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报告模板什么样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0日

在测试岗位上,写报告是一项非常重要的软技能,写得好可以加分,写不好必然减分。

但在测试岗位上,提测“通过”和提测“不通过"的软件测试报告所包含的内容是不一样的(这是个坑)。但很多测试新人可能并不知道。

测试报告如此重要,那么我们应该如何撰写呢?为了让大家彻底掌握测试模板的撰写,所以本文结构如下:

1、测试报告写给谁看?
2、测试报告的基本骨架(通过|不通过)?
3、测试报告如何才能达到优秀?
4、分享测试参考模板+学习视频

一、测试报告写给谁看?

测试报告怎么写?在探讨这个问题之前,先思考一下:测试报告是给谁看的?

有过工作测试工作经验的同学们应该都了解,测试报告的观看对象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测试组内同事及自己直属领导
  2. 研发工程师及其领导
  3. 产品经理
  4. 项目相关的其他人员

上面我们罗列了报告的接受对象,如果他们收到了报告却没有看到看到自己所关心的内容,那么这就不是一份合格的报告。

二、测试报告的基本骨架

通过上面“测试报告给谁看”的提示,合格的测试报告应该包含哪些内容,是不是心中开始有数了?

现在我们来展开下:

  1. 站在产品经理角度,他们关心报告中的需求背景等内容是否正确。
  2. 站在研发工程师角度,他们关心测试结论及bug情况。
  3. 站在直属上级角度,他们关心是否有测试风险。
  4. 站在组内同事其它相关人员角度,他们要能够通过报告大概了解我们所做项目的大致情况。

因此,一份合格的报告需要包含以下基本内容(我们按照提测“通过”和“不通过”,进行分别展开)。

1、提测通过的测试报告:

1)测试范围:需求内容
2)测试计划
开始和结束时间
3)测试实际开始和结束时间
4)测试环境、测试人员
5)测试用例执行情况:总共执行多少用例,通过多少条,不通过多少条,不执行多少条
6)缺陷发现的严重等级分布:总共发现多少缺陷,缺陷严重等级数量分布
7)缺陷的状态分布:new、open等状态缺陷分布情况
8)遗留缺陷High和urgent的bug列表,缺陷状态、责任人
9)测试情况说明
10)测试结论:测试的结果,不通过的原因需要写,对本次的测试结果的评价
11)测试建议:
12)问题&风险:
13)必要时,可黏贴一些缺陷图表:如缺陷优先级分布情况或者reopen数较多的情况

2、提测不通过的测试报告:

1) 测试范围:需求
2) 测试计划开始和结束时间
3) 测试实际开始和结束时间
4) 测试环境、测试人员
5) 提测用例测试执行情况和开发自测情况的对比
6) 缺陷发现的严重等级分布:总共发现多少缺陷,各个严重等级缺陷数量分布
7) 遗留缺陷列表:缺陷描述、缺陷状态、责任人
8) 测试结论
9) 测试建议
10) 问题&风险

3、总结测试报告基本骨架

总结“提测通过”和“提测不通过”这两种情况的测试报告,总结基本模块划分大致如下:

测试报告基本模块

以上是一份报告的基本骨架,缺了任何一部分都不能算是合格的报告。

三、测试报告如何才能达到优秀?

报告的基本骨架已经知道了,是不是就可以开始整活儿了?

别急,上一步只是有了骨架,最多能拿60分。

那么如何拿90分甚至100分?答案马上揭晓。

1、内容要清晰完整

骨架有了,还要让它饱满起来。

每个模块的内容不用很详细说明细节,但是 一定要表述清楚。

比如风险说明:风险是什么?原因是什么?可能造成的后果是什么?相关责任人都有谁?这些问题都要交代清楚。

你可能会说:我没经验,如何判断是否交待完整了?

这里有一个办法:
找一个同事帮忙看一遍。
如果他看完后对你的项目情况有了大致了解,就说明可以,如果看完之后对你的项目情况一头雾水,那就还需要修改。

2、排版要注意

排版的重要性,通过下面的图来感受一下。

在写测试报告的时候要注意:

格式统一
标题与段落
字号要协调
不能有错别字

3、参考自己公司的模板

不同部门或团队可能有不同的报告模板,建议根据自己团队的习惯,使用合适的模板,完善自己的内容即可。

如果自己团队没有统一的模板,那么可以找一份适合自己项目的模板(下面是报告模板,供参考)。

四、分享测试参考模板+学习视频

若贵公司没有课参考的测试报告模板,附上2份我公司的测试模板功参考:

1. 测试报告模板1:

2. 测试报告模板2:

3. 更多测试模板

若觉得一份测试模板比较单调,想看更多公司测试模板,可以滴滴,页面打开后,ctrl+f 搜“测试报告”,即可获取更大量的测试报告模板(示例截图如下):

五、最后总结

到这里,我相信你可以动手写测试报告了。

不要担心写不好,前几次写完之后轻同事多看看,写报告是一个熟能生巧的过程,掌握了要点之后,相信你一定会写出优秀的测试报告。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test_xiaoqi/article/details/135090147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