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孩子教育小妙招,让孩子更优秀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Q:

什么是暗示效应?

A:

暗示效应是指在无对抗的条件下,用含蓄、抽象诱导的间接方法对人们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影响,从而诱导人们按照一定的方式去行动或接受一定的意见,使其思想、行为与暗示者期望的目标相符合。一般说来,儿童比成年人更容易接受暗示。

管理中常用的是语言暗示,如班主任在集体场合对好的行为进行表扬,就是对其他同学起到暗示作用。也可以使用手势、眼色、击桌、停顿、提高音量或放低音量等等。

有经验的班主任还常常针对学生的某一缺点和错误,选择适当的电影、电视、文学作品等同学生边看边议论,或给学生讲一些有针对性的故事,都能产生较好的效果。

为了方便大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九州金榜的孔妍老师为各位家长准备了一段利用暗示效应改变孩子心态的故事:

有一个男孩,他在学习上总是缺乏自信,面对困难时容易选择放弃。这天,男孩放学后显得情绪低落。母亲关切地问他发生了什么事,男孩告诉母亲,今天老师布置了一个难度很高的作业,他觉得自己肯定完成不了。

母亲听完后,没有直接告诉男孩不要放弃,而是把他带到了花园里。此时,正值春天,花园里开满了鲜花。母亲指着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问男孩:“你觉得这朵花会开放吗?”男孩看了一眼,犹豫地说:“应该吧,但是感觉它好像还没准备好。”

母亲笑着对孩子说:“你看,这朵花看起来好像还没准备好,但其实它正在默默地努力,等待着绽放的那一刻。就像你面临的困难一样,虽然看起来很难,但只要你坚持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它。”

男孩听了母亲的话,似乎明白了什么。他凝视着那朵含苞待放的花蕾,坚定地点了点头。从那以后,每当男孩遇到困难时,他都会想起母亲对他说的话,以及那朵在春天里绽放的花朵。这成为了激励他前行的动力,让他逐渐变得自信,学习上也越来越有毅力。

图片

这个故事表明,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效应,引导孩子形成积极的心理和行为。这种间接的暗示方法,往往比直接的说教更有效,能够帮助孩子克服困难,激发他们的潜能。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也可以运用暗示效应,引导孩子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以下孔妍老师为各位家长提供的一些建议:

1. 积极暗示:父母应该经常对孩子给予积极、正面的暗示,让他们感受到鼓励和支持。例如,父母可以告诉孩子:“你一定可以做到”、“我们相信你能处理好”等等,帮助孩子建立自信心。

2. 间接暗示:父母可以通过间接的方式对孩子施加影响。例如,父母可以谈论某个成功人士的成长经历,或者分享一本优秀的书籍,让孩子从中得到启发,从而产生积极的行为。

3. 榜样暗示:父母是孩子的榜样,他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因此,父母应该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一个好榜样。

4. 环境暗示:父母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父母可以设置一个专门的学习区域,让孩子在这个环境中更加专注地学习。

5. 兴趣暗示:父母可以通过激发孩子的兴趣来引导他们学习。例如,父母可以带孩子参加各种兴趣班,让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兴趣爱好,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6. 自我暗示:父母可以教会孩子使用自我暗示的方法,帮助他们调整心态,应对压力和挫折。例如,父母可以教孩子运用深呼吸、积极自我对话等方式,来帮助自己放松心情,增强自信心。

图片

通过以上方法,父母可以巧妙地运用暗示效应来引导孩子,帮助他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同时,父母也需要注意孩子的个性和需求,因人而异地运用暗示效应,以达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图片为网络图片,侵权请告知删除)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2301_81430309/article/details/135192868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