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缩编码之变换的选择之离散余弦变换(DCT)和离散傅立叶变换(DFT)——数字图像处理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1日

原理

变换的选择是一个关键的考量因素,它决定了数据是如何被压缩的。选择变换时考虑以下几个重要原则:

数据去关联性:变换的目的之一是减少数据中的相关性。例如,在图像压缩中,像素间往往高度相关。通过适当的变换,如离散余弦变换(DCT),可以将这些相关性转化为更加独立的形式,从而提高压缩效率。

能量集中:理想的变换应该能将数据的能量(或信息)集中到尽可能少的系数中。这样,通过仅编码这些主要系数,就可以在保留大部分信息的同时实现有效的压缩。

可逆性:对于无损压缩,变换必须是可逆的,这意味着从压缩数据中可以完全恢复原始数据。对于有损压缩,这一要求可以放宽,允许在接受某种程度信息损失的前提下获得更高的压缩比。

计算效率:变换过程应该足够高效,以便于在实际应用中快速处理大量数据。这通常意味着变换算法需要能够被有效地实现,且计算复杂度可接受。

适应性:在某些情况下,变换应该具有适应性,能够根据数据的特性进行调整。例如,在音频和视频压缩中,根据内容的不同,可能需要使用不同的变换策略。

编码后的数据特性:变换应该产生便于编码的数据。例如,高效的压缩算法通常会生成具有高峰值和长尾分布的数据,这使得熵编码等技术更加有效。
变换的选择取决于特定应用的需求和特性。

以下是几种常用于数据压缩的变换:

离散余弦变换(DCT):这种变换广泛用于图像和视频压缩,例如在JPEG图像格式中。DCT能有效地将图像数据从空间域转换到频率域,使得图像中的高频信息(通常是细节部分)和低频信息(图像的主要部分)得以分离,从而便于进行更高效的压缩。

小波变换:小波变换在图像和视频压缩中也很流行,特别是在JPEG 2000图像格式中。与DCT相比,小波变换提供了更好的尺度和位置控制,使其在处理具有不同尺度特征的图像时更加有效。

离散傅立叶变换(DFT):虽然DFT在图像压缩中不如DCT常用,但它在音频压缩和通信系统中非常重要。DFT可以将时域信号转换为频域信号,使得频域中的能量分布更加明显,从而便于压缩。

Karhunen-Loève变换(KLT):这种变换在理论上可以提供最佳的数据压缩,但由于其高计算复杂性和数据依赖性,它在实际应用中不太常用。

**奇异值分解(**SVD):虽然SVD的计算成本较高,但它在某些特定应用中,如图像压缩的特定场景中,能提供优秀的压缩效果。

选择哪种变换取决于多种因素,包括压缩的目标(无损或有损)、数据类型(图像、视频、音频等)、处理速度要求、以及最终压缩数据的预期用途。在实际应用中,这些变换通常与其他压缩技术(如量化和熵编码)结合使用,以达到最优的压缩效果。

python实现下图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提示

结果显示了原图的两种变换后近似。先将原图分割为大小为8×8的子图像,并对每个子图像进行DCT和DFT变换,之后保留幅值最大的32个系数,最后对截尾后的系数阵列进行反变换得到近似图像,并计算原图与近似图之间的误差图像。
注意:dct变换可以通过函数cv2.dct(img)来实现,需要注意img在做dct变换之前需要转换为float类型。此外,为了增加误差图像的对比度,可用如下语句显示误差图像axs[i, j].imshow(img, vmin=img.min()*0.1, vmax=img.max()*0.1, cmap=‘gray’)

python代码

import cv2
import numpy as np
import matplotlib.pyplot as plt

img=cv2.imread("lena_gray_512.tif",0)
img=img.astype(np.float)
rows,cols=img.shape
dct_inv_img = np.zeros(img.shape)
dft_inv_img = np.zeros(img.shape)
dct_dif_img = np.zeros(img.shape)
dft_dif_img = np.zeros(img.shape)
for i in range(0, rows, 8):
    for j in range(0, cols, 8):
        dct = cv2.dct(img[i:i+8, j:j+8])
        dft = np.fft.fft2(img[i:i+8, j:j+8])
        # idx = np.argpartition(dct.ravel(), 32)[:32]
        # idx2d = np.unravel_index(idx, dct.shape)
        # dct[idx2d] = 0
        med = np.median(np.abs(dct))
        dct[np.abs(dct) < med] = 0
        med = np.median(np.abs(dft))
        dft[np.abs(dft) < med] = 0

        dct_inv_img[i:i+8, j:j+8] = cv2.idct(dct)
        dft_inv_img[i:i+8, j:j+8] = np.abs(np.fft.ifft2(dft))
dct_dif_img=img-dct_inv_img
dft_dif_img=img-dft_inv_img


img_list = [img, dct_inv_img, dct_dif_img, img, dft_inv_img, dft_dif_img]
img_name_list = ['original', 'dct', 'dct_diff', 'original', 'dft', 'dft_diff']
_,axs=plt.subplots(2,3)

for i in range(2):
    for j in range(3):
        if j==2:
            axs[i, j].imshow(img_list[i*3+j], vmin=img_list[i*3+j].min()*0.1, vmax=img_list[i*3+j].max()*0.1, cmap='gray')
        else:
            axs[i, j].imshow(img_list[i*3+j], cmap='gray')
        axs[i, j].set_title(img_name_list[i*3+j])
        axs[i, j].axis('off')

plt.show()

结果展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总结

在变化编码中,其性能与所选用的正交变换类型,图像类型,变化块的大小,压缩方式和压缩程度等因素有关。在变换方式确定之后,变换块的大小选择就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大多数图像统计结果显示,大多数图像仅在约20个相邻像素间有较大的相关性,而且一般当子图像尺寸n>16(像素)时,其性能已经改善不大。同时,如果子图像块过大,其中所包含的像素就越多,变换时所需要的计算量也就越大,因此一般子图像块的大小选为8像素8像素或16像素16像素。对图像进行字块划分的好处是:小块图像的变换计算容易,它可以将传输误差造成的图像损伤限制在子图像的范围之内,从而避免误码的扩散。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49370210/article/details/135492710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