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与算法教程,数据结构C语言版教程!(第一部分、数据结构快速入门,数据结构基础详解)三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第一部分、数据结构快速入门,数据结构基础详解

数据结构基础,主要研究数据存储的方式。

本章作为数据结构的入门课程,主要让读者明白,数据结构到底是什么,常用的数据存储结构有哪些,数据结构和算法之间到底有怎样的关系等等。

深度剖析数据结构的本质,同时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描述出来,致力于让读者快速入门数据结构。

五、数据结构和算法的关系和区别

由于大量数据结构教程中都将数据结构的知识和算法掺杂起来讲,使很多初学者认为数据结构就是在讲算法,这样理解是不准确的。

数据结构和算法之间完全是两个相互独立的学科,如果非说它们有关系,那也只是互利共赢、“1+1>2”的关系。

最明显的例子,如果你认为数据结构是在讲算法,那么大学我们还学《算法导论》,后者几乎囊括了前者使用的全部算法,有什么必要同时开设这两门课程呢?

我们还可以从分析问题的角度去理清数据结构和算法之间的关系。通常,每个问题的解决都经过以下两个步骤:

  1. 分析问题,从问题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数据,将其存储;——>数据结构
  2. 对存储的数据进行处理,最终得出问题的答案;——>算法

数据结构负责解决第一个问题,即数据的存储问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针对数据不同的逻辑结构和物理结构,可以选出最优的数据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

而剩下的第二个问题,属于算法的职责范围。算法,从表面意思来理解,即解决问题的方法。我们知道,评价一个算法的好坏,取决于在解决相同问题的前提下,哪种算法的效率最高,而这里的效率指的就是处理数据、分析数据的能力。

因此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数据结构用于解决数据存储问题,而算法是思考如何利用存储的数据快速无误地解决问题,它们是完全不同的两类学科。

也正因为如此,你可以认为数据结构和算法存在“互利共赢、1+1>2”的关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数据结构要配合算法选择最优的存储结构来存储数据,而算法也要结合数据存储的特点,用最优的策略来分析并处理数据,由此可以最高效地解决问题。

顺序表存储数据示意图

图 1 顺序表存储数据示意图

例如,有这样一个问题,计算“1+2+3+4+5”的值。这个问题我们可以这样来分析:

  • 计算 1、2、3、4 和 5 的和,首先要选择一种数据存储方式将它们存储起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数据之间具有“一对一”的逻辑关系,最适合用线性表来存储。结合算法的实现,我们选择顺序表来存储数据(而不是链表),如图 1 所示;
  • 接下来,我们选择算法。由于数据集中存放,因此我们可以设计这样一个算法,使用一个初始值为 0 的变量 num 依次同存储的数据做“加”运算,最后得到的新 num 值就是最终结果。

选择顺序表而不是链表的原因,是顺序表遍历数据比链表更高效。后续讲顺序表时会做详细介绍。

?六、数据结构如何自学,效率更高?

自从数据结构教程发布以来,很多读者向我询问应该如何自学数据结构,或者怎么才能学好数据结构和算法?本节将结合我的个人经验,给读者介绍一些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方法,帮大家规避一些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过程中可能会踩的坑。

首先我认为,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有一个很重要的前提,就是至少熟练掌握一门编程语言。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实践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仅仅是空有理论而不实践,反复学多少遍都没用。

本教程以 C 语言作为教学语言,当然读者也可以在掌握 C++、Java、Python 等语言的基础上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因为无论是数据结构还是算法,它教会我们的是解决问题的思想,并不挂靠某一门具体的编程语言。换句话说,在掌握任何一门编程语言的基础上,都可以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

其次对于初学者来说,好的学习资源是非常重要的。要知道,学习数据结构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空间想象能力,所以强烈建议读者在看文字资料的同时,再找一套相应的视频资料,两者结合来学习,往往会事半功倍。

那么,有哪些不错的学习资源呢?我个人强烈推荐严蔚敏老师的《数据结构(C语言版)》以及她录制的一整套数据结构视频资料。如果读者刚刚接触数据结构和算法,可以跟随本教程学习,同时配以严蔚敏老师录制的视频资料。

本教程就是以严蔚敏老师的数据结构为原型进行编写的,和后者相比,本教程的语言通俗易懂,同时配有完整的 C 语言代码,非常适合初学者入门使用。

另外,市面上还有很多不错的学习资料,例如《大话数据结构》、《数据结构与算法分析》等,同时慕课(mooc)上也有很多讲解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视频资料,这里不再一一举例。

除了熟练精通一门编程语言、有一套不错的学习资料之外,最重要的是找到一个好的学习方法。其实数据结构和算法并不难,之所以有读者认为它很难,是因为你的学习方法不对。

在这里,我把自己的学习方法推荐给大家,可以总结为 6 个字:多动笔、多动手。

所谓“多动笔”,在学习数据结构和算法的过程中,要边学习边画图。因为,对于数据结构中的存储结构来说,尤其是树结构和图结构,存储结构确实比较复杂,仅靠空间想象难免会有纰漏,而通过亲手画图往往能避免很多“坑”。

以学习链表(后续章节会做详细讲解)为例,如果我们想象不到它是怎样存储数据,就应该尝试动手将它画出来,如图 1 所示:

画链表

图 1 画链表

上图是用画图工具制作的,读者在实际画图时,只需要做到心中有数即可。

由此,我们就画了一个存有 {1,2,3,4} 数据的链表。

不仅如此,假设在图 1 的基础上想删除存储元素 3 的结点,也可以先通过画图来实现:

删除某个结点

图 2 删除某个结点

如上图所示,整个画图的过程,也是我们思考如何通过程序实现删除指定节点的过程:

  1. 为了删除存有元素 3 的结点,先要找到它的前驱结点,也就是结点 2,并用一个指针 p 来标记;
  2. 借助指针 p,可以顺利找到结点 3,因为它最终要被摘除,考虑到该结点占用的空间要手动释放,因此还要用一个指针 q 来标记它;
  3. 借助指针 p 和 q(也就是图中的第 3 步),就可以成功将目标结点摘下来;
  4. 最后借助指针 q,可以释放被删除节点所占用的存储空间。

以上就是为了删除存储元素 3 的结点,整个画图的流程。

再次强调,画图的过程是思考如何用程序实现的过程,并不是随意勾画。

除此之外,在学习某些算法时,也可以借助画图来加深自己的理解。甚至在阅读它人实现的代码时,可以边阅读代码边画图,这样可以更快理清代码的实现逻辑。

在通过“多动手”实现理解存储结构和实现逻辑的基础上,初学者还要“多动手”编写实现代码。注意,对于某一种存储结构或者算法,没有 3 遍以上自己独立的实现过程,是很难做到融会贯通的。

另外,很多初学者都存在“当时搞清楚了,过段时间又忘了”的情况。其原因大致有 2 个,一个是当时学的时候就没有彻底搞懂,或者处于“似懂非懂”的状态;另一个原因就是长时间没有再接触过它,所以淡忘了。其中如果是第一种原因导致的,那只能从头再学;对于第二种情况,读者不需要过度懊恼,只要我们再回顾一遍,通常是可以快速回忆起来的。

总之,数据结构确实是一门比较难理解的学科,而且学习过程没有任何捷径可走。这意味着,想要学好数据结构,除了找一套适合自己的学习资料和学习方法外,更要有一种“死磕”的精神,有句话说的很好,“不逼自己一把,永远不知道自己有多大的潜力”。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sinat_41942180/article/details/135128042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