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讲主要包含三部分内容:
- (1)复习上节课程中运动学相关知识
- (2)讨论移动机器人可操作度
- (3)讨论移动机器人的车轮类型
具体详见 L3。
引入:公式的推导中变量为 w w w ,
陆基移动机器人的自由度是固定的:两个平移;一个旋转。可操纵度不是固定的,它取决于车轮的排列、主动轮的个数,通过可操纵度可以直接知道可控输入的总数。
比如,一个辆汽车,由前轮驱动,并且前轴可以由动力驱动转向,也就是该汽车可控输入数量是2。其中一个可控输入是提供车轮上的牵引力,即前向的平移,我们称它为移动性(mobility);另一个可控输入是转向驱动,我们称它为转向性( steerability )。
可操作度包括可移动度 (degree of mobility) 和 可转向度 (degree of steerability)。
通过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底盘,上面安装有一个普通轮子(固定的标准轮),该轮子只能沿其旋转轴的方向(纵向)运行。给轮子加装一个电机,通过控制电机运行可以直接控制底盘运行速度。像这种,控制轮子转动能够使得底盘移动,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可移动度(当然,可移动度是一个量词,后面会介绍如何计算)。
还是通过上面的例子来说明:上例中的轮子带有转向机构,因此在底盘运行过程中,因转向机构的存在,轮子的转动可分解为两个方向的运动,这也是导致转向的原因。类似这种,能够提供机器人转向的控制量的个数,我们称为可转向度。
==>问题引入,如何计算可操纵度?
通过以上内容我们简单了解了什么是可移动度与可转向度,也知道可操控度决定(体现)了控制量的个数。那可操纵度的数目由谁决定?
Degree of maneuverability:
Degree of maneuverability = Degree of mobility + Degree of steerability
? δ M = δ m + δ s \delta_{M} = \delta_{m}+\delta_{s} δM?=δm?+δs? (5)
这里给出可操纵度的计算公式:
δ
M
=
δ
m
+
δ
s
\delta_{M} = \delta_{m}+\delta_{s}
δM?=δm?+δs?
上式中:
δ
M
:
可操纵度
\delta_{M}:可操纵度
δM?:可操纵度
? δ m : 可移动度 \delta_{m}: 可移动度 δm?:可移动度
? δ s : 可转向度 \delta_{s} : 可转向度 δs?:可转向度
The known mobile robot kinematic model, as:
? η ˙ = J ( ψ ) ζ \dot{\eta} = J(\psi)\zeta η˙?=J(ψ)ζ
Based on wheel configuration
? ζ = W w \zeta = Ww ζ=Ww (6)
ζ \zeta ζ 是输入的速度指令,根据轮子的配置,我们可以得出 ζ = W w \zeta = Ww ζ=Ww ,其中 w w w 为轮子的角速度向量, W W W 为轮子的配置矩阵。
本讲我们重点讲 w w w ,配置矩阵 W W W 后续课程中进行讲解。
如上图所示,即本课程中对不同轮子的表示。绿色 表示没有动力驱动,只是一个被动轮;红色 表示有动力的轮子。
根据我们 4.2 节 中所述,可操作度等于可移动度与可转向度的和。该例子中,两个固定轮分别能够提供纵向移动,因此其 可移动度 δ m = 2 \delta_{m} = 2 δm?=2 ;两个固定论不能横向滚动(不含转向轴),而被动轮无法主动提供动力使得小车移动,因此 可转向度 δ s = 0 \delta_{s} = 0 δs?=0 ; 根据计算公式得: δ M = δ m + δ s = 2 + 0 = 2 \delta_{M} = \delta_{m} + \delta_{s} = 2 + 0 = 2 δM?=δm?+δs?=2+0=2 。
根据我们 4.2 节 中所述,可操作度等于可移动度与可转向度的和。该例子中,两个固定轮为被动轮,不能提供移动度与转向度;前轮为驱动轮并可转向,因此其可提供的可移动度为 δ m = 1 \delta_{m} = 1 δm?=1, 可转向度为 δ s = 1 \delta_s = 1 δs?=1 ; 根据计算公式得: δ M = δ m + δ s = 1 + 1 = 2 \delta_{M} = \delta_{m} + \delta_{s} = 1 + 1 = 2 δM?=δm?+δs?=1+1=2 。
根据我们 4.2 节 中所述,可操作度等于可移动度与可转向度的和。该例子中,三个固定的可驱动的全向轮,因不含有转向,因此每个全向轮能够提供一个可移动度,不能提供可转向度(轮子不能主动的产生转向);因此其可提供的可移动度为 δ m = 1 + 1 + 1 = 3 \delta_{m} = 1+1+1=3 δm?=1+1+1=3, 可转向度为 δ s = 0 + 0 + 0 = 0 \delta_s = 0+0+0=0 δs?=0+0+0=0 ; 根据计算公式得: δ M = δ m + δ s = 3 + 0 = 3 \delta_{M} = \delta_{m} + \delta_{s} = 3 + 0 = 3 δM?=δm?+δs?=3+0=3 。
例4:如下图所示,该移动小车由4个固定的可驱动的麦克纳姆轮,且均无转向装置,计算其可操作度。
根据我们 4.2 节 中所述,可操作度等于可移动度与可转向度的和。该例子中,四个固定的可驱动的麦克纳姆轮,因不含有转向,因此每个全向轮能够提供一个可移动度,不能提供可转向度(同上例中全向轮相同,没有转向装置轮子不能主动的产生转向);因此其可提供的可移动度为 δ m = 1 + 1 + 1 + 1 = 4 \delta_{m} = 1+1+1+1=4 δm?=1+1+1+1=4, 可转向度为 δ s = 0 + 0 + 0 + 0 = 0 \delta_s = 0+0+0+0=0 δs?=0+0+0+0=0 ; 根据计算公式得: δ M = δ m + δ s = 4 + 0 = 4 \delta_{M} = \delta_{m} + \delta_{s} = 4 + 0 = 4 δM?=δm?+δs?=4+0=4 。
例5:如下图所示,该移动小车由4个固定的被动的脚轮,2个可驱动的转向轮,计算其可操作度。
根据我们 4.2 节 中所述,可操作度等于可移动度与可转向度的和。该例子中,四个固定轮为被动轮,不能提供移动度与转向度;两个带驱动的转向轮分别能提供的可移动度为 δ m = 1 \delta_{m} = 1 δm?=1, 可转向度为 δ s = 1 \delta_s = 1 δs?=1 ; 根据计算公式得: δ M = δ m + δ s = 1 ? 2 + 1 ? 2 = 4 \delta_{M} = \delta_{m} + \delta_{s} = 1*2 + 1*2 = 4 δM?=δm?+δs?=1?2+1?2=4 。
注 ? 注^* 注? :上图中右侧图像所代表的轮子类型依次是:
- Active fixed wheel (主动固定轮)
- Passive fixed wheel (被动固定轮)
- Passive caster wheel (被动脚轮)
- Mecanum wheel (麦克纳姆轮)
- Omni-directional wheel (全向轮)
- Steerable or orientabel wheel (可操控轮或转向轮)
- Active fixed steerable wheel (主动式固定转向轮)
主动轮一般用纯色填充(如上图中的蓝色);
被动轮或脚轮一般用绿色填充;
麦克纳姆轮用斜线刨面线表示;
全向轮是用黑点和空白点填充的阴影来表示
Steerable or orientabel wheel 上面有一个轴
*再对可操作度进行说明
问题:到底什么是可操作度?
可操作度就是可控输入的数量。
看以下两个例子:
示例一:一个自行车模型,前轮驱动,同时前轮可驱动转向。其可操作度为: δ m = 1 , δ s = 1 , δ M = 1 + 1 = 2 \delta_m = 1, \delta_s = 1, \delta_M = 1+1 =2 δm?=1,δs?=1,δM?=1+1=2。
示例二:一个自行车模型,前轮驱动转向,后轮驱动行进。其可操作度为: δ m = 1 , δ s = 1 , δ M = 1 + 1 = 2 \delta_m = 1, \delta_s = 1, \delta_M = 1+1 =2 δm?=1,δs?=1,δM?=1+1=2。
两个例子中,可操作度均为2,有什么区别呢?
两个示例中,自行车模型均有一个动力、一个转向,区别就在于转向和动力是否是分开的。
示例三: 一个三轮自行车,后轮为驱动轮,前轮为驱动转向轮,但后面两个轮子为同轴的,不能独立驱动。其可操作度为: δ m = 1 , δ s = 1 , δ M = 1 + 1 = 2 \delta_m = 1, \delta_s = 1, \delta_M = 1+1 =2 δm?=1,δs?=1,δM?=1+1=2。
对于轮胎类型和可操作度放在一起介绍,其实为了说明看图示的轮胎(或实际的轮胎)就能知道轮胎是否有驱动,是否有驱动转向,通过驱动及驱动转向就能知道其可操作度是多少。
本节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