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meter 性能 —— 电商系统TPS计算!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6日

1、怎么计算得出TPS指标

①第一个通过运维那边给的生产数据,看一下生产进件有多少,计算得来的,如果没有生产数据,或者不过就看如下的方法

②第二个就是根据最近一个月的实际访问数据,比如每天调用了多少个接口,调用了哪些接口,把比例列出来

举个例子:

比如xxx_shop系统,从2023-12-3到2024-1-3,最高的一天调用接口数量最高为100万次。

那么tps的计算公式如下:

tps = 1000000/24*3600=11.57/sec ==》这是通用的tps
比如这100万次请求里面登录请求比例:40% 那么登录接口的标准tps=11.57*40% = 4.63/sec退出请求比例:20% 那么退出接口的标准tps=11.57*20% = 2.31/sec添加商品比例:20% 那么添加商品接口的标准tps=11.57*20% = 2.31/sec查询商品比例:10% 那么查询商品接口的标准tps=11.57*10% = 1.16/sec修改商品比例:10% 那么修改商品接口的标准tps=11.57*10% = 1.16/sec

如上是通用的tps模型,除了上面的通用tps模型,还有添加商品和查询商品的业务模型。

比如下午9点添加商品占比40%,下午16点查询商品占比20%,那么就需要重新计算了

添加商品业务模型:首先拿到9点这一小时的数据为10万,那么tps = 100000/3600*40% = 11.1/sec查询商品业务模型:首先拿到16点这一小时的数据为8万,那么tps = 80000/3600*20% = 4.44/sec
现在我也找了很多测试的朋友,做了一个分享技术的交流群,共享了很多我们收集的技术文档和视频教程。
如果你不想再体验自学时找不到资源,没人解答问题,坚持几天便放弃的感受
可以加入我们一起交流。而且还有很多在自动化,性能,安全,测试开发等等方面有一定建树的技术大牛
分享他们的经验,还会分享很多直播讲座和技术沙龙
可以免费学习!划重点!开源的!!!
qq群号:691998057【暗号:csdn999】

2、性能问题:如果500TPS那并发线程数应该是多少?

首先搞清楚一个概念:服务器的tps是有一个阈值的,要达到500tps ,用50个并发线程数和100并发线程数,或者200并发线程数都可以达到500tps。

还有一个概念并发线程数和并发用户数不是同一个概念,并发线程数是Jmeter里面的线程数,而并发用户数是需要通过tps来进行承载的,这个里面的并发用户数就是500tps

再延伸一点:如果需要达到500tps并发用户数,如果并发度为1%,那么在线用户应该就是500tps/1% = 50000的在线用户,这个并发度又是怎么计算的呢?

并发度计算:50000的在线用户,在1秒内发出来了500个接口请求,那么并发度等于500/50000=1%,这个就是并发度的计算公式

注册用户计算:可以取在线用户的10-100倍,也就是50万*500万 = 50万-500万的注册用户

500tps = 50个并发线程数/0.1秒500tps = 100个并发线程数/0.2秒500tps = 200个并发线程数/0.4秒...500tps = 1000个并发线程数/2秒

总结:用更多的并发线程数来做压测或者负载,不会让服务器的tps继续往上增加,只会增加响应时间。

因为每台服务器的tps是有一个上限阈值的,到了这个阈值就不会再增加了。

3、性能问题:你们之前支持多少个并发?

经常有面试官问你,你们之前支持多少并发,其实这个并发是指的并发用户数,而不是并发线程数。

并发用户数是通过tps来承载的,你上面说的500tps,你就可以理解为并发用户数就是500tps,最高支持500个并发。

而Jmeter里面的那个线程数指的是并发线程数,加大并发线程数只会让响应时间变大,而不会增加tps。

并且Jmeter里面线程数加到超过500,Jmeter自身就会很卡。

下面是配套资料,对于做【软件测试】的朋友来说应该是最全面最完整的备战仓库,这个仓库也陪伴我走过了最艰难的路程,希望也能帮助到你!

最后: 可以在公众号:自动化测试老司机! 免费领取一份216页软件测试工程师面试宝典文档资料。以及相对应的视频学习教程免费分享!,其中包括了有基础知识、Linux必备、Shell、互联网程序原理、Mysql数据库、抓包工具专题、接口测试工具、测试进阶-Python编程、Web自动化测试、APP自动化测试、接口自动化测试、测试高级持续集成、测试架构开发测试框架、性能测试、安全测试等。

如果我的博客对你有帮助、如果你喜欢我的博客内容,请 “点赞” “评论” “收藏” 一键三连哦!喜欢软件测试的小伙伴们,可以点击下方小卡片加入我们的测试技术交流扣扣群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43371695/article/details/135426562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