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规划学习笔记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2日

背景

一般形式是求最值,核心是穷举。

首先,虽然动态规划的核心思想就是穷举求最值,但是问题可以千变万化,穷举所有可行解其实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你熟练掌握递归思维,只有列出正确的「状态转移方程」,才能正确地穷举。而且,你需要判断算法问题是否具备「最优子结构」,是否能够通过子问题的最值得到原问题的最值。另外,动态规划问题存在「重叠子问题」,如果暴力穷举的话效率会很低,所以需要你使用「备忘录」或者「DP table」来优化穷举过程,避免不必要的计算。

以上提到的重叠子问题、最优子结构、状态转移方程就是动态规划三要素。具体什么意思等会会举例详解,但是在实际的算法问题中,写出状态转移方程是最困难的,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朋友觉得动态规划问题困难的原因。以下是总结的一个思维框架,辅助思考状态转移方程:

明确 base case -> 明确「状态」-> 明确「选择」 -> 定义?`dp`?数组/函数的含义

下面会举两道题目的例子进行解释。

509. 斐波那契数

https://leetcode.cn/problems/fibonacci-number/description

暴力递归

//最简单递归
int fib(int N) {
    if (N == 1 || N == 2) return 1;
    return fib(N - 1) + fib(N - 2);
}

低效的原因:

存在大量重复计算,比如?`f(18)`?被计算了两次,而且你可以看到,以?`f(18)`?为根的这个递归树体量巨大,多算一遍,会耗费巨大的时间。更何况,还不止?`f(18)`?这一个节点被重复计算,所以这个算法及其低效。

这就是动态规划问题的第一个性质:重叠子问题。下面,我们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带备忘录的递归解法

int fib(int N) {
	//初始化备忘录全为0
	int[] memo = new int[N + 1];
	return dp(memo[], N);
}

//带着备忘录进行递归
int dp(int[] memo, int n) {
	//base case
	if (n == 0 || n == 1) {
		return n;
	}
	
	if (memo[n] != 0) {
		return memo[n];
	}

	memo[n] = dp(memo, n - 1) + dp(memo, n - 2);

	return memo[n];
}

实际上,带[备忘录]的递归算法,把一棵存在巨量几余的递归树通过[剪枝],改造成了一幅不存在几余的递归图,极大减少了子问题 (即递归图中节点)的个数。

子问题个数,即图中节点的总数,由于本算法不存在冗余计算,子问题就是?`f(1)`,?`f(2)`,?`f(3)`?...?`f(20)`,数量和输入规模 n = 20 成正比,所以子问题个数为 O(n)。解决一个子问题的时间,同上,没有什么循环,时间为 O(1)。

所以,本算法的时间复杂度是 O(n),比起暴力算法,是降维打击。

啥叫「自顶向下」?注意我们刚才画的递归树(或者说图),是从上向下延伸,都是从一个规模较大的原问题比如说?`f(20)`,向下逐渐分解规模,直到?`f(1)`?和?`f(2)`?这两个 base case,然后逐层返回答案,这就叫「自顶向下」。

啥叫「自底向上」?反过来,我们直接从最底下、最简单、问题规模最小、已知结果的?`f(1)`?和?`f(2)`(base case)开始往上推,直到推到我们想要的答案?`f(20)`。这就是「递推」的思路,这也是动态规划一般都脱离了递归,而是由循环迭代完成计算的原因。

//这种是从底向上算的版本
int fib(int N) {
    if (N == 0) return 0;
    int[] dp = new int[N + 1];
    // base case
    dp[0] = 0; dp[1] = 1;
    // 状态转移
    for (int i = 2; i <= N; i++) {
        dp[i] = dp[i - 1] + dp[i - 2];
    }

    return dp[N];
}

所以说自顶向下、自底向上两种解法本质其实是差不多的,大部分情况下,效率也基本相同。

这里,引出「状态转移方程」这个名词,实际上就是描述问题结构的数学形式:

为啥叫「状态转移方程」?其实就是为了听起来高端。

`f(n)`?的函数参数会不断变化,所以你把参数?`n`?想做一个状态,这个状态?`n`?是由状态?`n - 1`?和状态?`n - 2`?转移(相加)而来,这就叫状态转移,仅此而已。

你会发现,上面的几种解法中的所有操作,例如?`return f(n - 1) + f(n - 2)`,`dp[i] = dp[i - 1] + dp[i - 2]`,以及对备忘录或 DP table 的初始化操作,都是围绕这个方程式的不同表现形式。

可见列出「状态转移方程」的重要性,它是解决问题的核心,而且很容易发现,其实状态转移方程直接代表着暴力解法。

千万不要看不起暴力解,动态规划问题最困难的就是写出这个暴力解,即状态转移方程。

只要写出暴力解,优化方法无非是用备忘录或者 DP table,再无奥妙可言。

322. 零钱兑换

https://leetcode.cn/problems/coin-change/description/

暴力递归

首先,这个问题是动态规划问题,因为它具有「最优子结构」的。要符合「最优子结构」,子问题间必须互相独立。啥叫相互独立?你肯定不想看数学证明,我用一个直观的例子来讲解。

????????回到凑零钱问题,为什么说它符合最优子结构呢?假设你有面值为 `1, 2, 5` 的硬币,你想求 `amount = 11` 时的最少硬币数(原问题),如果你知道凑出 `amount = 10, 9, 6` 的最少硬币数(子问题),你只需要把子问题的答案加一(再选一枚面值为 `1, 2, 5` 的硬币),求个最小值,就是原问题的答案。因为硬币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所以子问题之间没有相互制,是互相独立的。

所以我们可以这样定义?`dp`?函数:`dp(n)`?表示,输入一个目标金额?`n`,返回凑出目标金额?`n`?所需的最少硬币数量。

👆想明白这个点之后就可以写伪代码了!!

// 伪码框架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 题目要求的最终结果是 dp(amount)
    return dp(coins, amount)
}

// 定义:要凑出金额 n,至少要 dp(coins, n) 个硬币
int dp(int[] coins, int n) {
    // 做选择,选择需要硬币最少的那个结果
    for (int coin : coins) {
        res = min(res, 1 + dp(coins, n - coin))
    }
    return res
}

再往上加入base case 搞定,这题环境下的base case是,当n<0时返回-1,=0时返回0(也就是结束递归的情况。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 题目要求的最终结果是 dp(amount)
    return dp(coins, amount)
}

// 定义:要凑出金额 n,至少要 dp(coins, n) 个硬币
int dp(int[] coins, int amount) {
    // base case
    if (amount == 0) return 0;
    if (amount < 0) return -1;

    int res = Integer.MAX_VALUE;
    for (int coin : coins) {
        // 计算子问题的结果
        int subProblem = dp(coins, amount - coin);
        // 子问题无解则跳过
        if (subProblem == -1) continue;
        // 在子问题中选择最优解,然后加一
        res = Math.min(res, subProblem + 1);
    }

    return res == Integer.MAX_VALUE ? -1 : res;
}

递归算法的时间复杂度分析:子问题总数 x 解决每个子问题所需的时间。

带备忘录的递归

类似之前斐波那契数列的例子,只需要稍加修改,就可以通过备忘录消除子问题:

class Solution {
    int[] memo;

    int coinChange(int[] coins, int amount) {
        memo = new int[amount + 1];
        // 备忘录初始化为一个不会被取到的特殊值,代表还未被计算
        Arrays.fill(memo, -666);

        return dp(coins, amount);
    }

    int dp(int[] coins, int amount) {
        if (amount == 0) return 0;
        if (amount < 0) return -1;
        // 查备忘录,防止重复计算
        if (memo[amount] != -666)
            return memo[amount];

        int res = Integer.MAX_VALUE;
        for (int coin : coins) {
            // 计算子问题的结果
            int subProblem = dp(coins, amount - coin);
            // 子问题无解则跳过
            if (subProblem == -1) continue;
            // 在子问题中选择最优解,然后加一
            res = Math.min(res, subProblem + 1);
        }
        // 把计算结果存入备忘录
        memo[amount] = (res == Integer.MAX_VALUE) ? -1 : res;
        return memo[amount];
    }
}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Sloent/article/details/135539992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