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大宗商品价格波动频繁,投资者对期权的交易需求逐步提升,期权的功能与市场地位越发重要。在风险管理领域,期权作为一种“百步穿杨”的工具,具有独特的魅力,为投资者套利、规避风险交易提供了更为有效灵活的投资工具。
那么,期权这一个工具的本质是什么?它是如何产生的?又是如何为当今人们所运用的呢?让我们一起来纵观期权的发展史。
古代期权就早有萌芽,期权交易的第一项记录是在《圣经·创世纪》中的一个合同制的协议。大约在公元前1700年,雅克布为同拉班的小女儿瑞切尔结婚而签订的一个类似期权的契约,即雅克布在同意为拉班工作七年的条件下,得到同瑞切尔结婚的许可。从期权的定义来看,雅克布以七年劳工为“权利金”,获得了同瑞切尔结婚的“权利而非义务”。
在亚里士多德的《政治学》一书中,也记载了古希腊哲学家数学家泰利斯利用天文知识,预测来年春季的橄榄收成,然后再以极低的价格取得西奥斯和米拉特斯地区橄榄压榨机使用权的情形。这种“使用权”即已隐含了期权的概念,可以看作是期权的萌芽阶段。
近代发生的期权交易,主要是为了管理价格波动的风险。有记载的最早利用期权进行风险管理的事件,发生在17世纪30年代末期的荷兰。在17世纪的荷兰,郁金香更是贵族社会身份的象征,这使得批发商普遍出售远期交割的郁金香以获取利润。为了减少风险,确保利润,许多批发商从郁金香的种植者那里购买期权,即在一个特定的时期内,按照一个预定的价格,有权从种植者那里购买郁金香。
对于购买了郁金香期权的批发商,可以根据到期郁金香市场价格,做出是否进货的选择:如果郁金香的市场价格高于期权合约的约定价格,则以合约约定价格从种植者处购入郁金香;如果郁金香的市场价格低于期权合约的约定价格,则批发商让期权合约过期作废,並且以更加低廉的市场价格购入郁金香。从现代风险管理的观点来看,批发商这样的做法,实际上是利用郁金香期权合约,去对冲郁金香远期合约头寸的风险。
一直到现代的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期权场外交易开始发展并活跃起来。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的成立标志着真正有组织的期权交易时代的开始。《期权定价与公司负债》的论文发表by芝加哥大学的两位教授费舍尔·布莱克(Fisher Black)和迈伦·斯科尔斯(Myron Scholes),使期权定价难题迎刃而解。这个模型是欧式期权的定价模型,之后美式期权定价模型是从这个模型衍生而来的。
随后,期权市场进入了快速发展的通道,不同标的,不同类型的期权在世界各地相继推出,极大繁荣了期权市场。与股票期权不同的是,商品期权在19世纪就已经开始在交易所交易。比如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在1870年推出的“Indemnity for Purchase or Sale”实际上是一种短期(只存在两个交易日)期权。但是由于早期的期权交易存在着大量的欺诈和市场操纵行为,美国国会为保护农民利益,于1921年宣布禁止交易所内的农产品期权交易。直到1984年,美国国会才重新允许农产品期权在交易所进行交易。在随后的一段时期内,美国中美洲商品交易所,堪萨斯期货交易所和明尼阿波利斯谷物交易所推出了谷物期权交易,随后CBOT也推出了农产品期权合约。
股票期权是最早出现的场内期权合约,1973年再芝加哥期权交易所推出第一批以16只个股为标的的期权合约。场内期权的发展历程:1973年,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1974年美国证券交易所(AMEX),1975年费城证券交易所(PHEX),1976年太平洋证券交易所(PASE)和中西部证券交易所(MWSE),1982年纽约证券交易所(NYSE)。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股票期权交易中心,交易量居全球之首,占比高达80%左右,其期权市场产品规模领先于全球市场,股票类个股期权超过3000只以上,涵盖了美国大部分股票期权(并不是每个美国股票都有期权,需要符合一定的标准,比如流动性等方面的规定),指数类期权超过50只以上,ETF类期权超过250只以上,合约周期跨度包括了周、月、季以及长期(3年)。
谈到期权,不得不提韩国市场,因为韩国市场是最活跃的股指期权市场。韩国老百姓买期权和中国老百姓买彩票一样,投资者(或者说投机者)非常多。1997年6月,推出KOSPI200股指期权,发展速度惊人。2000-2003年间,日交易量最大值曾超过2800万丈,而当时香港交易所全年的衍生品交易量仅为1455万张。该期权合约多年蝉联全球交易总量第一,2011年成交量高达31亿张,占全球股指期权交易量的70%。
同样在亚洲的香港,其衍生品市场各期权发展较为成熟和完善。1993年推出恒生指数期权,1995年推出首只股票期权,2000年推出盈富基金ETF期权。香港已经超越澳大利亚成为亚洲最活跃的股票期权市场。期权这个工具也为国际市场所广泛采用,其交易规模更是占据了金融衍生品交易的半壁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