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畸变:传感器在接收来自地面目标物的电磁波辐射能量时,受遥感传感器本身特性、大气作用以及地物光照条件(地形影响和太阳高度角影响)等影响,致使遥感传感器的探测值与地物实际的光谱辐射值不一致,遥感图像产生的这种辐射误差(即灰度失真)就叫辐射畸变。
?消除或修正因辐射误差而引起的图像畸变这一过程就叫辐射校正。
?为了获取地表实际反射的太阳辐射亮度值或反射率,辐射校正通常包含以下三方面的处理:
??1、传感器校正,即辐射定标;
??2、大气校正;
??3、地形及太阳高度角校正。
?一、传感器校正相关概念
?二、相对定标
?三、绝对定标
?四、定标参数获取
?传感器校正是为了消除传感器本身所带来的辐射误差,并将传感器记录的无量纲的DN值(像元灰度值)转换成具有实际物理意义的大气顶层辐射亮度或反射率。
?传感器校正依靠的是辐射定标,辐射定标的原理就是建立数字量化值与其所对应视场中辐射亮度值之间的定量关系,以消除传感器本身产生的误差。
?辐射定标可分为:相对辐射定标、绝对辐射定标。
?理想状况下,在遥感图像获取过程中,对于传感器中的每一个探测元件,其输出的DN值都应与入射的辐亮度成正比,且比例因子相同。即当传感器入瞳处的入射光照完全均匀一致时,各个探测元件应该输出完全相同的DN值。
?相对辐射定标是为了校正探测元件的不均匀性,消除探测元件的响应不一致性,对原始亮度值进行归一化处理,从而使入射辐射量一致的像元对应的输出像元值也一致,以消除传感器本身的误差。需要注意的是,相对辐射定标得到的结果仍是不具备物理意义的DN值。
?绝对辐射定标是建立DN值与实际辐射值之间的数学关系,目的是获取目标的辐射绝对值。绝对辐射定标可以在相对辐射定标的基础上进行,也可以直接通过原始DN值和实际辐射值建立数学定标模型,从而获取目标地表辐射量。
?绝对辐射定标得到的是大气顶层的辐射亮度(或反射率)。
?大气顶层的辐射亮度的计算,即将初始的DN值转换为辐射亮度,其表达式如下:
?根据获取定标参数的时间和(或)地点不同可以将辐射定标分为三类:发射前的实验室定标;基于星载定标器的星上定标;发射后的场地定标。
?理论上实验室定标得到的这个参数,我们就可以直接拿来用了,但是实验室的环境和太空的环境毕竟是不一样的,而且在卫星发射的过程中,有些仪器的也会受到干扰,所以实验室定不了结果,有可能不太适用于卫星在运行的时候,所以下一步有可能需要进行星上定标。
?一般情况下星上定标也可以达到我们的要求,但是随着卫星使用的时间延长,在上面这个位置的标准光源它本身也可能变得不标准,所以我们还需要开展场地定标。
?一、大气校正概念
?二、大气校正方法
?三、大气校正统计模型
?四、大气校正物理模型
?五、大气校正方法总结
?大气校正是将大气顶层的辐射亮度值(或大气顶层反射率)转换为地表反射的太阳辐射亮度值(或地表反射),主要是为了消除大气吸收、散射对辐射传输的影响。
?按照大气校正后的结果可以将大气校正分为绝对大气校正和相对大气校正。
?根据大气校正原理的不同,又可以将其分为统计模型和物理模型。
?统计模型是基于地表变量和遥感数据的相关关系而建立的,不需要知道图像获取时的大气和几何条件,具有简单易行,所需参数较少的优点,由于可以有效地概括从局部区域获取的数据,一般具有较高的精度。但是由于区域之间具有差异性,统计模型只适用于局部地区,并不具备通用性。
?物理模型是根据遥感系统的物理规律来建立的,可以通过不断加入新的知识和信息来改进模型。物理模型机理清晰,但是模型复杂,所需参数较多且通常难以获取。有的物理模型为提高计算效率会选择简化或假定某些过程。
?一、内部平均相对反射率法
?二、平场域法
?三、对数残差法
?四、经验线性法
?五、统计模型大气校正效果比较
重点:大气校正统计模型的原理
?内部平均相对反射率法(IARR)是假定一幅图像内部的地物充分混杂,整幅图像的平均光谱基本代表了大气影响下的太阳光谱信息,从而将整幅图像的平均辐射光谱值作为参考光谱,以计算每个像元的光谱曲线与参考光谱曲线的比值,作为相对反射率,由此消除大气影响,亦可消除地形阴影的影响。
?计算方法:某波段各像元的灰度值除以该波段所有像元的灰度平均值。
?IARR的不足之处在于当图像某些位置出现强吸收特征时,参考光谱受其影响而降低,导致其他不具备上述吸收特征的地物光谱出现与该吸收特性相对应的假反射峰,从而使计算结果出现偏差。由于高植被覆盖的地区存在叶绿素吸收的问题,该方法就不太适用,但在没有植被覆盖的干旱地区能够得到较好的效果。
?平场域法选择图像中一块面积大且亮度高而光谱响应曲线变化平缓的区域(如沙漠、大块水泥地、沙地等)建立平场域,然后利用该区域的平均光谱辐射值来模拟图像获取时大气条件下的太阳光谱。将每个像元的辐射值与该平均光谱辐射值的比值作为地表反射率,用以消除大气的影响。该方法要求平场域自身的平均光谱没有明显吸收特征。
?经验线性法是假设在图像覆盖范围内,至少有两个以上不同反射特征且反射率值差异较大的物体,分别为暗目标和亮目标。假定图像DN值与对应区域的实际反射率R间存在线性关系,通过实测各定标点的地面反射光谱值,计算图像上对应像元点的平均辐射光谱,然后利用线性回归建立反射光谱与辐射光谱间的相关关系
?样本点的选取有3个要求:
??(1)样本点要选择尽可能各向同性的均一地物;
??(2)样本点地物在光谱上要跨越尽可能宽的地球反射光谱段;
??(3)样本点尽可能与研究区域保持同一海拔高度。
?选取三个参考点,植被、土壤、水体。图(a)是原始图像的光谱曲线;理论上如果没有受到大气干扰,它的光谱曲线应该是图(b)。比较三种光谱曲线,我们要注意两个内容:一是注意理论上大概是什么形状;二是光谱曲线对应的反射率的大概数值。
?一、物理模型基础
?二、6S模型
?三、MOTRAN模型
?四、辐射传输模型校正效果比较
难点:大气校正物理模型基础
重点:大气校正物理模型的原理
?2、大气辐射传输模型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可以模拟辐射信号在大气、地表、传感器之间的传输过程,机理较为复杂,建立大气辐射传输模型不仅要考虑信号与大气之间的相互作用,还要考虑地表面因素、地形因素的影响。
?大气辐射传输模型是对大气辐射传输过程的简化模拟。
?(1)太阳、地物与传感器之间的几何关系:用太阳天顶角、太阳方位角、观测天顶角、观测方位角四个变量来描述。
?(2)大气模式:6S定义了大气的基本成分以及温湿度廓线,包括7种模式,还可以通过自定义的方式来输入由实测的探空数据,生成局地更为精确、实时的大气模式,此外,还可以改变水汽和臭氧含量的模式。
?(3)气溶胶模式:定义了全球主要的气溶胶参数,如气溶胶相函数、非对称因子和单次散射反照率等,6S中定义了7种缺省的标准气溶胶模式和一些自定义模式。
?(4)传感器的光谱特性:定义了传感器各通道的光谱响应函数,6S中自带了大部分主要传感器的可见光近红外波段的通道相应光谱响应函数,如TM、MSS、POLDER和MODIS等。
?(5)地表反射率:定义了地表的反射率模型,包括均一地表与非均一地表两种情况,在均一地表中又考虑了有无方向性反射问题,在考虑方向性时用了9种不同模型。
?MODTRAN模型是由美国空军地球物理实验室在LOWTRAN模型的基础上开发的,ENVI软件中的FLAASH大气校正模块正是基于此模型构建的。
?一、地形校正
?二、太阳高度角校正
?三、地形及太阳高度角校正效果
?在丘陵地带和山区,地形坡度、坡向和太阳光照几何条件等对遥感影像的辐射亮度影响非常显著,朝向太阳的坡面会接受到更多的光照,在遥感影像上色彩自然要亮一些,背向太阳的阴面由于反射的是天空散射光,在图像上表现得要暗淡一些。因此,在地形复杂的地区,为了提高遥感信息定量化的精度,除了要消除传感器自身光电特性和大气带来的影响,更重要的是要消除地形效应。
?地形校正的目的是消除由地形引起的辐射亮度误差,使坡度不同但反射性质相同的地物在图像中具有相同的亮度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