 配置为 selected,未配置编译报错会提示
  12. Toolchain -> Toolchain has Fortran support? 配置为 selected,未配置编译报错会提示
  13. Toolchain -> Toolchain has OpenMP support? 配置为 selected,未配置编译报错会提示
  14. System configuration -> Enable root login with password 配置为 selected,然后在这里配置根用户名以及密码
  15. System configuration -> Run a getty (login prompt) after boot -> TTY port 设置为 ttyAMA0 (这个名字是针对 arm 架构的,riscv 不一定适用)
  16. Target packages -> Show packages that are also provided by busybox 配置为 selected
  17. Target packages -> Debugging, profiling and benchmark -> strace 配置为 selected
  18. Filsystem images -> cpio the root filesystem 配置为 selected ,注意这里生成的是一个 RAM 文件系统,非持久性的

如果要生成一个持久性的 ext4 格式的根文件系统,则选择如下配置:

  1. Filsystem images -> ext2/3/4 root filesystem 配置为 selected ,然后配置其 filesystem labelexact size

配置完成之后进行编译:

make 		# 可以使用 -j4 等参数进行加速

生成的 rootfs.cpio (或 ext4 格式的根文件系统)在目录 $BUILDROOT_PATH/output/images 下面

自此,启动 linux 的前置工作都完成了,接下来即时借助 qemu 启动 linux 系统

三、启动linux

1、使用纯 busybox 构建的文件系统

这里使用的是经过 qemu-img 创建的虚拟磁盘,是永久性的根文件系统

  • 启动 RISC-V 架构的 linux
qemu-system-riscv64 -M virt -m 256M -nographic -kernel ../linux-6.7/arch/riscv/boot/Image -drive file=rootfs.img,format=raw,id=hd0  -device virtio-blk-device,drive=hd0 -append "root=/dev/vda rw console=ttyS0"

-M 表示的指定机器为 virt,不同的板子有不同的内存地址布局,所以这个参数很必要,详细的地址可以参考 qemu 源代码下的 hw/riscv/virt.c (arm同理)

-m 表示的是指定机器的内存大小

-kelnel 指定编译出来的 Linux 内核

-drive file=rootfs.img,format=raw,id=hd0 创建了一个虚拟磁盘驱动,指定镜像文件以及镜像文件格式,并给驱动分配了一个标识 id

-device virtio-blk-device,drive=hd0 将一个虚拟 IO 块设备添加到虚拟机中,使用标识 id 为 hd0 的驱动

-append 的内容是传递给内核参数的参数

这里的/dev/vda 为 Qemu创建的第一个Virtio磁盘,告诉内核从这个设备加载根文件系统

rw 表示以读写模式挂载根文件系统

console=ttyS0 告诉 Linux 从哪个控制台终端输出信息,ttyS0 即执行 qemu 命令的这个终端

同时按下ctrl + a,然后松开,再按下 x ,即可退出 qemu 回到原本的终端窗口

  • 启动 aach64 架构的 linux
qemu-system-aarch64 -M virt -cpu cortex-a57 -m 256M -nographic -kernel ../linux-6.7/arch/arm64/boot/Image -drive file=rootfs.img,format=raw,id=hd0,if=none -device virtio-blk-device,drive=hd0 -append "root=/dev/vda rw console=ttyAMA0"

注意:

使用的 qemu 命令要和构建文件系统、使用的 kernel时配置 的架构一致,尤其当需要同时使用 arm 和 riscv 时

命令中的文件地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对于 qemu-system-aarch64,如果不指定 -cpu,Linux 启动不起来,终端没有任何输出(迷惑了很久发现的)

2、使用 buildroot 构建的文件系统
  • cpio 格式的根文件系统(RAM上的根文件系统,临时性)
# cpio格式, 注意替换路径
qemu-system-aarch64 -machine virt -cpu cortex-a53 -nographic -smp 1 -m 2048 -kernel ../../../linux-6.7/arch/arm64/boot/Image --append "console=ttyAMA0" -initrd ./rootfs.cpio

-initrd (即init ram disk)指定的是 initramfs,Linux 会使用 rootfs.cpio 作为根文件系统,为第二部分中使用 buildroot 构建的临时根文件系统

  • ext4 格式的根文件系统(磁盘上的根文件系统,永久性)
# ext4 格式, 注意替换路径
qemu-system-aarch64 -M virt -m 4G -cpu cortex-a53 -nographic -kernel linux-6.7/arch/arm64/boot/Image -drive file=/home/jingyu/buildroot/output/images/rootfs.ext4,format=raw,if=none,id=disk0 -device virtio-blk-device,drive=disk0 -append "root=/dev/vda rw console=ttyAMA0"

这里的/dev/vda 为 Qemu创建的第一个Virtio磁盘,即命令中的那一个 virtio-blk-device

root=/dev/vda 告诉内核从这个设备加载根文件系统

rw 表示以读写模式挂载根文件系统

这里注意:

由于 Linux 内核内置了 ext4 格式根文件系统的驱动器,所以可以直接加载 root=/dev/vda 指定的文件系统进行挂载,无需加载临时根文件系统

如果在上述命令后添加,-initrd /home/jingyu/buildroot/output/images/rootfs.cpio Linux 内核会先使用该临时文件系统,但制作的临时文件系统中没有切换到永久文件系统的脚本,会停留在临时文件系统上,即(rootfs.cpio)

关于配置网络的部分先挖个坑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jingyu_1/article/details/135746098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