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笔记lv.1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2日

sql中各种 count

结论

  • innodb
count(*)count(1) > count(主键id) > count(普通索引列) > count(未加索引列)
  • myisam
    有专门字段记录全表的行数,直接读这个字段就好了(innodb则需要一行行去算

  • 如果确实需要获取行数,且可以接受不那么精确的行数(只需要判断大概的量级) 的话,那可以用explain里的rows,这可以满足大部分的监控场景,实现简单

  • 如果要求行数准确 ,可以建个新表,里面专门放表行数的信息

  • 如果对实时性要求比较高 的话,可以将更新行数的sql放入到对应事务里,这样既能满足事务隔离性,还能快速读取到行数信息

  • 如果对实时性要求不高 ,接受一小时或者一天的更新频率,那既可以自己写脚本遍历全表后更新行数信息。也可以将通过监听binlog将数据导入hive,需要数据时直接通过hive计算得出

不同存储引擎计算方式

  • count()方法的目的是计算当前sql语句查询得到的非NULL的行数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虽然在server层都叫count()方法,但在不同的存储引擎下,它们的实现方式是有区别的
    • 比如同样是读全表数据
select count(*) from table (where *** )

当数据表小的时候,这是没问题的,但当数据量大的时候,比如未发送的短信到了百万量级 的时候,你就会发现,上面的sql查询时间会变得很长,最后timeout报错,查不出结果了 。

    • 使用 myisam引擎 的数据表里有个记录当前表里有几行数据的字段,直接读这个字段返回就好了,因此速度快得飞起
    • 使用innodb引擎 的数据表,则会选择体积最小的索引树 ,然后通过遍历叶子节点的个数挨个加起来,这样也能得到全表数据

区别

为什么innodb不能像myisam那样实现count()方法

  • 最大的区别在于myisam不支持事务,而innodb支持事务
    而事务,有四层隔离级别,其中默认隔离级别就是可重复读隔离级别(RR)

    • innodb引擎通过MVCC实现了可重复隔离级别 ,事务开启后,多次执行同样的select快照读 ,要能读到同样的数据。
    • 对于两个事务A和B,一开始表假设就2条 数据,那事务A一开始确实是读到2条数据。事务B在这期间插入了1条数据,按道理数据库其实有3条数据了,但由于可重复读的隔离级别,事务A依然还是只能读到2条数据。
    • 因此由于事务隔离级别的存在,不同的事务在同一时间下,看到的表内数据行数是不一致的 ,因此innodb,没办法,也没必要像myisam那样单纯的加个count字段信息在数据表上

count() 类型

count方法的大原则是server层会从innodb存储引擎里读来一行行数据,并且只累计非null的值 。但这个过程,根据count()方法括号内的传参,有略有不同。

  • count(*)
    server层拿到innodb返回的行数据,不对里面的行数据做任何解析和判断 ,默认取出的值肯定都不是null,直接行数+1
  • count(1)
    server层拿到innodb返回的行数据,每行放个1进去,默认不可能为null,直接行数+1.
    • InnoDB 引擎遍历整张表,但不取值。server 层对于返回的每一行,放一个数字“1”进去,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按行累加
  • count(字段)
    count(字段)是不统计,字段值为null的值
    • count(主键 id) 来说,InnoDB 引擎会遍历整张表,把每一行的 id 值都取出来,返回给 server 层。server 层拿到 id 后,判断是不可能为空的,就按行累加
    • count(字段),server要字段,就返回字段,如果字段为空,就不做统计,字段的值过大,都会造成效率低下

      由于指明了要count某个字段,innodb在取数据的时候,会把这个字段解析出来 返回给server层,所以会比count(1)和count(*)多了个解析字段出来的流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责任链模式

  • 责任链模式是一种行为设计模式, 允许你将请求沿着处理者链进行发送。收到请求后, 每个处理者均可对请求进行处理, 或将其传递给链上的下个处理者。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常见场景

  1. 多条件的流程判断(如导入文件校验条件较多,且需逐层校验成功的;或类似闯关游戏,必须达到一定分数/条件才能开始下一关)
    导入功能可能【模板方法】更适合
  2. ERP 系统流程审批:总经理、人事经理、项目经理
  3. Java 过滤器的底层实现 Filter

例子(闯关游戏)

  • 假设现在有一个闯关游戏,进入下一关的条件是上一关的分数要高于 xx:

  • 游戏一共 3 个关卡
    进入第二关需要第一关的游戏得分大于等于 80
    进入第三关需要第二关的游戏得分大于等于 90

简易版(多层 if 逐层判断是否满足条件)

//第一关
public class FirstPassHandler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一关-->FirstPassHandler");
        return 80;
    }
}

//第二关
public class SecondPassHandler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二关-->SecondPassHandler");
        return 90;
    }
}


//第三关
public class ThirdPassHandler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三关-->ThirdPassHandler,这是最后一关啦");
        return 95;
    }
}


//客户端
public class Handler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rstPassHandler firstPassHandler = new FirstPassHandler();//第一关
        SecondPassHandler secondPassHandler = new SecondPassHandler();//第二关
        ThirdPassHandler thirdPassHandler = new ThirdPassHandler();//第三关

        int firstScore = firstPassHandler.handler();
        //第一关的分数大于等于80则进入第二关
        if(firstScore >= 80){
            int secondScore = secondPassHandler.handler();
            //第二关的分数大于等于90则进入第二关
            if(secondScore >= 90){
                thirdPassHandler.handler();
            }
        }
    }
}
  • 实际上的 handle() 根据业务来传参及计算分数
  • 缺点
    当关数越多/条件越多时代码会变得很长,无限月读(if 嵌套)
if(1关通过){
    // 第2关 游戏
    if(2关通过){
        // 第3关 游戏
        if(3关通过){
           // 第4关 游戏
            if(4关通过){
                // 第5关 游戏
                if(5关通过){
                    // 第6关 游戏
                    if(6关通过){
                        //...
                    }
                }
            } 
        }
    }
}

升级(责任链链表拼接每一关)

  • 可以通过链表将每一关连接起来,形成责任链的方式,第一关通过后是第二关,第二关通过后是第三关… (减少客户端代码过多的 if 嵌套)
public class FirstPassHandler {
    /**
     * 第一关的下一关是 第二关
     */
    private SecondPassHandler secondPassHandler;

    public void setSecondPassHandler(SecondPassHandler secondPassHandler) {
        this.secondPassHandler = secondPassHandler;
    }

    //本关卡游戏得分
    private int play(){
        return 80;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一关-->FirstPassHandler");
        if(play() >= 80){
            //分数>=80 并且存在下一关才进入下一关
            if(this.secondPassHandler != null){
                return this.secondPassHandler.handler();
            }
        }

        return 80;
    }
}

public class SecondPassHandler {

    /**
     * 第二关的下一关是 第三关
     */
    private ThirdPassHandler thirdPassHandler;

    public void setThirdPassHandler(ThirdPassHandler thirdPassHandler) {
        this.thirdPassHandler = thirdPassHandler;
    }

    //本关卡游戏得分
    private int play(){
        return 90;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二关-->SecondPassHandler");

        if(play() >= 90){
            //分数>=90 并且存在下一关才进入下一关
            if(this.thirdPassHandler != null){
                return this.thirdPassHandler.handler();
            }
        }

        return 90;
    }
}

public class ThirdPassHandler {

    //本关卡游戏得分
    private int play(){
        return 95;
    }

    /**
     * 这是最后一关,因此没有下一关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三关-->ThirdPassHandler,这是最后一关啦");
        return play();
    }
}

public class Handler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rstPassHandler firstPassHandler = new FirstPassHandler();//第一关
        SecondPassHandler secondPassHandler = new SecondPassHandler();//第二关
        ThirdPassHandler thirdPassHandler = new ThirdPassHandler();//第三关

        firstPassHandler.setSecondPassHandler(secondPassHandler);//第一关的下一关是第二关
        secondPassHandler.setThirdPassHandler(thirdPassHandler);//第二关的下一关是第三关

        //说明:因为第三关是最后一关,因此没有下一关
        //开始调用第一关 每一个关卡是否进入下一关卡 在每个关卡中判断
        firstPassHandler.handler();

    }
}
  • 缺点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每一关的处理逻辑中都有一个 set**PassHandler() 方法,只是参数类型不一样,但是作用其实是一样的,只是用来判断是否有下一关
    每个关卡中都有下一关的成员变量并且是不一样的,形成链很不方便,代码扩展性不行

进化(责任链改造—抽象)

  • 每个关卡中都有下一关的成员变量并且是不一样的,那么我们可以在关卡上抽象出一个父类或者接口,然后每个具体的关卡去继承或者实现,将参数合并成一个,不再需要在各自的 set**PassHandler 中传递不同的参数
  • 责任链设计模式的基本组成
    • 抽象处理者(Handler)角色: 定义一个处理请求的接口,包含抽象处理方法和一个后继连接
    • 具体处理者(Concrete Handler)角色: 实现抽象处理者的处理方法,判断能否处理本次请求,如果可以处理请求则处理,否则将该请求转给它的后继者
    • 客户类(Client)角色: 创建处理链,并向链头的具体处理者对象提交请求,它不关心处理细节和请求的传递过程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public abstract class AbstractHandler {

    /**
     * 下一关用当前抽象类来接收
     */
    protected AbstractHandler next;

    public void setNext(AbstractHandler next) {
        this.next = next;
    }

    public abstract int handler();
}

public class FirstPassHandler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private int play(){
        return 80;
    }

    @Override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一关-->FirstPassHandler");
        int score = play();
        if(score >= 80){
            //分数>=80 并且存在下一关才进入下一关
            if(this.next != null){
                return this.next.handler();
            }
        }
        return score;
    }
}

public class SecondPassHandler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private int play(){
        return 90;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二关-->SecondPassHandler");

        int score = play();
        if(score >= 90){
            //分数>=90 并且存在下一关才进入下一关
            if(this.next != null){
                return this.next.handler();
            }
        }

        return score;
    }
}

public class ThirdPassHandler extends AbstractHandler{

    private int play(){
        return 95;
    }

    public int handler(){
        System.out.println("第三关-->ThirdPassHandler");
        int score = play();
        if(score >= 95){
            //分数>=95 并且存在下一关才进入下一关
            if(this.next != null){
                return this.next.handler();
            }
        }
        return score;
    }
}

public class HandlerClien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FirstPassHandler firstPassHandler = new FirstPassHandler();//第一关
        SecondPassHandler secondPassHandler = new SecondPassHandler();//第二关
        ThirdPassHandler thirdPassHandler = new ThirdPassHandler();//第三关

        // 和上面没有更改的客户端代码相比,只有这里的set方法发生变化,其他都是一样的
        firstPassHandler.setNext(secondPassHandler);//第一关的下一关是第二关
        secondPassHandler.setNext(thirdPassHandler);//第二关的下一关是第三关

        //说明:因为第三关是最后一关,因此没有下一关

        //从第一个关卡开始
        firstPassHandler.handler();

    }
}
  • 从代码中可以看到,此次进化引入了一个 抽象处理者,让每一关的具体处理者都继承该类,后续在设置下一关对象的时候就不必各自编写各自的set**PassHandler() 方法,而是直接使用相同的处理方法,只需要编写各自的 handler() 得分方法,进一步简化了代码

终极进化(责任链工厂改造)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4181671/article/details/135548584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