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测试—期末复习(软件测试基础第四版-郑东霞)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06日
第 1 章:软件质量保证
1.1.2 软件缺陷的定义:

英文名词是bug,是计算机软件或程序中存在的某种破坏正常运行能力的问题、错误,或者隐藏的功能缺陷。缺陷的存在会导致软件产品在某种程度上不能满足用户的需要。

1.1.3 软件缺陷等级 P4-5
  1. 致命级:造成系统崩溃、死机、死循环,导致数据库数据丢失,与数据库连接错误,主要功能丧失,基本模块缺失等问题。
  2. 严重级:系统主要功能部分丧失,数据库调用错误,用户数据丢失,以及功能菜单不能使用但是不影响其他功能的测试。
  3. 一般级:功能没有完全实现但不影响使用,如次要功能丧失、提示信息不准确、用户界面差
  4. 建议级:处理测试人员提出对产品特性改进的各种建议或之一,这类问题不影响操作功能的执行

软件测试的基本概念:

软件测试就是为了发现错误而执行程序或系统的过程,其最终目的是检验实际的软件系统是否符合用户的需求,所以不能仅仅为了发现错误而发现错误。

1.3 软件测试原则 P6-9

1、不可能进行完成测试

2、软件测试是有风险的行为

3、测试无法显示潜伏的软件缺陷

4、充分注意软件缺陷的群集现象

5、要避免软件测试的杀虫剂现象

6、并非所有的软件缺陷都能修复

7、尽早地和不断地进行软件测试

1.4 软件测试过程模型有哪几种? P9-13

1、V 模型:反映了测试活动与分析和设计的关系,标明了测试过程中存在的不同级别,描述了测试阶段和开发过程期间各阶段的对应关系。

2、W 模型:测试伴随整个开发周期,测试的对象不仅仅是程序,还包括需求和设计

3、H 模型:测试准备活动:测试设计、测试计划、测试开发,测试执行活动:测试运行、测试评估

4、X 模型:X模型的设计原理是将程序分成多个片段反复迭代测试,然后将多个片段集成再进行选代测试

1.5 软件测试分类 P13-14

按照开发阶段划分: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验收测试

按照测试技术划分: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灰盒测试

按照被测软件是否被运行:静态测试、动态测试

按照测试实施组织划分:开发方测试(验证测试或α测试)、用户测试(β测试)、第三方测试

1.6 基本测试过程 P15-16:

需求分析-编写测试计划-提取测试需求-设计测试用例-执行测试

用例-BUG 管理-测试报告总结

第 2 章:软件质量保证
2.1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特性(表 2.1) P22-23
2.3 软件测试和软件质量保证的关系 P24-25

软件质量保证与软件测试之间相辅相成,既存有包含又存有交叉的关系。软件质量保证指导、监督软件测试的计划和执行,督促测试工作的结果客观、准确和有效,并协助测试流程的改进。而软件测试是软件质量保证的重要手段之一,为软件质量保证供所需的数据,作为质量评价的客观依据。它们的相同点在于二者都是贯穿整个软件开发生命周期的流程。它们的不同之处在于软件质量保证是一项管理工作,侧重于对流程的评审和监控,而软件测试是一项技术性的工作,侧重对产品进行评估和验证。

第 4 章:黑盒测试方法(重点

4.1 测试用例设计

4.1.1 测试用例:定义 P38-39

测试用例(Test Case,TC),指的是针对要测试的内容所确定的一套详细的测试方案,包括测试输入,执行条件和预期结果等,是为了达到最佳的测试效果或高效地揭露隐藏的错误而精心设计的少量测试数据。

4.2 黑盒测试方法概述:定义、目的 P42

1、定义:黑盒测试又称功能测试或数据驱动测试。在测试时,把被测程序视为一个不能打开的黑盒子,在完全不考虑程序内部结构和内部特性的情况下进行。

2、目的:采用黑盒测试的目的主个有效等价类是在已知软件产品所应具有的功能基础上进行,黑盒测试视图发现以下类型的错误:

(1)检查程序功能能否按需求规格说明书的规定正常使用,测试各个功能是否有遗漏,检测性能等特性要求是否满足。

(2)检测人机交互是否错误,检测数据结构或外部数据库访问是否错误,程序是否效等价类中当地接收输入数据而产生正确的输出结果,并保持外部信息(如数据库或文件)的完整性。

(3)检测程序初始化和终止方面的错误。

4.3 等价类划分法 P42-50

概念:等价类划分设计方法是把所有可能的输入数据,即程序的输入域划分成若干部分(子集),然后从每一个子集中选取少量具有代表性的数据作为测试用例。

等价类是指某个输入域的子集合。在该子集合中,各个输入数据对于揭露程序中的错误都是等效的。并合理地假定:测试某等价类的代表值就等效于对这一类其他值的测试。

4.4 边界值分析法(重点) P50-55

概念:边界值分析法是对输入或输出的边界值进行测试的一种测试方法。通常边界值分析法是作为对等价类划分法的补充。

4.5 决策表法 P55-60

概念:分析和表达多逻辑条件下执行不同操作情况的工具

有四个部分组成

  1. 条件桩:列出所有问题的条件
  2. 条件项:针对条件桩给出的条件列出所有可能的取值
  3. 动作桩:列出问题规定的可能采取的措施
  4. 动作项:指出在条件项的各组取值情况下应采取的动作

其中,将任何一个条件组合的特定取值及相应要执行的动作称为一条规则,在决策表中贯穿条件项和动作项的一列就是规则

4.6 因果图法(重点) P60-63

概念:因果图法是从需求中找出因(输入条件)和果(输出或程序状态的改变),通过因果图转化成判定表。

4.7 场景法(重点) P63-67

概念:分析软件应用的场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从场景的角度来设计测试用例,是一种面向用户的测试用例设计方法。

优点:实用性强,有效,设计出来的用例有价值。

缺点:可能使用的场景不一定能对时间系列进行全面的分析,设计出来的用例不完整。

第 5 章:白盒测试方法(重点)
5.1 白盒测试方法概述:定义 P76

白盒测试,也称逻辑驱动测试,是以程序的内部逻辑为基础的测试技术。由于白盒测试是按照程序内部结构来检验程序是否按照预定要求正确工作,它可以针对程序的每一行语句、每一个条件或分支进行测试,因此白盒测试可以清楚知道测试的覆盖程度,如果时间允许,可以保证所有的语句和条件都得到测试,使测试达到较高水平的测试程度。

5.2 逻辑覆盖法(重点,语句、判定、条件、判定-条件、条件组合、路径覆盖)P76-83
6 章:
6.1 单元测试介绍
?6.1.1 单元测试的定义 P99

单元测试又称模块测试,是最小单位的测试,其依据是详细设计规运用规格说明书,对模块内所有重要的控制路径设计测试用例,以便发现模块内部的错误。单元测试多采用白盒测试技术,系统内多个模块可以并行地进行单元测试。

第 7 章:集成测试
7.1 集成测试概述
7.1.1 集成测试目的 P127

集成测试的目的是确保各单元组合在一起后能够按既定意图协作运行,并确保增量的行为正确。它所测试的内容包括单元间的接口以及集成后的功能,通常使用黑盒测试方法测试 集成的功能。并且对以前的集成进行回归测试。

7.1.3 集成测试方法:P127-128

  1. 静态测试技术:主要指对概要设计的测试
  2. 动态测试技术:基本以黑盒测试为主,但有时候需了解内部细节并结合白盒测试,即结合白盒测试,黑盒测试的灰盒测试

? 7.1.5 集成测试的环境:P128-129

集成测试定义:集成测试又称组装测试、联合测试、子系统测试或部件测试。集成测试是在单元测试的基础上,将所有模块按照设计要求组装成子系统或系统而进行的测试活动。

第 8 章:系统测试
8.1 系统测试概述
8.1.1 系统测试基础 P147-148

概念:在功能测试中,系统测试用于分析应用程序的端到端流程。我们浏览应用程序的所有必需模块,分析最终功能是否正常工作,并将产品作为一个整体系统进行测试。在系统测试中,测试环境与生产环境并行;这就是为什么它也被称为端到端测试。它包含SIT(系统集成测试)和ST(系统测试)。

8.2 功能测试
?8.2.1 基本概念 P149-150

功能测试(Functional Testing)是系统测试中最基本的测试,它不管软件内部的实现逻辑,主要根据产品的需求规格说明书和测试需求列表,验证产品的功能实现是否符合产品的需求规格。功能测试主要是为了发现以下几类错误:

(1)是否有不正确或遗漏了的功能。

(2)功能实现是否满足用户需求和系统设计的隐藏需求。(3)能否正确地接受输入,能否正确地输出结果。

功能测试要求测试设计者对产品的规格说明、需求文档、产品业务功能都非常熟悉,同时对测试用例的设计方法也有一定掌握,才能设计出好的测试方案和测试用例,高效地进行功能测试

8.3 性能测试概念
8.3.1 性能测试基础:定义 P152-154

性能测试(Performance Testing)是用来测试软件在集成系统中的运行性能。性能测试可以发生在测试过程的所有步骤中,即使是在单元层,一个单独模块的性能也可以使用白盒测试来进行评估,然而,只有当整个系统的所有成分都集成到一起之后,才能检查一个系统的真正性能。在实时系统和嵌人系统中,提供符合功能需求但不符合性能需求的软件是不能被接受的。当前常用的性能测试工具是HPLoadRunner。在工具篇中,我们将详细讲解 LoadRunner 工具的使用。

软件性能测试分为一般性能测试、稳定性测试、负载测试和压力测试。

第 9 章:验收测试
9.1 验收测试概述(与系统测试的区别) P176-177

概念:验收测试或用户验收测试 (UAT) 是客户在接受最终产品之前执行的软件测试的另一种分类。通常,验收测试用于评估应用程序是否按照指定的业务需求或实时方案工作。UAT 测试在客户的唯一环境中执行,该环境被确认为 UAT 环境。

第 10 章:测试管理
10.5 缺陷管理 P186-187

? 生命周期:待改—已改—关闭

? 缺陷管理参与角色:测试人员、开发人员、项目经理、测试经理

第 12 章:自动化测试理论
12.1 自动化测试概述 P210

质量的 4 个特性:

  1. 有效性:指测试用例是否可以发现软件的缺陷,至少可能发现软件的缺陷。
  2. 可仿效性:指测试用例可以测试多项内容,因而可以减少测试用例的数量。
  3. 经济性:指测试用例在测试执行、分析和调试方面是否经济。
  4. 修改性:指测试用例在日后的维护方面是否易于修改。

自动化测试质量的高低主要取决于测试自动化开发者自动化技术的水平

12.2 自动化测试的好处 P211-212

1、自动化测试可以提高测试人员的成就感和幸福感,减少手动测试中的重复性工作

2、可以提高测试用例的执行效率,实现快速的自动化回归测试

3、减少测试人员的数量,节省企业的人力成本

4、自动化测试能做手工测试不能做的事情,增强测试的稳定性和可靠性,提高软件测试的准确度和精准度

5、在线产品的运行状态监控

6、插入大量的测试数据

12.3 自动化测试的限制 P212-213

1、自动化测试无法智能化

2、自动化测试无法完全代替手工测试

3、自动化测试无法提升测试的有效性

4、测试自动化将制约开发的效率

文档审查参与角色:开发经理、主持人、作者、评审人员、记录员

自动化软件测试工具的分类

测试管理工具:TestDirector、禅道、Quality Center

性能测试工具:LoadRunner、JMeter、SilkPerformer

功能测试工具:Selenium、WinRunner、UnifiedFunctionalTesting(UFT)、QuickTest

Professional(QTP)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zyx210603/article/details/135386547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