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对多跳通信链路进行仿真,对多跳链路可用性、链路质量、误码率等指标进行分析。
仿真考虑两艘地面船舶,一艘位于巴拿马运河区,另一艘位于霍尔木兹海峡,两艘船位于地球对侧,无法直接通信。每艘船上空有一颗地球同步轨道(GEO)卫星,GEO卫星间可以建立星间链路。因此,两艘船舶需要依赖卫星,通过多跳链路实现通信。
建模将从以下几个部分开展:
1、地面船舶、GEO卫星仿真
2、星地收发机设计
3、多跳通信链路每一跳链路质量评估
本篇对应2、3部分内容。
上一篇文章中,完成了星地以及星间传感器的相互指向。在此基础上,将发射器或接收器对象附加到指定的传感器上,将使嵌入的收发机天线按照约束指向目标。
首先仿真船舶2向GEO卫星2的上行链路。通过Insert—Transmitter插入发射机,固连在船舶2的sensor下面,类型设置为Complex Transmitter model,传输频率设置为30Ghz,功率为30dbw。发射天线采用相控阵天线(Phased Array),阵元X、Y均为7。
而后,在Beam Direction中,选中波束控制,并将要与其建立通信的卫星移动至右侧列表中
在attributes中选中show volumn,可以查看天线情况
接下来创建卫星2的收发机。卫星2收到船舶2发送消息后,将其通过星间链路转发至船舶1,因此其需要创建一个接收器和一个转发器。
首先创建接收器,通过Insert—Receiver创建接收机,将其固连在卫星2的传感器上,而后设置Receiver类型为Complex Receiver Model,天线选择为抛物面天线(Parabolic),这种天线在GEO通信卫星中广泛应用。将天线直径改为4.6m。(频点可以不用更改,因为接收机Model space勾选了auto track,计算可见性时会根据发射机自动更改)
船舶2上行链路创建完毕后,可以先对上行链路质量进行评估。选中卫星2接收机,通过Access计算与船舶2发射机的可见性,而后点击Link Budget,查看链路质量评估(信噪比,载燥比,误码率等等指标)
接下来,卫星2需要将接收到的消息通过星间链路转发给卫星1。创建发射机,将其固连在卫星2至卫星1传感器中,设置类型为Complex Re-Transmitter Model,设置Sat. Flux Density为-120dBW/m^2。SFD (饱和通量密度) 是放大器的饱和点,以输入通量密度为单位,表示每个发射机支持多个载波的系统的每个载波通量密度。 它是转发器输入灵敏度的衡量标准。 SFD 值越低,转发器的输入灵敏度越高,对上行链路站的上行链路功率要求越低。 由于灵敏度较高,提高转发器的灵敏度可将更多噪声引入。
更改转发天线类型为Gaussian,更改Transfer Funtions中的频率系数。该频率系数指定发射频率与接收频率的函数关系,以多项式参数形式给定。默认系数 -7e+008 和 1.0 用于模拟 700 MHz 下变频,这里将第一个系数改为-2.6e+010,即26GHz下变频,也就是转发频率为4GHz。
通过勾选卫星2接收器以及发射器的Show Volumn选项,可以在3D视图中查看天线设计情况。
接下来创建卫星1接收器,直接复制卫星2对船舶2的接收器,而后在卫星1指向卫星2的传感器下粘贴,即可将接收器复制,更改接收天线直径为2m。
船舶2的数据传输到卫星2,再由卫星2转发到卫星1。卫星2所进行的唯一处理就是重新传输信号。因此任何信号衰减都会传递给卫星1的接收器。使用bent pipe report可以分析卫星1的接收情况。要在 STK 中生成bent pipe链路预算,需要使用链路(Chain)对象。通过Insert—Chain插入链路对象
我们现在需要确定从船舶2到卫星1的整个系统的信号质量。链路对象允许按照定义的顺序计算多跳链路质量。在建立链路时,多跳链路中的每条链路都必须满足要求才能有效接入,如果任何一个链路失效,整个多跳链路就会断开。
双击打开链路对象,按照船舶2发射机—卫星2接收机—卫星2发射机—卫星1接收机的顺序,将对应对象移动至右端(节点顺序定义了链路连接顺序,因此右边列表需要按照顺序排列)
保存设置,链路设置如下
接下来可以通过Bent Pipe report评估转发链路质量。右键链路对象,选择Bent Pipe Comm Link
报告中可以查看目前多跳每一条链路的质量情况,目前多跳链路包含船舶2—卫星2以及卫星2—卫星1两条链路。因此下图中的报告,每一个时间对应链路有三行,第一行为船舶2—卫星2链路,第二条为卫星2—卫星1链路,第三条为全部链路合并结果。
此外,还可以在Report&Graph Manager中新建自定义图形,查看两条链路的具体情况,例如两条链路的空间损耗
还可以查看两条链路其他指标,例如载燥比变化情况
未完待续
更多仿真内容,可以关注公众号“STK建模”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