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isc-v system instruction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17日
  • ECALL
    • ecall 指令以前叫做 scall,用于执行环境的变更,它会根据当前所处模式触发不同的执行环境切换异常, 用来执行需要更高权限才能执行的功能;
    • 简单来说,ecall 指令将权限提升到内核模式并将程序跳转到指定的地址。操作系统内核和应用程序其实都是相同格式的文件,最关键的区别就是程序执行的特权级别不同。所以 Syscall 的本质其实就是提升特权权限到内核模式,并跳转到操作系统指定的用于处理 Syscall 的代码地址。
    • Syscall 场景下是在 U-mode(用户模式)下执行 ecall 指令,主要会触发如下变更:
      • 处理器特权级别由 User-mode(用户模式)提升为 Supervisor-mode(内核模式)
      • 当前指令地址保存到?sepc?特权寄存器
      • 设置?scause?特权寄存器
      • 跳转到?stvec?特权寄存器指向的指令地址

  • EBREAK

    • 环境操作指令,会导致自陷(self trap),PC会跳转到mtvec寄存器里的地址处。
    • 用来中断程序的运作,让系统可以把使用权转交给 Debugger;
    • 其实 Debugger 的 Break Point 就是用这个指令实现的,只是偷偷把指定位置的指令换掉了不跟使用者讲而已;
    • 在RISC-V中,MRETSRETURET分别用于从Machine、Supervisor和User模式中的trap返回,返回之后的特权等级即分别为MPP、SPP和UPP中记录的值;
  • MRET
    • 当异常程序处理完成后,最终要从异常服务程序中退出,并返回主程序。riscv中定义了一组退出指令mret,sret,uret,对于机器模式,对应mret。
    • 注意高等级的特权模式可以执行低等级的xRET指令,即M模式可以执行MRET,SRET和URET;
    • 在机器模式下退出异常时候,软件必须使用mret。
    • riscv架构规定,处理器执行完mret指令后,硬件行为如下:
      • 停止执行当前程序流,转而从csr寄存器mepc定义的pc地址开始执行。
      • 硬件更新csr寄存器机器模式状态寄存器mstatus。mstatus寄存器MIE域被更新为当前MPIE的值。MPIE 域的值则更新为1。

  • SRET
    • S模式下使用sret指令返回原先指令的下一条指令;
    • 在执行sret之前,需要准备好sepc,sstatus寄存器,这一部分寄存器应当在恢复上下文时完成,需要特别关注sstatus的SPIE位以及SPP位,这为初始化PCB时的设计给出了提示。具体实现可通过阅读手册中对于sret指令的说明得到一些提示。
  • URET
    • 指令 URET 用于从用户态陷入状态中返回。URET 将 UPIE 复制回 UIE,然后将 UPIE 置位,最后将?uepc?拷贝至?pc
    • 在 UPIE/UIE 栈弹出后置位 UPIE 是为了启用中断,以及帮助发现代码中的错误。
  • WFI
    • WFI (Wait For Interrupt)指令是 RISC-V 架构定义的专门用于休眠的指令。
    • 当处理器执行到 WFI 指令之后,将会停止执行当前的指令流,进入一种空闲状态。
    • 这种空闲状态可以被称为“休眠”状态,直到处理器接收到中断(中断局部开关必须被打开,由 mie 寄存器控制),处理器便被唤醒 。
    • 处理器被唤醒后,如果中断被全局打开 (mstatus 寄存器的MIE域控制),则进入中断异常服务程序开始执行;如果中断被全局关闭,则继续顺序执行之前停止的指令流。
    • wfi 通知处理器目前没有任何有用的工作,所有它应该进入低功耗模式, 直到任何使能有效的中断等待处理,即mie&mip ≠ 0。RISC-V 处理器以多种方式实现 该指令,包括到中断待处理之前都停止时钟。有的时候只把这条指令当作 nop 来执 行。因此,wfi 通常在循环内使用。
    • 补充说明:wfi 不论全局中断使能有效与否都有用 如果在全局中断使能有效(mstatus.MIE = 1)时执行 wfi,然后有一个使能有效的中断等 待执行,则处理器跳转到异常处理程序。另一方面,如果在全局禁用中断时执行 wfi,接着 一个使能有效的中断等待执行,那么处理器继续执行 wfi 之后的代码。这些代码通常会检 查控制状态寄存器 mip,以决定下一步该做什么。与跳转到异常处理程序相比,这个策略可 以减少中断延迟,因为不需要保存和恢复整数寄存器;
  • SFENCE.VMA
    • 处理器用地址转换缓存(通常称为 TLB,全称为 Translation Lookaside Buffer)来提高虚拟地址与物理地址转换性能。
    • 为了 降低 TLB 缓存本身的开销,大多数处理器不会让它时刻与页表保持一致。这意味着如果操作系统修改了页表,那么这个缓存会变得陈旧而不可用。
    • RISC-V 的 S 模式添加了另一条 sfence.vma 指令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条指令会通知处理器,软件可能已经修改了页表,于是处理器可以相应地刷新 TLB 缓存。
    • 它需要两个可选的参数,这样可以缩小缓存刷新的范围。一个位于 rs1,它指示了页表哪个虚址对应的转换被修改了;另一个位于 rs2,它给出了被修改页表的进程的地址空间标识符(ASID)。如果两者都是 x0,便会刷新整个转换缓存。
    • 补充说明: 多处理器中的地址转换缓存一致性 sfence.vma 仅影响执行当前指令的 hart 的地址转换硬件。当 hart 更改了另一个 hart 正在使 用的页表时,前一个 hart 必须用处理器间中断来通知后一个 hart,他应该执行 sfence.vma 指令。这个过程通常被称为 TLB 击落;

  • FENCE
    • RISC-V采用的是 RISC-V Weak Memory Ordering (RVWMO)模型,对存储操作的执行顺序限制较少,为了保证一致性需要特殊的指令来规范存储操作的执行顺序。
    • FENCE指令犹如一道屏障,把前面的Store 操作和后面的store 操作隔离开来,前面的决不能到后面再执行,后面的决不能先于FENCE前的指令执行。
    • FENCE指令带参数标志隔开前后何种类型的store操作;
    • FENCE指令是和RISC-V采用RVWMO存储模型息息相关的。?假如RISC-V使用Sequential存储模型,那么也没必要有FENCE指令了,但是Sequential存储模型会严重制约系统的性能。而使用RVWMO模型则对于硬件实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软件开发者其实是很友好的.
    • 对于简单的单hart理器来说,FENCE指令可以当做NOP来处理。
  • FENCEI
    • FENCE.I是条扩展指令,处理的是指令存取一致性的问题。
    • 如果系统有了分离的I$和D$,或者有了prefetch buffer,我们就有可能面临这样的问题:指令所在的地址的内容被修改了,但是最新的值存在D$里,而I$或prefetch buffer还有旧的值,此时如果不加处理,就会得到不想要的结果。
    • 这个scenario存在于self-modifying的程序中,也存在于software breakpoint的调试过程中。
    • x86体系结构对于此类问题有着不同的解决方案,它通过snoop的方式监视I$和D$从而保证coherence。但这种实现方式的硬件实现代价较大,RISC-V引入FENCE.I指令解放了硬件实现,从软件层面来保证instruction coherence。
    • 对于有I$的CPU来说,FENCE.I一般可以采用invalidate I$来解决(当然这不是唯一的途径),prefetch一并clear掉。如果只有prefetch buffer的就可以像处理跳转指令一样把prefetch buffer clear掉,就像Ibex的处理方式一样。
    • 但是也不能对FENCE.I指令期望过高,它解决的仅仅是单hart上的code coherence问题。?其他hart上的code改动并不能保证一定被当前的hart及时取到。这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zhangshangjie1/article/details/135003940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