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章我们分别介绍了思维链的使用,原理和在小模型上的使用。这一章我们正式进入应用层面,聊聊如何把思维链和工具使用结合得到人工智能代理。
要回答我们为什么需要AI代理?代理可以解决哪些问题?可以有以下两个视角
首先是我们赋能模型,如果说LLM是大脑,那Agent提供了手脚和感官
感官:获取真实世界的信息,包括实时信息像天气情况,金融市场,交通状况;包括私有信息例如用户个人数据;包括多模态信息像声音和图像
手脚:获得和真实世界交互的能力,例如运行python脚本,调用搜索引擎,预定机票酒店。
其次是模型赋能我们,Agent加持的大模型,作为更优的数据和任务中介/代理,赋予了我们和任意数据类型交互的能力,大模型正在重构数据和信息的处理方式。从之前的结构化数据为主向更多的非结构化数据转变。
OpenAI应用研究主管LilianWeng写的LLM Powered Autonomous Agents把人工智能代理(AI Agent)分成了以下3个部分:规划模块,工具调用模块和记忆模块。
之后几章我们会聊到AI代理方案的主要差异也在这三个方向
规划:如何对问题进行拆解得到解决路径,既模型推理步骤
工具:支持哪些工具使用,如何进行工具选择,并生成调用工具的请求
记忆:短期记忆包括工具的返回值,已经完成的推理路径,长期记忆包括可访问的外部长期存储例如知识库
第一篇我们结合langchain介绍无需微调,使用few-shot,zero-shot prompt来生成推理和工具调用模板的两个方案ReAct和SelfASk。个人对langchain是又爱又恨,爱的是它集成了很多前沿的大模型应用方案,恨是感觉它有些过度封装,有点简单问题复杂设计的感觉。因此推荐使用langchain来理解每种方案的实现原理,然后脱离langchain自己写,或者只使用langchain的基础组件来实现,不要去使用它的高级API。
Self-ask: MEASURING AND NARROWING THE COMPOSITIONALITY GAP IN LANGUAGE MODELS
Self Ask提出了一种把问题拆解成子问题的Prompt范式,每一步模型都会自我提问是否可以把问题改写/拆解成一个简单的子问题,并进行回答,回答时可以调佣搜索工具来获得答案,然后根据工具返回结果,继续进行自我提问,直到获得最终答案。其实自我提问的推理形式并不是核心,核心是引导模型来进行问题拆解,也就是开头提到的规划能力。
论文提出之所以需要把原始的思维链改造成一步步自我提问的形式,是因为发现模型在回答复杂问题的时候,模型虽然可以正确回答其中的子问题,但是却无法回答由子问题组合起来的复杂问题,作者称之为Compositionality Gap。举个栗子:模型可以正确回答贾斯汀比伯是哪年出生的? 以及谁是94年大师赛的冠军? 但是模型无法回答谁是贾斯汀比伯出生那一年的大师赛的冠军?而通过引入问题拆解的推理方式,可以很好解决这个问题
我们来看下langchain的Self Ask实现,官网Demo是直接用initialize_agent来初始化代理,这里我们把中间步骤拆解开。以下使用了SerpAPI的google搜索工具和GPT3.5,都需要先去官网申请Key
import os from langchain.agents.loading import AGENT_TO_CLASS from langchain.agents.agent import AgentExecutor 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AgentType, Tool from langchain import OpenAI, SerpAPIWrapper ## 需要科学上个网 os.environ["http_proxy"] = "http://127.0.0.1:7890" os.environ["https_proxy"] = "http://127.0.0.1:7890" ## 定义大模型和搜索工具 llm = OpenAI(temperature=0, openai_api_key=$你的Key) search = SerpAPIWrapper(params={ ? ?"engine": "google", ? ?"gl": "us", ? ?"hl": "zh-cn", }, serpapi_api_key=$你的Key) ? “”“ 以下的工具初始化方式对齐了Self Ask 的Prompt模板 ”“” ? tools = [ ? ?Tool( ? ? ? ?name="Intermediate Answer", ? ? ? ?func=search.run, ? ? ? ?description="useful for when you need to ask with search" ? ) ] ## 组装:初始化agent和Chain agent_cls = AGENT_TO_CLASS[AgentType.SELF_ASK_WITH_SEARCH] agent = agent_cls.from_llm_and_tools(llm, tools) chain = AgentExecutor.from_agent_and_tools(agent, tools, return_intermediate_steps=True)
AGENT_TO_CLASS里面定义了所有的Agent类型,其中SelfAskWithSearchAgent是Self Ask的实现,但其实不同Agent的差异,主要是以下few-shot prompt和对应的parser不同。
from langchain.agents.self_ask_with_search.output_parser import SelfAskOutputParser from langchain.agents.self_ask_with_search.prompt import PROMPT
其中SelfAsk的few-shot prompt 如下,few-shot除了提供解码的格式之外,还提示了模型要对问题进行拆解
_DEFAULT_TEMPLATE = """Question: Who lived longer, Muhammad Ali or Alan Turing? Are follow up questions needed here: Yes. Follow up: How old was Muhammad Ali when he died? Intermediate answer: Muhammad Ali was 74 years old when he died. Follow up: How old was Alan Turing when he died? Intermediate answer: Alan Turing was 41 years old when he died. So the final answer is: Muhammad Ali ? Question: When was the founder of craigslist born? Are follow up questions needed here: Yes. Follow up: Who was the founder of craigslist? Intermediate answer: Craigslist was founded by Craig Newmark. Follow up: When was Craig Newmark born? Intermediate answer: Craig Newmark was born on December 6, 1952. So the final answer is: December 6, 1952 ? 省略2个shot ? Question: {input} Are followup questions needed here:{agent_scratchpad}"""
构建完chain我们来跑一个问题看下模型的中间返回结果
# chain.run是用于直接返回最终结果,直接调用callable可以返回中间过程 output = ?chain("昨日A股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成交量如何")
以下是带中间结果的返回值,可以发现few-shot-prompt引导模型把问题"昨日A股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成交量如何"拆分成了,"昨日A股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并通过谷歌搜索得到是券商板块后,继续提问"券商板块昨日成交量"得到最终结果
这里只展示了一个goodcase,因为badcase太多啦哈哈~SelfAsk结果不好的两个主要原因有
搜索没有返回有效结果:当前搜索引擎的返回结果并非为大模型回答设计,而还是为传统搜索引擎设计,返回结果不可用可能是抽取的文章摘要(snippet)不合理,或者排序逻辑返回的Top1答案不合适,再或者回答的时效性错误等等,这里存在很大的优化空间
模型拆解问题有误:SelfAsk当前主要针对组合类问题,如果你的问题拆解方式不同,需要对以上few-shot-prompt进行调整,或者进一步通过COT finetune来注入问题拆解的方式
Self Ask是一类最简单的工具调用模板,只支持单一搜索工具的使用,不支持工具选择。下面我们看下支持多种工具调用的ReAct范式~
ReAct: SYNERGIZING REASONING AND ACTING IN LANGUAGE MODELS
ReAct文如其名,模型推理分成了两个部分,Reason和Action。Reason生成分析步骤,Action生成工具调用请求,二者交替进行直到得到最终的结果。和SelfAsk对比,ReAct进一步把推理和工具调用进行了解耦, 在Self Ask中,自我提问既是推理步骤也是搜索工具的请求query,而在ReAct中工具调用的请求在推理步骤之后,这样可以更好的支持搜索以外的其他工具。
ReAct在文档问答上给出的few-shot-cot推理模板如下
同样是AGENT_TO_CLASS,ReActDocstoreAgent和ZeroShotAgent是基于ReAct开发的。为了保持一致性,我们用和以上Self Ask相同的方式来初始化以下两个Agent,更简洁的初始化代码详见官网ReAct, ReAct Document Store
ZeroShotAgent
需要提供可以使用的工具列表,以及每种工具的描述,LLM完全基于上下文,根据工具的描述进行工具选择,适用于没有固定推理套路的场景。为了和SelfAsk对比,这里我们还是使用谷歌搜索,再额外加入Wolfram Alpha工具,代码部分只用替换工具定义的部分和agent class,其余部分完全一样。
""" 需要提供工具的描述description:用于工具选择和工具请求的生成 同时tool.name从selfAsk中统一的Intermediate Answer,调整为工具本身的名称用于生成工具调用的前缀 """ import os from langchain.agents.loading import AGENT_TO_CLASS from langchain.agents.agent import AgentExecutor from langchain.agents import AgentType, Tool from langchain import OpenAI, SerpAPIWrapper from langchain.utilities.wolfram_alpha import WolframAlphaAPIWrapper ## 需要科学上个网 os.environ["http_proxy"] = "http://127.0.0.1:7890" os.environ["https_proxy"] = "http://127.0.0.1:7890" os.environ["WOLFRAM_ALPHA_APPID"] = "你的key" ## 定义大模型和搜索工具 llm = OpenAI(temperature=0, openai_api_key=$你的key) search = SerpAPIWrapper(params={ ? ?"engine": "google", ? ?"gl": "us", ? ?"hl": "zh-cn", }, serpapi_api_key=$你的key) wolfram = WolframAlphaAPIWrapper() tools = [ ? ?Tool( ? ? ? ?name="搜索", ? ? ? ?description="搜索引擎,当你需要回答当前问题的时候调用,输入是检索query", ? ? ? ?func=search.run ? ), ? ?Tool( ? ? ? ?name="Wolfram", ? ? ? ?description="Wolfram Alpha,当你需要回答和数学,科学,科技,文化,社会,日常生活相关的问题时调用,输入是检索query", ? ? ? ?func=wolfram.run ? ), ] agent_cls = AGENT_TO_CLASS[AgentType.ZERO_SHOT_REACT_DESCRIPTION ] agent = agent_cls.from_llm_and_tools(llm, tools) chain = AgentExecutor.from_agent_and_tools(agent, tools, return_intermediate_steps=True) output = chain("昨日A股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成交量多少") #chain.run不能返回中间结果,直接调用可以返回中间过程
加入谷歌搜索和Wolfram工具后,zero-shot prompt如下,包含工具的描述和Action部分可以调用的工具列表。
继续问:昨日A股市场涨幅最高的板块成交量如何?因为没有few-shot拆解问题的指引,只有以上zero-shot去描述工具选择,因此模型并没有正确拆解问题,不过正确选择了搜索工具。
当我们提问wolfram可以解决的问题领域,例如求解几何面积时,大模型会选择调用Wolfram来解决数学问题。
ReActDocstoreAgent
适用于文档问答的固定推理模板+固定工具使用,论文定义了两种工具Search检索,和Lookup在文档中查找关键词所在的句子。DocStore因为推理模板固定,可用的场景比较有限,我们就做不测试了,大家可以直接去看官网给出的Demo。
React虽然本身是可以不经过模型指令微调直接使用的,但论文中也提出指令微调后效果会有提升,不过微调的方案我们会单独放一章来说。
看完了SelfAsk和React的实现,不难发现二者存在一些局限性
更适合简单的工具调用:这里的简单是指工具的输入和上文的文本语义比较符合,工具输入比较“自然语言”风格例如搜索。高度结构化和符号化的工具输入,使用Prompt实现,准确率比较有限。
更适合少量的工具组合:受限于Prompt上文的长度,不能把几十个工具prompt全塞进去,因此更适合少量的工具组合一般是3~5个以内
规划能力:在问题拆解上few-shot的效果会比zero-shot要好,不过要支持特定的问题拆解逻辑需要定制化领域few-shot。如果逻辑过于复杂或者多样性较高,只依赖固定prompt的效果也会比较一般。
串行计算延时高:SelfAsk和React都是串行推理逻辑,每一步推理和工具调用都依赖上一步的推理结果,导致整体计算耗时太长。针对这个问题可以看下ReWOO[4]提出的并行推理+槽位填充的方案~
针对更复杂多样的工具调用,和更有针对性/复杂的模型规划能力,我们下一章介绍基于指令微调的工具调用方案。
第一阶段:零基础入门(3-6个月)
新手应首先通过少而精的学习,看到全景图,建立大局观。?通过完成小实验,建立信心,才能避免“从入门到放弃”的尴尬。因此,第一阶段只推荐4本最必要的书(而且这些书到了第二、三阶段也能继续用),入门以后,在后续学习中再“哪里不会补哪里”即可。
第二阶段:基础进阶(3-6个月)
熟读《机器学习算法的数学解析与Python实现》并动手实践后,你已经对机器学习有了基本的了解,不再是小白了。这时可以开始触类旁通,学习热门技术,加强实践水平。在深入学习的同时,也可以探索自己感兴趣的方向,为求职面试打好基础。
第三阶段:工作应用
这一阶段你已经不再需要引导,只需要一些推荐书目。如果你从入门时就确认了未来的工作方向,可以在第二阶段就提前阅读相关入门书籍(对应“商业落地五大方向”中的前两本),然后再“哪里不会补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