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进入数字化转型行列?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2日

目前,各种数字化转型的信息铺天盖地,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每个企业的必答题,对于企业来说,是方向正确的事情,但具体怎么做,如何做需要对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有个清楚的认知后,谋定才可以后动。很多传统的企业不知道如何开始,或者一些先驱者已经开始了转型,但是80%的数字化转型都以失败告终。

所以,以数据产品经理的视角,更加通俗和直观地解释下数字化转型的本质以及真正的意义。

内外部环境变迁让赚钱越来越难,今年以来我们看到了很多企业裁员为了降本增效,依然无法实现真正的增效,企业亟需转型破局。

随着政策的变化:数据成为战略资产,数据经济占比提升;经济下行:人口红利消失、疫情灾害影响、国际贸易摩擦;节能减排:碳中和、拉闸限电;技术创新:大数据AI.

转型的本质是什么?

数字化转型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的方式提升运营效率从而降低经营成本,同时需要获取更多的收入增量,最终企业赚取更多的钱。有的人说转型主要是转的从产品为中心到以客户为中心,我觉得这个是比较隐晦的说法以客户为中心,本质还是因为客户更挑剔了,选择更多了没那么好忽悠了,要想新的办法让更多的客户买单而已,转型的手段是降本增效,底层逻辑是赚更多的钱,让企业健康的运转下去。

简而言之,过去可能只开源忽略节流,寒冬之下,需要依赖数字化的手段来既开源又节流。具体的做法就是,把现在的业务流程重新梳理一遍,分析哪些环节是可以节省人力成本或者其他可变成本,比如零售行业,过去对库存管理比较原始和简陋,导致库存积压,产生仓储成本,就希望通过数字化的库存管理手段,精准预测库存,从而节省库存成本。同样,在物流、产品研发等,需要逐一梳理。

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

举个栗子:

很多制造型企业采用的是订单式生产,其优势是能够尽可能的减少成本,降低库存,同时也能够规避行业风险。订单式管理虽绝大部分业务流程类似,但由于企业本身的特性,实际业务流程又不尽相同,生产管理中主要问题集中在物料需求计算不准确或者无法计算,从订单开始,采购,生产,仓库,销售,财务环节无法打通,造成企业经营管理不明晰等问题。

对于制造业:

规范业务流程,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尤为重要。

规范的业务流程是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的基础。有了规范的业务流程,各有关部门和人员就可以按照统一的程序和方法处理业务,各司其职,相互协作配合,使业务能够从头至尾顺畅地进行。同时,梳理业务流程也是实现精细化管理的第一步。

通过建立统一的业务管理系统,打通各系统之间的联系,如果企业使用的是Workfine数字化管理平台,既可以把业务系统里的所有数据流转到Workfine,也能够通过Workfine发起业务数据,反向推送到一系列的业务系统中;下游的精益生产内容赋能给工人,工厂生产数据通过Workfine决策进行数据分析,利用大屏展示直接呈现给管理层。

制造业决策大屏

数字化转型的主要阶段

数字化转型的范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一、第一个阶段是数字化

主要是把一些线下的低效的业务过程,通过数字化的手段实现。比如前面的例子当中,订单的采购、生产、仓库销售等各个环节无法打通,严重影响了工作流程推进的效率,库存没有及时更新,严重影响了销售进度以及客户满意度,再比如,过去一些商品补货需要手动记录清单数字化之后可以在系统内完成,减少人为错误和信息传递失真问题。

  • 二、第二个阶段是数据化

也就是对数字化阶段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挖掘和应用,用数据驱动决策。业务经营过程指标化、可视化管理,可以对用户进行更加细致的分层,从而提高差异化的服务或者触达手段。对于互联网企业数据化有天然的优势因为他们的业务多数就是线上进行的。

三、第三个阶段是智能化

如果数据化和智能化的主要区别在于,一个是依赖于人去用数据,后者是依赖AI的能力去自主学习减少人的参与。举个栗子,数据化运营阶段,运营人员要对流失用户召回,需要基于经验判断,对于OTA业务如果用户180天都没下单了,我就认为他是流失或者沉默用户,给发个短信推个红包吧,而智能化阶段的做法是,会针对流失用户的行为特征,比如末次下单时间、访问行为、个人画像等多个角度,进行用户或者商品的复杂协同过滤算法进行预测,从而实现更加精准的召回转化,推送更少的用户,实现更多的召回。此外,AI还有更多的软硬件的应用场景。

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要素

根据一些知名的战略咨询公司的调研结论,80%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是失败的。那么想要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获得预期的目标,需要具备哪些条件呢?

首先是数字化转型的战略

战略对于数字化转型的成功,就像公司的使命愿景一样,如果公司没有制定明确转型战略,以及清晰的目标蓝图,要么大家都只是嘴上喊着数字化转型,但却迟迟没有行动,亦或者,像玻璃瓶中的苍蝇,没有方向,浅尝辄止。所以,对于公司CEO,要清楚地了解数字化转型对于自身企业的重要意义,同时,可以和不同部门或者外部专家一起,梳理当下业务流程,构建数字化转型的战略蓝图,并从一些见效快、好落地的场景切入,让组织感受到数字化的甜头,逐步形成数据驱动的文化。

其次是组织和人才

组织建设杨三角理论中,把企业的成功总结为战略X组织能力,同样,数字化转型想要获得成功就需要具备对应的组织结构以及人才储备。一方面是,需要针对转型成立专门的组织架构或者虚拟小组,此外需要培养或者招聘对应的数字化人才。

文化可以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执行深度,如果只有数字化转型战略和人才的支撑,但是在公司层面没有形成数字化、数据化的文化,那么转型大概率会失败。比如,如果每次的管理工作汇报,都需要基于数据分析,那么自然会驱动自上而下的数据获取、分析,否则,数据没有用武之地,也就很难长久的深度发挥价值。

技术和产品影响数字化转型的效率,数字化转型第一步是数字化,信息化的工作完成后,数据的采集、存储、挖掘、应用才能真正实现数据化、智能化。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完备的数据产品则可以提升数据开发到应用输出的效率。个人的观点是数字化转型所需的数据产品未必都要从01自主研发有时候外采一个系统(比如Workfine数字化管理平台)可能效率更高。

总结

数字化转型是必修课,其本质是利用数字化的手段找到可以帮助企业降本、增收的方法。在这个过程中,不能单一依赖技术或者业务。而是需要同时具备业务的深入洞察能力以及数据驱动的思维方式,这两者结合的复合型人才,才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的香饽饽。所以,数字化转型成功的关键是,要能够找到数据可以发挥其价值的业务过程。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Bossietech/article/details/135336623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