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P备考必看】论一个上班族如何一次性通过项目管理PMP考试(含PMP、敏捷资料)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7日

PMP是我工作后考取的一个证书。从准备到通过,花了大约三个月的时间。

我之前在某家互联网公司从事程序员的工作,工作一段时间后,天天敲着代码,改着 bug,感觉比较迷茫,不知道未来的发展在哪里,都说程序员是吃年轻饭的,那个时候就有点想换工作的冲动。

第一次了解到PMP是打算换工作时,看到一个工资还挺诱人的岗位,有点心动,然而看到岗位需求上写了PMP证书,就去了解了一番,几经考虑后,我决定去考PMP证书。

然后就开始在各大网站上找PMP的相关资料,机缘巧合下进了一个备考群,里面有很多PMP相关的备考资料,也有很多跟我一样备考的小伙伴。备考扣群920657857放这里 需要的可以进~

本来是打算自学的,但是听说PMP考试必须要有35个小时的培训证明,再加上那700多页的厚厚教材,我一个上班族要看完,不知道要等到猴年马月去。所以最后还是选择报培训班

PS:现在没有个人报名的渠道了,必须参加 PMI 授权机构的培训,获得 35 个PDU才能报名。

报了培训班后就开始了紧张又刺激的备考之旅,由于报了培训班,报名和资料审查基本上没花费我多少时间经历。

我报的机构是希赛,一个二十多年的老牌培训机构、老师讲的通俗易懂,答疑回复也快,AI题库很牛,页面简洁干净,解析把来源、知识点、通过率、易错点、都标注了,错题还能自动收集到错题集,还有必做题、模拟题......整个备考刷题过程极其丝滑

市面机构多,不知道选机构的友友可以抄作业,先听试听课,觉得适合再报名~

下面是我的一些备考经验:

一、调整好心态

很多人都会担心PMP考试会不会很难,自己是个上班族没什么时间会不会学不完,从而在内心里对参加PMP考试产生动摇。以我来看,其实这一切都只是你为自己内心不够坚定而找的借口。PMP考试其实并不难,而且时间挤一挤总会有的。

目前的新考纲:

二、规划好时间

作为一个程序员不可避免地会有加班的烦恼,我一般都会每天抽出点时间来学习。

1.一般不加班的时候,我会去听培训课,并梳理好当天的知识;做好笔记

2.加班的时候,我就利用碎片化时间进行刷题遇到不会的就去请教专业人士(培训班的)。

3.为了备考PMP我很毅然的拒绝了好友们的饭酒局邀请,周末是查漏补缺和刷题的大好时光,静下心来好好备考

三、加入学习交流群

一个人的意志力还是有限的,但是有人一起就不一样了。这种方式对我来说还是蛮有效果的,每当我扛不住时,打开群聊,看到群里跟我同期学习的小伙伴们都那么努力,我也就不好意思偷懒划水了。平时有一些学习方面的问题,可以在群里分享,大家一起交流探讨。虽然我更倾向于直接问老师,害,谁叫我是个经常加班的程序员呢。

四、学习方法

1.前期重心放在直播课上

看网课来理解知识点效率最高,课程上多和老师互动,有不懂的及时提出及时解决,之后复习阶段能节约很多时间。

2.做好重点知识笔记

PMP主要是考记忆能力,五个过程组十个知识领域,每天记得默写,巩固基础,还有直播课老师提到的重点,难点内容,记录下来之后记得经常回顾。

3.真题,模拟题,章节练习题

学完一章课程之后记得刷章节题,看完直播课之后记得做机构的每日一测试,总复习阶段,机构会提供模拟仿真题,题型和出题方向与之前考试大相径庭,多刷几套不吃亏。

每次刷完题之后,记得把错题标记出来,及时回顾对应的知识点,之后总复习的时候也可以拿出来,确保没有遗漏的知识点。

4.模仿别人的导图,用自己的理解重新制作一张

思维导图这东西看起来费时间,其实是最有效率的。首先在做导图的过程中,就是一次全面的知识总结,并且每个章节都尽可能去了解了一遍,这个过程现在不做之后复习的时候也会用到,

其次,思维导图能让整个教材内容看起来更加清晰明了,不会像之前那般杂乱无章,并且由于是自己总结的,用起来会更加有记忆点,对于知识点的位置也会更加清楚。

5.刷题时留意出题题型以及关键词。

这个方法和刷真题,模拟题的意思差不多,真题的意义就在于能摸清考试方向和出题思路,而我们在刷真题的时候,也可以注意一下,比如项目章程,新项目这一类,基本会出现在启动过程组的考试范围里,摸清楚这个出题的思路,之后刷题的时候会比较得心应手。

习惯这个方法之后,会逐渐发现哪些方向的题考的频率会比较高,之后可以把复习的重心放在这一类题上。

这方法的核心还是得多刷题,属于避轻就重的一个技巧,相比于死磕PMBOK肯定是更有效率,但也单纯是为了考过考试,对于知识点无法全面的掌握,是否需要用到还是看个人习惯。

6、敏捷题要相信答案解析

PMP科目,新考纲敏捷占了一半的比例,对以往的预测型题有一些颠覆,大家在学习和复习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一些颠覆之前认知的题目,这时候要相信答案解析是对的,可以去找老师答疑,这样学习和复习才更容易吸收,才是更有效更快的。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weixin_42913567/article/details/135652072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