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5:模型部署1(文本生成函数解读、模型本地化部署、文本生成文本网页展示、代码逐行解读)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7日

🚩🚩🚩Hugging Face 实战系列 总目录

有任何问题欢迎在下面留言
本篇文章的代码运行界面均在PyCharm中进行
本篇文章配套的代码资源已经上传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1:数据预处理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2:模型训练1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3:模型训练2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4:模型训练3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5:模型部署1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6:模型部署2

1 前端环境安装

安装:

pip install streamlit

测试:

streamlit hello

安装完成后,测试后打印的信息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ytorch) C:\Users\admin>streamlit hello
Welcome to Streamlit. Check out our demo in your browser.
Local URL: http://localhost:8501 Network URL:
http://192.168.1.187:8501
Ready to create your own Python apps super quickly? Head over to
https://docs.streamlit.io
May you create awesome apps!

接着会自动的弹出一个页面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 模型加载函数

这个函数把模型加载进来,并且设置成推理模式

def get_model(device, model_path):
    tokenizer = CpmTokenizer(vocab_file="vocab/chinese_vocab.model")
    eod_id = tokenizer.convert_tokens_to_ids("<eod>")  # 文档结束符
    sep_id = tokenizer.sep_token_id
    unk_id = tokenizer.unk_token_id
    model = GPT2LMHeadModel.from_pretrained(model_path)
    model.to(device)
    model.eval()
    return tokenizer, model, eod_id, sep_id, unk_id
  1. 模型加载函数,加载设备cuda,已经训练好的模型的路径
  2. 加载tokenizer 文件
  3. 结束特殊字符
  4. 分隔特殊字符
  5. 未知词特殊字符
  6. 加载模型
  7. 模型进入GPU
  8. 开启推理模式
  9. 返回参数
device_ids = 0
os.environ["CUDA_DEVICE_ORDER"] = "PCI_BUS_ID"
os.environ["CUDA_VISIBLE_DEVICE"] = str(device_ids)
device = torch.device("cuda" if torch.cuda.is_available() and int(device_ids) >= 0 else "cpu")
tokenizer, model, eod_id, sep_id, unk_id = get_model(device, "model/zuowen_epoch40")
  1. 指定第一个显卡
  2. 设置确保 CUDA 设备的编号与 PCI 位置相匹配,使得 CUDA 设备的编号更加一致且可预测
  3. 通过设置为 str(device_ids)(在这个案例中为 ‘0’),指定了进程只能看到并使用编号为 0 的 GPU
  4. 有GPU用GPU作为加载设备,否则用CPU
  5. 调用get_model函数,加载模型

3 文本生成函数

对于给定的上文,生成下一个单词

def generate_next_token(input_ids,args):

    input_ids = input_ids[:, -200:]
    outputs = model(input_ids=input_ids)
    logits = outputs.logits
    next_token_logits = logits[0, -1, :]
    next_token_logits = next_token_logits / args.temperature
    next_token_logits[unk_id] = -float('Inf')
    filtered_logits = top_k_top_p_filtering(next_token_logits, top_k=args.top_k, top_p=args.top_p)
    next_token_id = torch.multinomial(F.softmax(filtered_logits, dim=-1), num_samples=1)
    return next_token_id
  1. 对输入进行一个截断操作,相当于对输入长度进行了限制
  2. 通过模型得到预测,得到输出,预测的一个词一个词进行预测的
  3. 得到预测的结果值
  4. next_token_logits表示最后一个token的hidden_state对应的prediction_scores,也就是模型要预测的下一个token的概率
  5. 温度表示让结果生成具有多样性
  6. 设置预测的结果不可以未知字(词)的Token,防止出现异常的东西
  7. 通过top_k_top_p_filtering()函数对预测结果进行筛选
  8. 通过预测值转换为概率,得到实际的Token ID
  9. 返回结果

每次都是通过这种方式预测出下一个词是什么

4 多文本生成函数

到这里就不止是预测下一个词了,要不断的预测

def predict_one_sample(model, tokenizer, device, args, title, context):
    title_ids = tokenizer.encode(title, add_special_tokens=False)
    context_ids = tokenizer.encode(context, add_special_tokens=False)
    input_ids = title_ids + [sep_id] + context_ids
    cur_len = len(input_ids)
    last_token_id = input_ids[-1]  
    input_ids = torch.tensor([input_ids], dtype=torch.long, device=device)
    while True:
        next_token_id = generate_next_token(input_ids,args)
        input_ids = torch.cat((input_ids, next_token_id.unsqueeze(0)), dim=1)
        cur_len += 1
        word = tokenizer.convert_ids_to_tokens(next_token_id.item())
        if cur_len >= args.generate_max_len and last_token_id == 8 and next_token_id == 3:
            break
        if cur_len >= args.generate_max_len and word in [".", "。", "!", "!", "?", "?", ",", ","]:
            break
        if next_token_id == eod_id:
            break
    result = tokenizer.decode(input_ids.squeeze(0))
    content = result.split("<sep>")[1]  # 生成的最终内容
    return content
  1. 预测一个样本的函数
  2. 从用户获得输入标题转化为Token ID
  3. 从用户获得输入正文转化为Token ID
  4. 标题和正文连接到一起
  5. 获取输入长度
  6. 获取已经生成的内容的最后一个元素
  7. 把输入数据转化为Tensor
  8. while循环
  9. 通过生成函数生成下一个词的token id
  10. 把新生成的token id加到原本的数据中(原本有5个词,预测出第6个词,将第6个词和原来的5个词进行拼接)
  11. 输入长度增加1
  12. 将一个 token ID 转换回其对应的文本 token
  13. 如果超过最大长度并且生成换行符
  14. 停止生成
  15. 如果超过最大长度并且生成标点符号
  16. 停止生成
  17. 如果生成了结束符
  18. 停止生成
  19. 将Token ID转化为文本
  20. 将生成的文本按照分隔符进行分割
  21. 返回生成的内容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1:数据预处理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2:模型训练1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3:模型训练2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4:模型训练3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5:模型部署1
从零构建属于自己的GPT系列6:模型部署2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50592077/article/details/134917563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