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技术的发展和需求的不断变更,云计算也随之发展,云原生在云计算范畴中变得越来越重要,因此,本章将简单描述云计算和云原生的关系,并对华为云计算产品中的云原生服务进行介绍。
云计算特征 | 云原生技术和平台 | 云原生应用 | 非云原生系统 |
---|---|---|---|
弹性伸缩 | 基于容器进行弹性伸缩 | 无状态、轻量级 | 难实现弹性伸缩 |
容错 | 基于容器进行自动故障恢复 | 优雅关闭 | 基于基础设施容错 |
自动化 | 云原生运维 | 提供拨测API | - |
自助服务 | 声明式API | - | - |
可观察 | 平台采集 | 无侵入 | 埋点、无侵入 |
不可变基础设施 | 容器镜像 | 可容器化 | 雪花服务器 |
敏捷业务实现 | 基于容器、服务网格和DevOps生态 | 微服务 | 通过虚拟机实现单体应用 |
简化使用及简化应用开发 | 基于申明式API和服务网格 | - | 命令式API |
尽量使用云服务,代码仅关注逻辑 | 云原生、服务网格及生态 | - | 代码或框架 |
中间件有状态应用维护 | Operator自动化运维 | - | 手工运维或脚本自动化运维 |
云原生技术有利于各个组织在公有云、私有云或者混合云等环境中,构建和运行可弹性伸缩的应用。云原生的代表技术包括容器、服务网格、微服务、不可变基础设施及申明式API
云原生计算基金会(CNCF)致力于培养和维护一个厂商中立的开源生态系统,来推广云原生技术
云原生(Cloud Native)是一个组合词,“云”表示应用程序运行于分布式云环境中,“原生”表示应用程序在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特性,就是为云设计的。
可见,云原生并不是简单地使用云平台运行现有的应用程序,它是一种能充分利用云计算优势对应用程序进行设计、实现、部署、交付和操作的应用架构方法。
云原生技术一直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关于云原生的定义也在不断地迭代和更新,不同的社区组织或公司对云原生也有自己的理解和定义。
Pivotal 公司是云原生应用架构的先驱者和探路者,云原生的定义最早也是由 Pivotal 公司的 Matt Stine 于 2013 年提出的。Matt Stine 在 2015 年出版的 Migrating to Cloud-Native Application Architectures 一书中提出,云原生应用架构应该具备以下几个主要特征,如下表所示。
云原生应用的 12 因素
因 素 | 描 述 |
---|---|
基准代码 | 一份基准代码,多份部署 |
依赖 | 显示声明依赖关系 |
配置 | 应用配置存储在环境中,与代码分离 |
后端服务 | 将通过网络调用的其他后端服务当作应用的附加资源 |
构建、发布、运行 | 严格分离构建、发布和运行 |
进程 | 以一个或多个无状态进程运行应用 |
端口绑定 | 通过端口绑定提供服务 |
并发 | 通过进程模型进行扩展 |
易处理 | 快速启动和优雅终止的进程可以最大化应用的健壮性 |
开发环境和线上环境一致性 | 尽可能保证开发环境、预发环境和线上环境的一致性 |
日志 | 把日志当作事件流的汇总 |
管理进程 | 把后台管理任务当作一次性进程运行 |
容器技术是一种相对于虚拟机来说更加轻量的虚拟化技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可移植、可重用的方式来打包、分发和运行应用程序。容器提供的方式是标准化的,可以将不同应用程序的不同组件组装在一起,又可以将它们彼此隔离。
容器的基本思想就是将需要执行的所有软件打包到一个可执行程序包中,比如将一个 Java 虚拟机、Tomcat 服务器以及应用程序本身打包进一个容器镜像。用户可以在基础设施环境中使用这个容器镜像启动容器并运行应用程序,还可以将容器化运行的应用程序与基础设施环境隔离。
容器具有高度的可移植性,用户可以轻松地在开发测试、预发布或生产环境中运行相同的容器。如果应用程序被设计为支持水平扩缩容,就可以根据当前业务的负载情况启动或停止容器的多个实例。
Docker 项目是当前最受欢迎的容器实现,以至于很多人通常都将 Docker 和容器互换使用,但请记住,Docker 项目只是容器技术的一种实现,将来有可能会被替换。
因为具备轻量级的隔离属性,容器技术已然成为云原生时代应用程序开发、部署和运维的标准基础设置。使用容器技术开发和部署应用程序的好处如下:
微服务是一种软件架构方式,我们使用微服务架构可以将一个大型应用程序按照功能模块拆分成多个独立自治的微服务,每个微服务仅实现一种功能,具有明确的边界。
为了让应用程序的各个微服务之间协同工作,通常需要互相调用 REST 等形式的标准接口进行通信和数据交换,这是一种松耦合的交互形式。
微服务基于分布式计算架构,其主要特点可以概括为如下两点:
基于分布式计算、可弹性扩展和组件自治的微服务,与云原生技术相辅相成,为应用程序的设计、开发和部署提供了极大便利:
微服务具备灵活部署、可扩展、技术异构等优点,但需要一定的技术成本,而且数量众多的微服务也增加了运维的复杂度,是否采用微服务架构需要根据应用程序的特点、企业的组织架构和团队能力等多个方面来综合评估。
随着微服务逐渐增多,应用程序最终可能会变为成百上千个互相调用的服务组成的大型应用程序,服务与服务之间通过内部或者外部网络进行通信。如何管理这些服务的连接关系以及保持通信通道无故障、安全、高可用和健壮,就成了一个非常大的挑战。
服务网格(Service Mesh)可以作为服务间通信的基础设施层,解决上述问题。
服务网格是轻量级的网络代理,能解耦应用程序的重试/超时、监控、追踪和服务发现,并且能做到应用程序无感知。服务网格可以使服务与服务之间的通信更加流畅、可靠、安全,它的实现通常是提供一个代理实例,和对应的服务一起部署在环境中,这种模式我们称为 Sidecar 模式,Sidecar 模式可处理服务之间通信的任何功能,比如负载均衡、服务发现等。
服务网格的基础设施层主要分为两个部分,控制平面与数据平面,如图 1 所示。控制平面主要负责协调 Sidecar 的行为,提供 API 便于运维人员操控和测量整个网络。数据平面主要负责截获不同服务之间的调用请求并对其进行处理。
服务网格典型架构
与微服务架构相比,服务网格具有 3 个方面的优势:
DevOps(Development & Operations,开发和运维)是软件开发人员和 IT 人员之间的合作过程,是一种工作环境、文化和实践的集合,目标是高效地自动执行软件交付和基础架构更改流程。开发和运维人员通过持续不断的沟通和协作,可以以一种标准化和自动化的方式快速、频繁且可靠地交付应用。
开发人员通常以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CI/CD)的方式,快速交付高质量的应用程序。
持续集成是指开发人员频繁地将开发分支代码合并到主干分支,这些开发分支在真正合并到主干分支之前,都需要持续编译、构建和测试,以提前检查和验证其存在的缺陷。持续集成的本质是确保开发人员新增的代码与主干分支正确集成。
持续交付是指软件产品可以稳定、持续地保持随时可发布的状态,它的目标是促进产品迭代更频繁,持续为用户创造价值。
与持续集成关注代码构建和集成相比,持续交付关注的是可交付的产物。持续集成只是对新代码与原有代码的集成做了检查和测试,在可交付的产物真正交付至生产环境之前,我们一般还需要将其部署至测试环境和预发布环境,进行充分的集成测试和验证,最后才会交付至生产环境,保证新增代码在生产环境中稳定可用。
使用持续集成和持续交付的优势如下:
云原生应用通常包含多个子功能组件,DevOps 可以大大简化云原生应用从开发到交付的过程,实现真正的价值交付。
在应用开发测试到上线的过程中,应用通常需要被频繁部署到开发环境、测试环境和生产环境中,在传统的可变架构时代,通常需要系统管理员保证所有环境的一致性,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靠人工维护的环境一致性很难维持,环境的不一致又会导致应用越来越容易出错。这种由人工维护、经常被更改的环境就是我们常说的“可变基础设施”。
与可变基础设施相对应的是不可变基础设施,是指一个基础设施环境被创建以后不接受任何方式的更新和修改。这个基础设施也可以作为模板来扩展更多的基础设施。如果需要对基础设施做更新迭代,那么应该先修改这些基础设施的公共配置部分,构建新的基础设施,将旧的替换下线。简而言之,不可变基础设施架构是通过整体替换而不是部分修改来创建和变更的。
不可变基础设施的优势在于能保持多套基础设施的一致性和可靠性,而且基础设施的创建和部署过程也是可预测的。在云原生结构中,借助 Kubernetes 和容器技术,云原生不可变基础设施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来实现应用交付。
云原生不可变基础设施具有以下优势:
声明式设计是一种软件设计理念:我们负责描述一个事物想要达到的目标状态并将其提交给工具,由工具内部去处理如何实现目标状态。
与声明式设计相对应的是过程式设计。在过程式设计中,我们需要描述为了让事物达到目标状态的一系列操作,这一系列的操作只有都被正确执行,才会达到我们期望的最终状态。
在声明式 API 中,我们需要向系统声明我们期望的状态,系统会不断地向该状态驱动。在 Kubernetes 中,声明式 API 指的就是集群期望的运行状态,如果有任何与期望状态不一致的情况,Kubernetes 就会根据声明做出对应的合适的操作。
使用声明式 API 的好处可以总结为以下两点:
缩略语 | 英文全称 | 解释 |
---|---|---|
API | 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 | 应用编程接口,指的是应用程序之间为了保证互相通讯所提供的一系列特殊规则和要求 |
CNCF | Cloud Native Computing Foundation | 原生云计算基金会 |
OS | Operation System | 操作系统 |
IoT | Internet of Things | 物联网是互联网、传统电信网等信息承载体,让所有能行使独立功能的普通物体实现互联互通的网络 |
CRD | Custom Resource Definition | 自定义资源定义 |
CRI | Container Runtime Interface | 容器运行时接口 |
CNI | Container Network Interface | 容器网络接口 |
CSI | Container Storage Interface | 容器存储接口 |
CCE | Cloud Container Engine | 华为云容器引擎 |
HCS | HUAWEI CLOUD Stack | 华为云解决方案名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