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相比于行车,低速可控场景,更有利于泊车功能快速迭代。同时,对于部分消费者来说,泊车智能化也是加分项。
智能泊车赛道,正在重新成为各路势力争夺的焦点。而上一次“高潮”,要追溯到2018年小鹏G3首发,喊出了「所有量产车中最好的全场景自动泊车」。
本周,两家传统行车ADAS供应商采埃孚、安波福陆续宣布,将推出泊车及行泊一体解决方案。两家厂商,补充了过去博世、法雷奥两家泊车系统外资Tier1阵营势力。
采埃孚在今年的CES展期间,重点展示了一款经济实用且可扩展的全新泊车控制器(最高可扩展至16 TOPS算力),在软件部分,与合作伙伴深度合作并融合采埃孚的规控算法,最高支持自动记忆泊车和自动代客泊车。
去年,极氪在中国投产的新车型,就搭载这款自动泊车控制器。2024年,该产品将会在欧洲和其它地区开始量产。
此外,采埃孚在去年上海车展期间,还与地平线达成合作,基于征程5平台打造中国版“采睿星”方案,支持行泊一体,预计将在2024年第三季度交付。
安波福则是发布了首个基于中国本地的高性能单系统级芯片打造的跨域融合计算平台,覆盖智能座舱、智能辅助驾驶和自动泊车三个控制域。
这套行泊一体化融合方案,是由安波福中国研发团队主导开发,基于第6代ADAS平台(包括高阶配置的4D成像雷达),通过软硬件集成的整体解决方案交付客户。
事实上,低速泊车,正在从过去被忽视的角色,持续受益高阶智驾和整车智能化升级,重新焕发新生。细分赛道的增长逻辑,正在发生微妙变化。
尤其是去年底华为智界S7的亮相,来自华为的无人代客泊车功能也被持续曝光。从视频来看,这套系统可以自主完成礼让行人、倒车避让、极限会车、自动泊车、自动接驾等一系列操作。
「城市泊车难题已经成为用户出行场景中最大的难题之一,对于智能化的需求自然也最为迫切,并且使用率也会远高于其他功能。」在魔视智能创始人兼CEO虞正华看来,行泊一体是一个大趋势。
此外,去年底,理想汽车最重要的一次软件更新版本,OTA 5.0正式为L系列车型带来无人泊车功能,可以帮助用户把车停到地下停车场的指定停车位,支持跨层(不仅可跨地下2层,也能支持更多层)行驶。
而「比我停得好的智能泊车」,也被理想汽车作为此次整体智驾系统升级的标签之一。目前,这套系统还支持后台自主学习,以及倒车让行。
在本周,比亚迪官方也放出了一则无人代客泊车技术测试视频。视频中,一台搭载了高阶智能驾驶辅助系统腾势N7完成了长距离代客泊车的测试。此前,比亚迪也明确了智能泊车自研的方向。
这套代客泊车功能可以帮助驾驶员完成下地库停车的整个过程,包括自动过闸机,行驶过程中的礼让行人、直角弯会车、断头路泊车,以及一键召回均可轻松完成。
相关的市场数据,也在印证变化。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2023年1-10月,中国市场(不含进出口)乘用车前装标配APA交付276.86万辆,同比仅增长25.19%,预计全年超过360万辆规模;
其中,高阶泊车(RPA、HPA等)交付占比接近30%,同比增长83.87%,远超APA整体市场的平均增速,并成为主力增量。
此外,在硬件架构方面,行泊一体域控(包括部分感知融合的数据处理)交付在去年首次超过100万辆,同比增速超过100%。
高工智能汽车研究院预测,随着行泊一体逐步取代和升级传统的分布式行车+泊车系统配置,预计2025年泊车标配市场规模有机会冲刺900万辆。
而在市场预期明确的背景下,供应商也在持续受益。尤其是城区NOA推进仍受制于诸多因素,泊车场景的相对受控,反而更易拓展。
比如,作为本土供应商典型代表之一,魔视智能的MagicParking?泊车系列产品覆盖了从自动泊车、记忆泊车到L3/L4代客泊车等一系列智能泊车方案,并陆续在广汽、比亚迪、长安、北汽等多家车企取得前装量产定点。
同时,MagicPilot?行泊一体系列包括MagicPilot?1.0和MagicPilot?2.0等多个不同的版本,也可以灵活满足从高速L2+行泊融合到城市及高速L2+行车功能和 L4 级别全自动代客泊车功能等不同需求。
而从2021年开始前装规模交付FAPA(融合自动泊车系统)的智华科技,系列产品已搭载德州仪器Jacinto? TDA4,规划搭载地平线征程?3、黑芝麻华山?A1000等多个国内外主流芯片平台。
同时,这套系统向下兼容全景环视泊车功能(AVM)并预留扩展记忆泊车功能(HPA),最高满足L2++智能驾驶级别的泊车功能需求。
目前,汽车行业正在推进L3/L4自动驾驶的落地,但同时车企也在寻求功能的多元化升级。比如,法雷奥与宝马的战略合作,共同开发代客泊车功能。
按照计划,双方将在现有合作的自动泊车功能基础上,在宝马全新下一代平台“Neue Klasse”的ADAS域控制器(基于高通计算平台)上部署联合开发的代客泊车算法。
此外,域控集成度的进一步提升,舱泊一体也成为去年以来行业的关注焦点。过去需要单独一套独立控制器的泊车功能,正在迎来集成红利窗口期,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车企标配自动泊车的成本压力。
尤其是在座舱高算力平台的加持下,功能集成从主驾驶员延伸至座舱内的全员(副驾和后排乘员),同时还能支持「舱泊一体」的跨域功能。?
以东软为例,该公司在去年连续落地两款基于第四代高通骁龙8295平台的域控方案,此外,多家知名汽车厂商正在洽谈合作意向,预计2024年还将陆续有相关项目落地。
目前,多家主机厂及供应商也正在基于高通SA8295P开发舱泊融合方案,相比于早期基于高通8155开发的舱泊一体1.0,无论是算力还是后续功能升级的冗余度,都得到大幅度提升。
此外,包括芯擎、芯驰在内的本土芯片厂家,也都可以支持舱泊融合。按照行业人士的说法,单芯片舱泊一体化方案,甚至可以将系统成本降低到1000元以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