爷爷宋瑞甫1950年出生,属于经历了饥饿、各种运动的一代,家里6个兄弟姐妹,爷爷是家里的老幺,追随曾祖父的脚步爷爷也成为了一名医生,这一干就是几十年。爷爷三十年如一日的行医生涯,诚信,友爱,任劳任怨,就是从曾祖父的点滴中学会了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爷爷记得,幼年时,常见祖父的诊室患者往来,每天大约要诊治200多位患者。“我小时候看到家里每天来来去去的人,他们都是忧心而来,欢喜而去,当时我就觉得,做医生,真好!”爷爷说。在祖父和父亲的影响与鼓励下,爷爷18岁开始学习医学。渐渐地,他跟随父亲出诊,成为得力助手。
“我父亲曾对我说,作为一个医生,一定要尽职,一定要有同情心,还要有恻隐之心。中医的四诊八纲、望闻问切一定要仔细,辨证一定要准确。特别是用重药,你要问患者的病史、生产史,什么都要问,你不问,怎么看好病?”
爷爷说,曾祖父的教诲她一直铭记于心,一定要认真对待每一位患者,生命绝不可以马马虎虎!“医疗卫生行业,到底是一个服务性行业,人民群众愿意将自己的生命健康托付给我们,我们应该本着敬畏之心,善待这份信任,给患者一份满意,还群众一份健康保障!”
在人民群众眼里,总是把医疗行业看着是一项治病救人的崇高事业,把医务工作者看着是天使的化身,总是与仁爱、友善、高尚、奉献等等这些闪烁着人性光芒的美好词汇联系在一起。
也正是基于此,二十多年来,从最初的见习医生,到后来的副主任医师,日复一日的面对患者的来与往,每当看到一个个患者康复的身影时,爷爷的内心油然升起一种常人无法体会的欣慰与自豪。二十多年来,在医生这个平凡的岗位上,凭着对生命的尊重与珍爱和对患者及其家人尽心尽责的理念,忠实地履行着一个医生的神圣职责,始终践行“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努力担当社会赋予的崇高职责,自觉维护医学职业的真诚、高尚和荣耀。
“美国医生特鲁多有句名言——医生对于患者‘有时是治愈,常常去帮助,总是去安慰’。从医近三十年,这句话时时刻刻伴随、警醒和激励着我。一名称职的医生不仅要医术精湛,同时还必须要有高尚的医德和应具备人文的心。”
毕业后爷爷被分配到万金镇卫生院工作,三十多年来,爷爷在完成本职工作以外心系乡邻,经常参加医院组织的下乡活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基层医生的使命与担当。爷爷从未抱怨行医的劳累,更多的是对乡亲们信任的满足。
回首过去的工作,爷爷也常常感觉忙和累,但同时也觉得很充实;尽管付出了很多艰辛,但面对患者的赞许、夸奖和领导同事们的认可,他觉得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得雷锋同志说过一句话:如果你是一颗最小的螺丝钉,你是否永远守在你生活的岗位上;如果你要告诉我们什么是理想,你是否在日夜宣扬那最美丽的理想。是啊,只有奋斗者的脊梁才能托起生活的晴空。在工作中,爷爷锲而不舍地脚踏实地去努力工作,严格要求自己,钻研业务,尽职尽责,为医学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爷爷的敬业爱岗令我敬佩,即使是自己生病了,还是坚持到医院上班。有一天晚上,他突然生病了,冠脉狭窄,心脏不舒服,但他仍然坚持为病人做手术,并组织科室医务人员开展疑难病例讨论。虽然医术高超,但他坚持精益求精,工作中不断学习,只要上了手术台,就不会觉得累,遇到困难手术,勇于去挑战。作为老师,他为人师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影响和感染学生,认真教授学生医术和医德。
在日常的临床工作中,他带领的团队,用优质的服务态度解决病人的痛苦,做到廉洁行医,不收取任何贿赂,拒腐蚀永不沾,他带领的科室,病人赠送的锦旗挂满了墙面。他始终坚持“不以职谋私”的态度,对于病人家属的礼品和财物,不管是受不良社会风气影响送的,还是为了表示真诚谢意送的,他都一概心平气和地婉言谢绝。
作为科室主任,他常常教导科室人员说:“你们收了一个红包,就失去一份民心,你就埋下一个祸根”。多年来的行医经历,他拒收了无数病人递给他的红包,他心知,收一次,就有下一次,收下的是红包,给不了病人和病人家属安心,反而助长不正之风,泯灭的是医者仁心,丧失的是医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