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基础理论学习-软件测试概论(流程,bug,测试用例)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3日

测试的流程

也可以理解为测试工程师在软件开发中需要介入的部分,个人总结如下:

  1. 需求分析。这个部分主要就是针对需求提出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也可以让测试人员对整个软件模型和需求进行整体的掌握和把控,如果出现了不合理的地方,需要讨论解决之后才进入下一步,需要对岗位和软件产品负责。

  2. 测试计划。根据需求文档做对功能进行划分,通过合理的划分人力、物力进行测试安排。

  3. 测试方案。主要确定测试的方法、测试的环境、测试的对象,是性能测试呢?还是功能测试?

  4. 测试用例。这个步骤通常可以在开发进行的时候同步进行编写(理想状态)。

  5. 用例评审。在这一步里面,通常需要产品、UI、前后端等多个部门的人参与进来,有必要的话也需要邀请甲方一起,完善测试用例。

  6. 接口测试。这个步骤一般是在前后端完成之后,我们在测试结果的时候,开发进行前后端联调。

  7. 功能测试。在前后端联调完之后,进行功能测试。

  8. bug管理。使用bug管理工具进行bug的管理。

  9. 回归测试。需要验证bug是否已经正确解决了,需要注意的是,解决bug的过程中是否产生了新的bug。

  10. 线上验证。在产品上线后,我们可以使用自动化脚本进行一个监控,一般是只查不改,主要为了实现自动化监控预警。

综上所述,测试工程师应该参与到软件开发的各个流程中,才能最大限度的对软件的质量进行把控,但是在实际的生产开发工作中,测试工程师大多是中途加入项目中,这就需要测试人员有较强的学习理解能力,能尽快的掌握需要测试的核心功能。


bug的定义

Bug,从软件工程的角度来看,是一种程序错误或缺陷,它是软件在实现预期功能、满足需求或规范时出现的偏差。

这个定义不仅仅局限于代码层面的逻辑错误,还涵盖了设计缺陷、文档不准确、用户界面不符合期望、性能瓶颈以及任何与软件产品相关的可改进点。

往深了讲,Bug的本质是人类意图(即需求)与计算机执行之间的鸿沟。在更高维度上,bug反映了开发过程中的知识转换失真,这种失真可能源于开发者对需求理解的差异、编程语言表达能力的局限、系统环境的复杂性或者团队协作中沟通的有效性不足等多元因素。

bug的生命周期

  1. 发现bug

  2. 确认bug

  3. 提交bug

  4. 指派bug

  5. 开发确认bug(如果开发确认这是重复bug、不是缺陷、无法复现的bug,经我们确认后同意开发观点,则关闭bug)

  6. 开发解决bug

  7. 验证bug并回归测试

  8. 是否通过验证(如果通过则关闭bug,如果没通过则重新激活这个bug)

  9. 关闭bug

bug的组成

  1. bug的表现形式,就是用户或者测试人员发现这个bug的异常行为的具体表现,例如:程序崩溃、数据计算错误、网页错误、页面显示不正确等。

  2. bug的标题、编号、创建时间等,能够帮助开发人员或者测试人员更好的找到bug单。

  3. bug触发的概率、是否可以复现以及复现的步骤是怎么样的

  4. bug的实际结果、预期结果,可以使用截图或者一些关键信息来指明这个地方和预期不符

  5. bug的影响范围、严重性级别(致命、严重、一般等)

  6. bug的产生环境,例如操作系统的版本,浏览器类型,数据库类型和配置等,也可以理解为重现步骤中的一个环节

  7. 发现bug的时候产生的一些日志信息,也是所需要的,例如:相关代码段,时间信息,报错代码等


测试用例的组成部分

下文是一份比较详尽的测试用例的清单:

  1. 用例编号

  2. 用例标题

  3. 所属模块

  4. 优先级

  5. 测试数据(输入数据)

  6. 前置条件(测试环境)

  7. 测试步骤

  8. 预期输出

  9. 实际输出

  10. 提出人员

  11. 提出时间

  12. 执行人员

  13. 执行时间

测试用例的设计原则

  1. 要遵从“8/2法则”,需要保证用较少的测试用例去覆盖较多的范围,不能通过数量多来进行覆盖,会导致有很多冗余、无用的测试用例

  2. 需要尽可能覆盖到所有可能的功能路径和业务场景,包括正常,异常,边界等,可以参考上一篇文章中的测试方法

  3. 需要有比较明确的测试点,测试的什么功能

  4. 测试用例需要有可重复性,在共性的系统中,需要让测试用例能够做到复用

  5. 测试用例需要做到模块化和分层设计,也就是说每个模块的测试用例应该独立于其他的模块,也需要考虑不同层次的测试,例如单元测试,集成测试,性能测试等

  6. 测试用例的相关文档应该比较详尽,做到有迹可查和便于其他成员理解和复用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17496235/article/details/135367068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