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CP/IP网络通信协议最早是由罗伯特·卡恩(Robert E. Kahn)和文顿·瑟夫(Vinton G. Cerf)于1972年提出的,它是一个实际的协议栈。
OSI七层网络通信协议最早是由国际标准化组织(ISO)于1977年提出的,它是一个理论模型。TCP/IP网络通信协议由于其简单性和实用性,成为事实上的标准。OSI七层网络通信协议虽然在理论上更加完善,但由于其复杂性和实现难度,并没有得到广泛的应用。
可以看到,TCP/IP网络通信协议比OSI七层网络通信协议更早提出。他们对比图:
可以发现TCP/IP体系结构基本就是OSI体系结构的简化:
1.将OSI的应用层、表示层、会话层统一称为应用层;
2.将数据链路层、物理层统一称为链路层(或网络接口层)。
对于TCP/IP的四层结构,又有人将其比喻为一棵大树,如下图:
1.树根:链路层(网络接口层)的种类繁多,有以太网连接、WIFI、无线网卡等等,就如同上图大树的根一样错综复杂。
2.树干:网络层只有一个IP协议(虽然分为ipv4和ipv6,但ipv6是ipv4的替代品,只是还没完全替代而已),这就像是上图大树的树干,一棵树只有一根树干。
(举个例子,14.215.177.38就是百度的ipv4地址,可以在浏览器输入试试。)而ICMP就是用IP传输的,没有涉及到传输层,所以没有加SCTP头,自然就没有端口。
3.树枝:传输层的种类又开始多了起来,包括TCP、UDP、SCTP等等,这就像是树干上面的树枝,一棵树有很多树枝。(SCTP给IP加了端口。)
4.树叶:而应用层的种类比传输层更多(图里提到的应用层的例子都没听过555),就像是树干上长出的数不清的树叶。
划重点:
SCTP(Stream Control Transmission Protocol)英文名中就有transmission,所以是传输层,很好记。
SCTP在IP层的上一层,是用来给IP加端口的。用一张wireshark抓包工具的截图来说明问题:
TCP、UDP、SCTP都属于传输层,都是带端口的。
ICMP其实就是IP,属于网络层,没有端口,联想一下平时ping包,是不用填端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