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索引:提高数据库的性能,索引是物美价廉的东西了。不用加内存,不用改程序,不用调sql,只要执行正确的 create index ,查询速度就可能提高成百上千倍。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查询速度的提高是以插入、更新、删除的速度为代价的,这些写操作,增加了大量的IO。所以它的价值,在于提高一个海量数据的检索速度。
常见索引分为:
?案例:
先整一个海量表,在查询的时候,看看没有索引时有什么问题?
构建一个8000000条记录的数据.
构建的海量表数据需要有差异性,所以使用存储过程来创建, 拷贝下面代码就可以了,暂时不用理解.
使用命令source1导入数据库
source .sql文件路径
sql文件的内容大致就是插入8000000条数据。
插入的时候,可能需要花费好几分钟,多等一会即可。插入成功以后我们也就有了一个海量数据的表格。
查询员工编号为998877的员工:
我们进行四次查询,平均时间在6秒左右,这样的查询效率是我们不能容忍的,如果我们需要大量的这样的查询,更是非常的糟糕,在实际项目中,如果放在公网中,假如同时有1000个人并发查询,那很可能就死机。
我们尝试加上索引:
对比发现加上索引知道的查询时间几乎为0.
MySQL 给用户提供存储服务,而存储的都是数据,数据在磁盘这个外设当中。磁盘是计算机中的一个机械设备,相比于计算机其他电子元件,磁盘效率是比较低的,在加上IO本身的特征,可以知道,如何提交效率,是 MySQL 的一个重要话题。
在看看磁盘中一个盘片:
扇区:是磁盘上最小存储单位。
数据库文件,本质其实就是保存在磁盘的盘片当中。也就是上面的一个个小格子中,就是我们经常所说的扇区。当然,数据库文件很大,也很多,一定需要占据多个扇区。
注意:
我们在使用Linux,所看到的大部分目录或者文件,其实就是保存在硬盘当中的。(当然,有一些内存文件系统,如: proc , sys 之类,我们不考虑) 。
当我们使用MySQL客户端输入一个创建数据库的指令,实际上在MySQL服务端的磁盘上就会对应的创建一个数据库文件,数据库文件本质就是一个文件,存储的路径是:/var/lib/mysql
所以,最基本的,找到一个文件的全部,本质,就是在磁盘找到所有保存文件的扇区。而我们能够定位任何一个扇区,那么便能找到所有扇区,因为查找方式是一样的。
定位扇区:
结论:
我们现在已经能够在硬件层面定位,任何一个基本数据块了(扇区)。那么在系统软件上,就直接按照扇区(512字节,部分4096字节),进行IO交互吗?不是
故,系统读取磁盘,是以块为单位的,基本单位是 4KB 。?
磁盘随机访问(Random Access)与连续访问(Sequential Access):
而 MySQL 作为一款应用软件,可以想象成一种特殊的文件系统。它有着更高的IO场景,所以,为了提高基本的IO效率, MySQL 进行IO的基本单位是 16KB (后面统一使用 InnoDB 存储引擎讲解)
?也就是说,磁盘这个硬件设备的基本单位是 512 字节,而 MySQL InnoDB引擎 使用 16KB 进行IO交互。即, MySQL 和磁盘进行数据交互的基本单位是 16KB 。这个基本数据单元,在 MySQL 这里叫做page(注意和系统的page区分)。
Buffer Pool的大小实际就是128M。
建立测试表:
create table user( id int primary key, age int, name varchar(20) );
插入多条记录 :
注意,我们并没有按照主键的大小顺序插入哦.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3, 18, '杨过');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4, 16, '小龙女');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2, 26, '黄蓉');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5, 36, '郭靖');
insert into user (id, age, name) values(1, 56, '欧阳锋');
发现竟然默认是有序的!是谁干的呢?排序有什么好处呢??
解释上面的现象之前我们先了解一下为何IO交互要是 Page.
为何MySQL和磁盘进行IO交互的时候,要采用Page的方案进行交互呢?用多少,加载多少不香吗?
如上面的5条记录,如果MySQL要查找id=2的记录,第一次加载id=1,第二次加载id=2,一次一条记录,那么就需要2次IO。如果要找id=5,那么就需要5次IO。
但,如果这5条(或者更多)都被保存在一个Page中(16KB,能保存很多记录),那么第一次IO查找id=2的时候,整个Page会被加载到MySQL的Buffer Pool中,这里完成了一次IO。但是往后如果在查找id=1,3,4,5等,完全不需要进行IO了,而是直接在内存中进行了。所以,就在单Page里面,大大减少了IO的次数。你怎么保证,用户一定下次找的数据,就在这个Page里面?我们不能严格保证,但是有很大概率,因为有局部性原理。
往往IO效率低下的最主要矛盾不是IO单次数据量的大小,而是IO的次数
理解单个Page:
MySQL 中要管理很多数据表文件,而要管理好这些文件,就需要 先描述,在组织 ,我们目前可以简单理解成一个个独立文件是有一个或者多个Page构成的。
不同的 Page ,在 MySQL 中,都是 16KB ,使用 prev 和 next 构成双向链表?
因为有主键的问题, MySQL 会默认按照主键给我们的数据进行排序,从上面的Page内数据记录可以看出,数据是有序且彼此关联的。
为什么数据库在插入数据时要对其进行排序呢?我们按正常顺序插入数据不是也挺好的吗?
插入数据时排序的目的,就是优化查询的效率。
页内部存放数据的模块,实质上也是一个链表的结构,链表的特点也就是增删快,查询修改慢,所以优化查询的效率是必须的。
正式因为有序,在查找的时候,从头到后都是有效查找,没有任何一个查找是浪费的,而且,如果运气好,是可以提前结束查找过程的.
当一个表里面的数据非常多的时候,即使数据是有序存储的,再查找的效率上也是不理想的,但是我们基于有序可以实现目录结构,这种目录结构就是按照主键有序来进行分配的。
理解多个Page: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知道,上面页模式中,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在查询某条数据的时候直接将一
整页的数据加载到内存中,以减少硬盘IO次数,从而提高性能。但是,我们也可以看到,现在的页
模式内部,实际上是采用了链表的结构,前一条数据指向后一条数据,本质上还是通过数据的逐条
比较来取出特定的数据。
如果有1千万条数据,一定需要多个Page来保存1千万条数据,多个Page彼此使用双链表链接起
来,而且每个Page内部的数据也是基于链表的。那么,查找特定一条记录,也一定是线性查找。这效率也太低了。
?所以我们引入了目录结构:
页目录
我们在看《STL源码刨析》这本书的时候,如果我们要看<迭代器>,找到该章节有两种做法
对于mysql的单页page同样可以使用目录结构:
那么当前,在一个Page内部,我们引入了目录。比如,我们要查找id=4记录,之前必须线性遍历4次,才能拿到结果。现在直接通过目录2[3],直接进行定位新的起始位置,提高了效率。现在我们可以再次正式回答上面的问题了,为何通过键值 MySQL 会自动排序??可以很方便引入目录
多页情况:
MySQL 中每一页的大小只有 16KB ,单个Page大小固定,所以随着数据量不断增大, 16KB 不可能存下所有的数据,那么必定会有多个页来存储数据。
在单表数据不断被插入的情况下, MySQL 会在容量不足的时候,自动开辟新的Page来保存新的数据,然后通过指针的方式,将所有的Page组织起来。
在单表数据不断被插入的情况下, MySQL 会在容量不足的时候,自动开辟新的Page来保存新的数据,然后通过指针的方式,将所有的Page组织起来。
存在一个目录页来管理页目录,目录页中的数据存放的就是指向的那一页中最小的数据。有数据,就可通过比较,找到该访问那个Page,进而通过指针,找到下一个Page。?
其实目录页的本质也是页,普通页中存的数据是用户数据,而目录页中存的数据是普通页的地址。
可是,我们每次检索数据的时候,该从哪里开始呢?虽然顶层的目录页少了,但是还要遍历啊?不用担心,可以在加目录页 ,直到最顶层只有一个页目录,也就是我们开始遍历的起点。
仔细就会发现我们给主键构建的一个目录结构来方便,高效的查找某一主键,这个结构非常像一颗树,其实这就是传说中的B+树啊!没错,至此,我们已经给我们的表user构建完了主键的索引构建。
随便找一个id=?我们发现,现在查找的Page数一定减少了,也就意味着IO次数减少了,那么效率也就提高了。
复盘一下:
InnoDB 在建立索引结构来管理数据的时候,其他数据结构为何不行??
B树:
B+树:
目前这两棵树,对我们最有意义的区别是:
为何选择B+ :
聚簇索引 VS 非聚簇索引 :
MyISAM 存储引擎-主键索引
MyISAM 引擎同样使用B+树作为索引结果,叶节点的 data 域存放的是数据记录的地址。下图为 MyISAM 表的主索引, Col1 为主键。
其中, MyISAM 最大的特点是,将索引Page和数据Page分离,也就是叶子节点没有数据,只有对应数据的地址 。
相较于 MyISAM 索引, InnoDB 是将索引和数据放在一起的。
?其中, MyISAM 这种用户数据与索引数据分离的索引方案,叫做非聚簇索引。
其中, InnoDB 这种用户数据与索引数据在一起索引方案,叫做聚簇索引 。
当然, MySQL 除了默认会建立主键索引外,我们用户也有可能建立按照其他列信息建立的索引,一般这种索引可以叫做辅助(普通)索引。
对于 MyISAM ,建立辅助(普通)索引和主键索引没有差别,无非就是主键不能重复,而非主键可重复。下图就是基于 MyISAM 的 Col2 建立的索引,和主键索引没有差别:
同样, InnoDB 除了主键索引,用户也会建立辅助(普通)索引,我们以上表中的 Col3 建立对应的辅助索引如下图 :
可以看到, InnoDB 的非主键索引中叶子节点并没有数据,而只有对应记录的key值。
所以通过辅助(普通)索引,找到目标记录,需要两遍索引:首先检索辅助索引获得主键,然后用主键到主索引中检索获得记录。这种过程,就叫做回表查询。
为何 InnoDB 针对这种辅助(普通)索引的场景,不给叶子节点也附上数据呢?原因就是太浪费空间了。?
第一种方式:
在创建表的时候,直接在字段名后指定 primary key.
create table user1(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30));
第二种方式:
在创建表的最后,指定某列或某几列为主键索引
create table user2(id int, name varchar(30), primary key(id));
第三种方式:
创建表以后再添加主键
create table user3(id int, name varchar(30));
alter table user3 add primary key(id);
主键索引的特点:
第一种方式
在表定义时,在某列后直接指定unique唯一属性。
create table user4(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30) unique);
第二种方式
创建表时,在表的后面指定某列或某几列为unique:
create table user5(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30), unique(name));
第三种方式
创建表以后再添加unique唯一属性
create table user6(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30));
alter table user6 add unique(name);
唯一索引的特点:
第一种方式
在表的定义最后,指定某列为索引
create table user8(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email varchar(30),
index(name)
);
第二种方式
创建完表以后指定某列为普通索引:
create table user9(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email varchar(30));
alter table user9 add index(name);
第三种方式
创建一个索引名为 idx_name 的索引
create table user10(id int primary key, name varchar(20), email varchar(30));
create index user10_email on user10(email);
普通索引的特点:
当对文章字段或有大量文字的字段进行检索时,会使用到全文索引。MySQL提供全文索引机制,但是有要求,要求表的存储引擎必须是MyISAM,而且默认的全文索引支持英文,不支持中文。如果对中文进行全文检索,可以使用sphinx的中文版(coreseek)。
查询有没有database数据 :
如果使用如下查询方式,虽然查询出数据,但是没有使用到全文索引.
可以用explain工具看一下,是否使用到索引:
如何使用全文索引呢??
SELECT * FROM articles WHERE MATCH (title,body) AGAINST ('database');
第一种方法: show keys from 表名;
第二种方法: show index from 表名;
第三种方法(信息比较简略): desc 表名;?
第一种方法-删除主键索引: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primary key;
第二种方法-其他索引的删除: alter table 表名 drop index 索引名; 索引名就是show keys
from 表名中的 Key_name 字段。
alter table user10 drop index user10_email;
第三种方法方法: drop index 索引名 on 表名。
drop index name on user6
索引创建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