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平时写程序,都是由一个个的类这样构成的,这些类之间是互相独立的。内部类,就是打破这种互相独立的关系,让其中的一个类成为另外一个类的内部成员(也就是说:内部类是定义在某个类内部的,就像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一样)
先看个例子:
public class OuterClass {
//成员变量
private String outClassName;
//成员方法
public void display() {
System.out.println("OuterClass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outClassName);
}
//非静态内部类
public class InnerClass {
private String innerClassName;
public void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InnerClass display");
System.out.println(innerClassName);
}
public InnerClass(){
innerClassName = "inner class";
}
}
//main方法测试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OuterClass outerClass = new OuterClass();
outerClass.display();
// InnerClass innerClass = new InnerClass(); //报错,不能跟之前一样
OuterClass.InnerClass innerClass = outerClass.new InnerClass();
innerClass.display();
}
}
解析: OutClass 常称为 外部类,InnerClass 就是 OutClass 中的一个内部类,此时的内部类是一个非静态内部类。实例化的时候,外部类创建实例化对象还是一样,而内部类不一样。
由于此时是非静态内部类,所以是属于外部类对象的,而不是属于外部类的;上面又说了,内部类就跟成员变量和成员方法一样,是不是也可以直接调;再加上它是类,肯定跟成员变量和方法有不一样的地方。
综上这几点,创建非静态内部类实例对象示例如下:
外部类名.非静态内部类名 = 外部类对象.new 非静态内部类名();
//外部类名. 可以不写,但为了容易理解,一般都写
当我们把它变为静态内部类,实例化对象的方式也就发生变化了,如下:
注意:以前我们知道,静态的成员变量和方法,可以通过对象调,也可以通过类调。但静态内部类不行。
内部类还可以在方法体中定义,但此时内部类不能使用 public,而是不写:
也就是没有名字的内部类。主要应用到 接口的实现。比如:现在有个接口(MyInterface)、对应的实现类(MyImplements)
而匿名内部类就不一样: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MyInterface myInterface1 = new MyInterface() {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 {
}
}; //注意 分号
}
}
接口不能被实例化,但这里实际上不是接口的实例化,而是实现类的实例化,只不过实现类没有名字而已(相当于就不要接口的实现类了,因为内容都是一样的)
同样,不用匿名内部类,就采用普通的内部类也可以实现接口:
public class Test {
public class MyImplements implements MyInterface{
@Override
public void test() {
System.out.println("test");
}
}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s) {
Test test = new Test();
MyImplements myImplements = test.new MyImplements();
myImplements.test();
}
}
我直接再定义一个类不就行了。从程序角度来说,确实是一样。使用内部类可以隐藏细节和内部结构,封装性更好,让程序结构更加合理。
现实生活中,一个事物内部都是由很多部件组成的,同时部件又包含子部件,而这些子部件不需要全部暴露出来。内部类就跟这一样。
注意:
这种方式跟内部类没有任何关系,它就是两个类,只不过写在了一个文件里面(一个文件可以写很多类,但只能有一个 public 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