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你一棵所有节点为非负值的二叉搜索树,请你计算树中任意两节点的差的绝对值的最小值。
示例:
提示:树中至少有 2 个节点。
题目中要求在二叉搜索树上任意两节点的差的绝对值的最小值。
注意是二叉搜索树,二叉搜索树可是有序的。
遇到在二叉搜索树上求什么最值啊,差值之类的,就把它想成在一个有序数组上求最值,求差值,这样就简单多了。
那么二叉搜索树采用中序遍历,其实就是一个有序数组。
在一个有序数组上求两个数最小差值,这是不是就是一道送分题了。
最直观的想法,就是把二叉搜索树转换成有序数组,然后遍历一遍数组,就统计出来最小差值了。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vector<int> vec; void traversal(TreeNode* root) { ? ?if (root == NULL) return; ? ?traversal(root->left); ? ?vec.push_back(root->val); // 将二叉搜索树转换为有序数组 ? ?traversal(root->right); } public: ? ?int getMinimumDifference(TreeNode* root) { ? ? ? ?vec.clear(); ? ? ? ?traversal(root); ? ? ? ?if (vec.size() < 2) return 0; ? ? ? ?int result = INT_MAX; ? ? ?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统计有序数组的最小差值 ? ? ? ? ? ?result = min(result, vec[i] - vec[i-1]); ? ? ? } ? ? ? ?return result; ? } };
以上代码是把二叉搜索树转化为有序数组了,其实在二叉搜素树中序遍历的过程中,我们就可以直接计算了。
需要用一个pre节点记录一下cur节点的前一个节点。
如图:
一些同学不知道在递归中如何记录前一个节点的指针,其实实现起来是很简单的,大家只要看过一次,写过一次,就掌握了。
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int result = INT_MAX; TreeNode* pre = NULL; void traversal(TreeNode* cur) { ? ?if (cur == NULL) return; ? ?traversal(cur->left); ? // 左 ? ?if (pre != NULL){ ? ? ? // 中 ? ? ? ?result = min(result, cur->val - pre->val); ? } ? ?pre = cur; // 记录前一个 ? ?traversal(cur->right); ?// 右 } public: ? ?int getMinimumDifference(TreeNode* root) { ? ? ? ?traversal(root); ? ? ? ?return result; ? } };
跳过
给定一个有相同值的二叉搜索树(BST),找出 BST 中的所有众数(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
假定 BST 有如下定义:
结点左子树中所含结点的值小于等于当前结点的值
结点右子树中所含结点的值大于等于当前结点的值
左子树和右子树都是二叉搜索树
例如:
给定 BST [1,null,2,2],
返回[2].
提示:如果众数超过1个,不需考虑输出顺序
进阶:你可以不使用额外的空间吗?(假设由递归产生的隐式调用栈的开销不被计算在内)
这道题目呢,递归法我从两个维度来讲。
首先如果不是二叉搜索树的话,应该怎么解题,是二叉搜索树,又应该如何解题,两种方式做一个比较,可以加深大家对二叉树的理解。
如果不是二叉搜索树,最直观的方法一定是把这个树都遍历了,用map统计频率,把频率排个序,最后取前面高频的元素的集合。
具体步骤如下:
这个树都遍历了,用map统计频率
至于用前中后序哪种遍历也不重要,因为就是要全遍历一遍,怎么个遍历法都行,层序遍历都没毛病!
这里采用前序遍历,代码如下:
// map<int, int> key:元素,value:出现频率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unordered_map<int, int>& map) { // 前序遍历 ? ?if (cur == NULL) return ; ? ?map[cur->val]++; // 统计元素频率 ? ?searchBST(cur->left, map); ? ?searchBST(cur->right, map); ? ?return ; }
把统计的出来的出现频率(即map中的value)排个序
有的同学可能可以想直接对map中的value排序,还真做不到,C++中如果使用std::map或者std::multimap可以对key排序,但不能对value排序。
所以要把map转化数组即vector,再进行排序,当然vector里面放的也是pair<int, int>
类型的数据,第一个int为元素,第二个int为出现频率。
代码如下:
bool static cmp (const pair<int, int>& a, const pair<int, int>& b) { ? ?return a.second > b.second; // 按照频率从大到小排序 } ? vector<pair<int, int>> vec(map.begin(), map.end()); sort(vec.begin(), vec.end(), cmp); // 给频率排个序
取前面高频的元素
此时数组vector中已经是存放着按照频率排好序的pair,那么把前面高频的元素取出来就可以了。
代码如下:
result.push_back(vec[0].first);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 取最高的放到result数组中 ? ?if (vec[i].second == vec[0].second) result.push_back(vec[i].first); ? ?else break; } return result;
整体C++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unordered_map<int, int>& map) { // 前序遍历 ? ?if (cur == NULL) return ; ? ?map[cur->val]++; // 统计元素频率 ? ?searchBST(cur->left, map); ? ?searchBST(cur->right, map); ? ?return ; } bool static cmp (const pair<int, int>& a, const pair<int, int>& b) { ? ?return a.second > b.second; } public: ? ?vector<int> findMode(TreeNode* root) { ? ? ? ?unordered_map<int, int> map; // key:元素,value:出现频率 ? ? ? ?vector<int> result; ? ? ? ?if (root == NULL) return result; ? ? ? ?searchBST(root, map); ? ? ? ?vector<pair<int, int>> vec(map.begin(), map.end()); ? ? ? ?sort(vec.begin(), vec.end(), cmp); // 给频率排个序 ? ? ? ?result.push_back(vec[0].first); ? ? ? ?for (int i = 1; i < vec.size(); i++) { ? ? ? ? ? ?// 取最高的放到result数组中 ? ? ? ? ? ?if (vec[i].second == vec[0].second) result.push_back(vec[i].first); ? ? ? ? ? ?else break; ? ? ? } ? ? ? ?return result; ? } };
所以如果本题没有说是二叉搜索树的话,那么就按照上面的思路写!
既然是搜索树,它中序遍历就是有序的。
如图:
中序遍历代码如下: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 ? ?if (cur == NULL) return ; ? ?searchBST(cur->left); ? ? ? // 左 ? ?(处理节点) ? ? ? ? ? ? ? ?// 中 ? ?searchBST(cur->right); ? ? ?// 右 ? ?return ; }
遍历有序数组的元素出现频率,从头遍历,那么一定是相邻两个元素作比较,然后就把出现频率最高的元素输出就可以了。
关键是在有序数组上的话,好搞,在树上怎么搞呢?
这就考察对树的操作了。
在二叉树:搜索树的最小绝对差 (opens new window)中我们就使用了pre指针和cur指针的技巧,这次又用上了。
弄一个指针指向前一个节点,这样每次cur(当前节点)才能和pre(前一个节点)作比较。
而且初始化的时候pre = NULL,这样当pre为NULL时候,我们就知道这是比较的第一个元素。
代码如下:
if (pre == NULL) { // 第一个节点 ? ?count = 1; // 频率为1 } else if (pre->val == cur->val)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相同 ? ?count++; } else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不同 ? ?count = 1; } pre = cur; // 更新上一个节点
此时又有问题了,因为要求最大频率的元素集合(注意是集合,不是一个元素,可以有多个众数),如果是数组上大家一般怎么办?
应该是先遍历一遍数组,找出最大频率(maxCount),然后再重新遍历一遍数组把出现频率为maxCount的元素放进集合。(因为众数有多个)
这种方式遍历了两遍数组。
那么我们遍历两遍二叉搜索树,把众数集合算出来也是可以的。
但这里其实只需要遍历一次就可以找到所有的众数。
那么如何只遍历一遍呢?
如果 频率count 等于 maxCount(最大频率),当然要把这个元素加入到结果集中(以下代码为result数组),代码如下: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和最大值相同,放进result中 ? ?result.push_back(cur->val); }
是不是感觉这里有问题,result怎么能轻易就把元素放进去了呢,万一,这个maxCount此时还不是真正最大频率呢。
所以下面要做如下操作:
频率count 大于 maxCount的时候,不仅要更新maxCount,而且要清空结果集(以下代码为result数组),因为结果集之前的元素都失效了。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计数大于最大值 ? ?maxCount = count; ? // 更新最大频率 ? ?result.clear(); ? ? // 很关键的一步,不要忘记清空result,之前result里的元素都失效了 ? ?result.push_back(cur->val); }
关键代码都讲完了,完整代码如下:(只需要遍历一遍二叉搜索树,就求出了众数的集合)
class Solution { private: ? ?int maxCount = 0; // 最大频率 ? ?int count = 0; // 统计频率 ? ?TreeNode* pre = NULL; ? ?vector<int> result; ? ?void searchBST(TreeNode* cur) { ? ? ? ?if (cur == NULL) return ; ? ? ? ? ?searchBST(cur->left); ? ? ? // 左 ? ? ? ? ? ? ? ? ? ? ? ? ? ? ? ? ? ?// 中 ? ? ? ?if (pre == NULL) { // 第一个节点 ? ? ? ? ? ?count = 1; ? ? ? } else if (pre->val == cur->val)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相同 ? ? ? ? ? ?count++; ? ? ? } else { // 与前一个节点数值不同 ? ? ? ? ? ?count = 1; ? ? ? } ? ? ? ?pre = cur; // 更新上一个节点 ? ? ? ?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和最大值相同,放进result中 ? ? ? ? ? ?result.push_back(cur->val); ? ? ? } ? ? ? ? ?if (count > maxCount) { // 如果计数大于最大值频率 ? ? ? ? ? ?maxCount = count; ? // 更新最大频率 ? ? ? ? ? ?result.clear(); ? ? // 很关键的一步,不要忘记清空result,之前result里的元素都失效了 ? ? ? ? ? ?result.push_back(cur->val); ? ? ? } ? ? ? ? ?searchBST(cur->right); ? ? ?// 右 ? ? ? ?return ; ? } ? public: ? ?vector<int> findMode(TreeNode* root) { ? ? ? ?count = 0; ? ? ? ?maxCount = 0; ? ? ? ?pre = NULL; // 记录前一个节点 ? ? ? ?result.clear(); ? ? ? ? ?searchBST(root); ? ? ? ?return result; ? } };
跳过
给定一个二叉树, 找到该树中两个指定节点的最近公共祖先。
百度百科中最近公共祖先的定义为:“对于有根树 T 的两个结点 p、q,最近公共祖先表示为一个结点 x,满足 x 是 p、q 的祖先且 x 的深度尽可能大(一个节点也可以是它自己的祖先)。”
例如,给定如下二叉树: root = [3,5,1,6,2,0,8,null,null,7,4]
示例 1: 输入: root = [3,5,1,6,2,0,8,null,null,7,4], p = 5, q = 1 输出: 3 解释: 节点 5 和节点 1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节点 3。
示例 2: 输入: root = [3,5,1,6,2,0,8,null,null,7,4], p = 5, q = 4 输出: 5 解释: 节点 5 和节点 4 的最近公共祖先是节点 5。因为根据定义最近公共祖先节点可以为节点本身。
说明:
所有节点的值都是唯一的。
p、q 为不同节点且均存在于给定的二叉树中。
判断逻辑是 如果递归遍历遇到q,就将q返回,遇到p 就将p返回,那么如果 左右子树的返回值都不为空,说明此时的中节点,一定是q 和p 的最近祖先。
那么有录友可能疑惑,会不会左子树 遇到q 返回,右子树也遇到q返回,这样并没有找到 q 和p的最近祖先。
这么想的录友,要审题了,题目强调:二叉树节点数值是不重复的,而且一定存在 q 和 p。
但是很多人容易忽略一个情况,就是节点本身p(q),它拥有一个子孙节点q(p)。 情况二:
其实情况一 和 情况二 代码实现过程都是一样的,也可以说,实现情况一的逻辑,顺便包含了情况二。
因为遇到 q 或者 p 就返回,这样也包含了 q 或者 p 本身就是 公共祖先的情况。
这一点是很多录友容易忽略的,在下面的代码讲解中,可以再去体会。
递归三部曲:
确定递归函数返回值以及参数
需要递归函数返回值,来告诉我们是否找到节点q或者p,那么返回值为bool类型就可以了。
但我们还要返回最近公共节点,可以利用上题目中返回值是TreeNode * ,那么如果遇到p或者q,就把q或者p返回,返回值不为空,就说明找到了q或者p。
代码如下: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确定终止条件
遇到空的话,因为树都是空了,所以返回空。
那么我们来说一说,如果 root == q,或者 root == p,说明找到 q p ,则将其返回,这个返回值,后面在中节点的处理过程中会用到,那么中节点的处理逻辑,下面讲解。
代码如下:
if (root == q || root == p || root == NULL) return root;
确定单层递归逻辑
值得注意的是 本题函数有返回值,是因为回溯的过程需要递归函数的返回值做判断,但本题我们依然要遍历树的所有节点。
我们在二叉树:递归函数究竟什么时候需要返回值,什么时候不要返回值? (opens new window)中说了 递归函数有返回值就是要遍历某一条边,但有返回值也要看如何处理返回值!
如果递归函数有返回值,如何区分要搜索一条边,还是搜索整个树呢?
搜索一条边的写法:
if (递归函数(root->left)) return ; ? if (递归函数(root->right)) return ;
搜索整个树写法:
left = 递归函数(root->left); ?// 左 right = 递归函数(root->right); // 右 left与right的逻辑处理; ? ? ? ? // 中
看出区别了没?
在递归函数有返回值的情况下:如果要搜索一条边,递归函数返回值不为空的时候,立刻返回,如果搜索整个树,直接用一个变量left、right接住返回值,这个left、right后序还有逻辑处理的需要,也就是后序遍历中处理中间节点的逻辑(也是回溯)。
那么为什么要遍历整棵树呢?直观上来看,找到最近公共祖先,直接一路返回就可以了。
如图:
就像图中一样直接返回7。
但事实上还要遍历根节点右子树(即使此时已经找到了目标节点了),也就是图中的节点4、15、20。
因为在如下代码的后序遍历中,如果想利用left和right做逻辑处理, 不能立刻返回,而是要等left与right逻辑处理完之后才能返回。
left = 递归函数(root->left); ?// 左 right = 递归函数(root->right); // 右 left与right的逻辑处理; ? ? ? ? // 中
所以此时大家要知道我们要遍历整棵树。知道这一点,对本题就有一定深度的理解了。
那么先用left和right接住左子树和右子树的返回值,代码如下: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 q);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 q);
如果left 和 right都不为空,说明此时root就是最近公共节点。这个比较好理解
如果left为空,right不为空,就返回right,说明目标节点是通过right返回的,反之依然。
这里有的同学就理解不了了,为什么left为空,right不为空,目标节点通过right返回呢?
如图:
图中节点10的左子树返回null,右子树返回目标值7,那么此时节点10的处理逻辑就是把右子树的返回值(最近公共祖先7)返回上去!
这里也很重要,可能刷过这道题目的同学,都不清楚结果究竟是如何从底层一层一层传到头结点的。
那么如果left和right都为空,则返回left或者right都是可以的,也就是返回空。
代码如下: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right;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left; else { //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return NULL; }
那么寻找最小公共祖先,完整流程图如下:
从图中,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是如何回溯遍历整棵二叉树,将结果返回给头结点的!
整体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 ? ? ?if (root == q || root == p || root == NULL) return root; ? ? ?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 q); ? ? ?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 q); ? ? ?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root; ? ? ? ?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right; ? ? ? ?else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left; ? ? ? ?else { //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 ? ? ? ? ?return NULL; ? ? ? } ? ? } };
稍加精简,代码如下:
class Solution { public: ? ?TreeNode* lowestCommonAncestor(TreeNode* root, TreeNode* p, TreeNode* q) { ? ? ? ?if (root == q || root == p || root == NULL) return root; ? ? ? ?TreeNode* lef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left, p, q); ? ? ? ?TreeNode* right = lowestCommonAncestor(root->right, p, q); ? ? ? ?if (left != NULL && right != NULL) return root; ? ? ? ?if (left == NULL) return right; ? ? ? ?return left; ? } };
这道题目刷过的同学未必真正了解这里面回溯的过程,以及结果是如何一层一层传上去的。
那么我给大家归纳如下三点:
求最小公共祖先,需要从底向上遍历,那么二叉树,只能通过后序遍历(即:回溯)实现从底向上的遍历方式。
在回溯的过程中,必然要遍历整棵二叉树,即使已经找到结果了,依然要把其他节点遍历完,因为要使用递归函数的返回值(也就是代码中的left和right)做逻辑判断。
要理解如果返回值left为空,right不为空为什么要返回right,为什么可以用返回right传给上一层结果。
可以说这里每一步,都是有难度的,都需要对二叉树,递归和回溯有一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