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A. 是否执行程序代码
- B. 是否看到软件设计文档
- C. 是否能看到被测试源程序
- D. 运行结果是否确认
- A. 代码检查法
- B. 逻辑覆盖法
- C. 边界值分析法
- D. 基本路径测试法
- A. 判定覆盖
- B. 条件覆盖
- C. 语句覆盖
- D. 基本路径覆盖
- A. 模块中所有独立途径至少测试一次
- B. 测试所以逻辑决策真和假两个方面
- C. 在所有循环的边界内部和边界上执行循环体
- D. 不正确或漏掉的功能
- A. 程序的内部逻辑
- B. 程序的复杂程度
- C. 使用说明书
- D. 程序的功能
- A. 条件覆盖
- B. 条件组合覆盖
- C. 语句覆盖
- D. 条件及判定覆盖
- A. 语句覆盖就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被测程序,使得每一条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 B. 条件覆盖是设计足够多的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的取真分支和取假分支至少各执行一次
- C. 判定覆盖是设计若干个测试用例,运行所测程序,使程序中每个判断内的每个条件的各个可能取值至少执行一次
- D. 判定-条件覆盖要求各个判断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 A. 系统测试
- B. 集成测试
- C. 单元测试
- D. 功能测试
- A. V模型
- B. W模型
- C. H模型
- D. X模型
- A. 瀑布模型
- B. 演化模型
- C. 螺旋模型
- D. 喷泉模型
- A. 传统瀑布模型
- B. 快速原型模型
- C. 增量模型
- D. 螺旋模型
- A. 不可修改性
- B. 充分性
- C. 完整性
- D. 相似性
- A. 内部逻辑
- B. 输入数据
- C. 应用范围
- D. 需求
- A. 22 软工 1 班,22 软工 1#班,22 软工 10 班
- B. Testing1,Class,22 软工+1 班
- C. Testing,22 软工 1 班,Class-2022-1
- D. SE201903,20 网工 5 班,22 软工 10 班
- A. 基本流
- B. 备选流
- C. 基本流和备选流
- D. 以上都不对
- A. 需求规格说明书
- B. 概要设计说明书
- C. 详细设计说明书
- D. 系统规格说明书
- A. 如果需求规范说明指定了输出而非输入的范围和取值的个数,则无法使用边界值测试
- B.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范围,则以此范围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
- C. 如果输入或输出是一个有序集合,如:线性表、顺序文件等;则选择该序列中的第一个及最后一个元素进行测试,进一步考虑第二个元素和倒数第二个元素
- D. 如果输入条件规定了取值的个数,则以个数为基础设计测试用例
- A. 用白盒测试来验证单元的基本功能时,经常要用黑盒测试的思考方法来设计测试用例
- B. 仅仅通过白盒测试,或仅仅通过黑盒测试都不能全面系统地测试一个软件
- C. 白盒测试适用于软件测试的各个阶段
- D. 在黑盒测试中使用白盒测试的手段,常被称为“灰盒测试“
- A. 可划分为2个有效等价类,2个无效等价类
- B. 可划分为1个有效等价类,2个无效等价类
- C. 可划分为1个有效等价类,1个无效等价类
- D. 可划分为2个有效等价类,1个无效等价类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 A. 对
- B. 错
正确答案:
(1) 逻辑驱动测试
(2) 静态测试
(3) 动态测试
正确答案:
(1) 6
(2) 18
(3) 5
(4) 17
[ 6,18 ] 的上点是6和18,离点是5和19
[ 6,18 ) 的上点是6和18,离点是5和17
( 6,18 ] 的上点是6和18,离点是7和19
( 6,18 ) 的上点是6和18,离点是7和17
正确答案:
0<=X<=100
正确答案:
(1) 测试输入
(2) 预期结果
- A.应用范围
- B.内部逻辑
- C.功能
- D.输人数据
- A.找出错误所在并改正之
- B.对错误性质进行分类
- C.排除存在错误的可能性
- D.统计出错的次数
- A.经过测试没有发现错误说明程序正确
- B.测试的目标是证明程序没有错误
- C.成功的测试是发现了迄今尚未发现的错误的测试
- D.成功的测试是没有发现错误的测试
- A.未发现程序错误
- B.发现了程序错误
- C.改正了程序错误
- D.证明程序正确性
- A.验收测试
- B.集成测试
- C.alpha 测试
- D.beta 测试
- A.验收测试
- B.集成测试
- C.alpha 测试
- D.beta 测试
- A.软件没有实现产品规格说明所需求的功能
- B.软件中出现了产品规格说明不应该出现的功能
- C.软件实现了产品规格没有提到的功能
- D.软件实现了产品规格说明书需求的功能但因受性能限制而未考虑可移植性问题
- A.“灰盒”测试通常是在集成测试前期进行的,“灰盒”测试通常在程序员做完“白盒”测试之后,在功能测试人员进行大规模集成测试之前进行
- B.“灰盒”测试不需要了解代码工程的实现
- C.“灰盒”测试是通过类似“白盒”测试的方法进行的,是通过编写代码,调用函数或者封装好的接口进行的
- D.“灰盒”测试是由测试人员进行测试的
- A.黑盒测试
- B.白盒测试
- C.可靠性测试
- D.静态分析
- A.我们无法测试一个程序确认它没有错误
- B.黑盒测试是逻辑驱动的测试
- C.穷举测试一定可以暴露数据敏感错误
- D.白盒测试是一种输人输出驱动的测试
- A.评价软件的质量
- B.发现软件的错误
- C.找出软件中所有的错误
- D.证明软件是正确的
- A.需求规格说明
- B.软件设计规格说明
- C.源程序
- D.以上全部
- A.软件测试是有风险的行为
- B.完全测试程序是不可能的
- C.测试无法显示潜伏的软件缺陷
- D.找到的缺陷越多软件的缺陷就越少
- A.编制说明书
- B.设计
- C.编码
- D.测试
- A.编制说明书
- B.设计
- C.编写代码
- D.发布
- A.测试资源、进度安排
- B.测试预期输出
- C.测试范围
- D.测试策略
- A.1~2倍
- B.10~20倍
- C.50倍
- D.100 倍或更高
- A.测试步骤
- B.测试策略
- C.前提条件
- D.预期结果
- A.测试计划
- B.测试规则
- C.预期输出结果
- D.以往测试记录分析
- A.需求规格说明书
- B.软件测试规格说明书
- C.源程序
- D.测试人员
- A.项目开发计划
- B.需求规格说明书
- C.设计说明书
- D.源程序
- A.随机地选取测试数据
- B.取一切可能的输人数据作为测试数据
- C.在完成编码以后制订软件的测试计划
- D.选择发现错误可能性最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 A.等价类划分法
- B.边界值分析法
- C.错误推测法
- D.因果图法
- A.边界值分析
- B.等价类划分
- C.错误猜测
- D.因果图
- A.结构合理性
- B.软件功能
- C.程序正确性
- D.程序内部逻辑
- A.弱一般等价类测试
- B.强一般等价类测试
- C.强健壮等价类测试
- D.弱健壮等价类测试
- A.正好等于边界的值
- B.等价类中的典型值
- C.刚刚小于边界的值
- D.刚刚大于边界的值
- A.基本路径测试法
- B.等价类划分法
- C.基于场景的测试方法
- D.边界值分析法
- A.动作桩
- B.条件桩
- C.动作项
- D.条件项
- A.输人和输出的关系
- B.测试用例
- C.因果图
- D.决策表
- A.1 个
- B.2 个
- C.3 个
- D.4 个
- A.1 个
- B.2 个
- C.3 个
- D.4 个
- A.4 个
- B.3 个
- C.5 个
- D.6 个
- A.语句覆盖
- B.条件覆盖
- C.判定覆盖
- D.条件组合覆盖
- A.语句覆盖
- B.判定覆盖
- C.条件覆盖
- D.条件组合覆盖
- A.路径覆盖
- B.判定覆盖
- C.循环覆盖
- D.边界值分析
- A.语句覆盖
- B.判定覆盖
- C.条件覆盖
- D.路径覆盖
- A.语句覆盖
- B.判定覆盖
- C.条件覆盖
- D.路径覆盖
- A.条件覆盖
- B.判定覆盖
- C.条件组合覆盖
- D.路径覆盖
- A.使每个判定的所有可能的条件取值组合至少执行一次
- B.使程序中的每个判定至少都获得一次“真”值和“假”值
- C.使程序中的每个判定中每个条件的可能值至少满足一次
- D.使程序中的每个可执行语句至少执行一次
- A.1 个,1 个
- B.1 个,0 个
- C.1 个,若干个
- D.1 个,2 个
- A.TMMi
- B.TPI NEXT
- C.ISO 9126 模型
- D.CTP
- A.软件质量是“反映实体满足明确的和隐含的需求的能力的特性的总和”
- B.影响软件质量的主要因素可划分为三组,分别是产品运行相关因素、产品修改相关因素以及产品转移相关因素
- C.任何软件系统首先要保证的都是功能的完整性和正确性
- D.各个质量因子在软件质量中的占比是相同的
- A.兼容性
- B.可扩展性
- C.可用性
- D.可移植性
- A.可扩展性
- B.可维护性
- C.可重用性
- D.可编写性
- A.可维护级
- B.已实施级
- C.可优化级
- D.已发布级
- A.灵活性
- B.可度量性
- C.可观测性
- D.易组织性
- A.软件配置管理标准
- B.软件度量标准
- C.软件变更管理标准
- D.软件质量管理标准
- A.正确
- B.错误
- A.软件过程质量度量
- B.软件过程风险度量
- C.软件过程可维护性度量
- D.软件过程成本度量
- A.主持人
- B.开发经理
- C.评审人员
- D.程序员
- A.计划
- B.评审前准备
- C.跟踪
- D.代码走查
- A.代码审查
- B.代码走查
- C.桌面检查
- D.调式程序
- A.计算机辅助静态分析
- B.黑盒法
- C.路径覆盖
- D.边界值分析
- A.程序员
- B.测试员
- C.审查者
- D.架构师
- A.程序员自己检查自己编写的程序
- B.有同行帮忙检查自己编写的程序
- C.几个同行自行组成小组,以小组为单位检查编写的程序
- D.程序员在桌子上检查编写程序的活动
- A.类型和单位分析
- B.功能分析
- C.引用分析
- D.表达式分析
- A.检查人员
- B.开发人员
- C.协调人员
- D.讲解员
- A.编程标准
- B.变量命名
- C.结构化程序设计
- D.命名规则
- A.桌面检查的文档是最后要公开的文档
- B.桌面检查是一个完全没有约束的过程,所以通常效率会比较低
- C.代码检查是程序员自己检查自己的程序
- D.桌面检查最好由程序的编写人员来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