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宋文法
肠道菌群,是人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生活在我们肠道内的数万亿细菌对健康起着重要作用,它们影响着人的新陈代谢、消化能力、抵御感染、控制人体对药物的反应,甚至还能预防某些癌症。
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是中国发病率最高的慢性肝病类型,目前我国有超过1.5亿患者,会进一步发展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肝硬化、肝癌。
嗜酸乳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是一种常见的乳酸菌,它存在于人体的消化道中,是一种益生菌。目前,尚不清楚嗜酸乳杆菌是否有助于预防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
2024年1月3日,香港中文大学的研究人员在《柳叶刀》子刊" eBioMedicine "期刊上发表了一篇题为" 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 suppresses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associated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through producing valeric acid "的研究论文。
该研究显示,补充嗜酸乳杆菌,可以抑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代谢组学分析发现,抑癌作用归因于嗜酸乳杆菌的代谢物戊酸,并且在人类和小鼠细胞中得到证实。此外,戊酸还改善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
从机制上讲,戊酸与肝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R)结合,使致癌的信号通路失活,从而消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首先分析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小鼠的肠道菌群变化,分析发现,与对照小鼠相比,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小鼠严重缺乏嗜酸乳杆菌。
进一步,研究人员给6个月的肝癌小鼠模型喂食嗜酸乳杆菌或对照物治疗28周,分析了小鼠的肝脏中肿瘤变化。研究发现,与对照组相比,补充嗜酸乳杆菌的小鼠,显著减少了肿瘤数量、肿瘤大小和肿瘤负荷。
组织学评估发现,嗜酸乳杆菌治疗的小鼠,非肿瘤肝组织中的脂肪变性和炎症显著减少,肝损伤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此外,补充嗜酸乳杆菌降低了增殖细胞的比例。
这些发现表明,嗜酸乳杆菌对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具有抗肿瘤作用。
接下来,研究人员分析了嗜酸乳杆菌对肠道微生物群的影响,分析发现,嗜酸乳杆菌可以提高共生益生菌的丰度,同时减少潜在的病原体。
研究人员还在无菌小鼠中证明了嗜酸乳杆菌的唯一有益作用,与对照组相比,嗜酸乳杆菌治疗显著减少了肿瘤数量、肿瘤大小和肿瘤负荷,非肿瘤肝组织中的脂肪变性和炎症显著减少,ALT、AST和胆固醇水平显著降低。
这表明,单独用嗜酸乳杆菌治疗,就足以抑制肝癌。
最后,研究人员分析了嗜酸乳杆菌的抗肿瘤机制,结果发现,嗜酸乳杆菌的抑癌作用归因于其代谢物---戊酸,而不是细菌本身。
体外细胞实验显示,戊酸以浓度依赖性方式抑制人类和小鼠肝癌细胞的活力,但对人类和小鼠正常肝细胞没有影响。
不仅如此,戊酸还改善了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小鼠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
从机制上讲,戊酸与肝细胞表面G蛋白偶联受体(GPR)结合,使致癌的信号通路失活,从而消除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
研究人员表示,这项研究首次发现嗜酸乳杆菌对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具有抗肿瘤作用,这表明益生菌在预防肝癌发展方面具有潜力。
综上,研究表明,补充嗜酸乳杆菌可抑制小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病相关肝癌的发展,并减少肿瘤生长,减轻非肿瘤肝组织中的脂肪变性和炎症,还改善了肠道屏障的完整性和功能。需要进一步的临床研究来确认其缓解人类患者从非酒精性脂肪肝炎进展为肝癌的可行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