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M32的DHT11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DHT11基础

DHT11数字温湿度传感器是一款含有已校准数字信号输出的温湿度复合传
感器。它应用专用的数字模块采集技术和温湿度传感技术,确保产品具有极高
的可靠性与卓越的长期稳定性。传感器包括一个电阻式感湿元件和一个NTC测
温元件,并与一个高性能8位单片机相连接。因此该产品具有品质卓越、超快
响应、抗干扰能力强、性价比极高等优点。每个DHT11传感器都在极为精确的
湿度校验室中进行校准。校准系数以程序的形式储存在OTP内存中,传感器内
部在检测信号的处理过程中要调用这些校准系数。单线制串行接口,使系统集
成变得简易快捷。超小的体积、极低的功耗,信号传输距离可达20米以上,使
其成为各类应用甚至最为苛刻的应用场合的最佳选则。产品为 4 针单排引脚
封装。连接方便,特殊封装形式可根据用户需求而提供.

接口说明

建议连接线长度短于20米时用5K上拉电阻,大于20米时根据实际情况使
用合适的上拉电阻

Pin名称注释
1VDD供电 3-5.5V
2GND接地,电源负极
3DATA串行数据,单总线
4NC空脚,请悬空

电源引脚

DHT11的供电电压为 3-5.5V。传感器上电后,要等待 1s 以越过不稳定状态在此
期间无需发送任何指令。电源引脚(VDD,GND)之间可增加一个100nF 的电容,用以去
耦滤波。

串行接口 (单线双向/半双工)

DATA 用于微处理器与 DHT11之间的通讯和同步,采用单总线数据格式,一次
通讯时间4ms左右,数据分小数部分和整数部分,具体格式在下面说明,当前小数
部分用于以后扩展,现读出为零.操作流程如下:
一次完整的数据传输为40bit,高位先出。
数据格式: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 +8bi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
+8bit校验和
数据传送正确时校验和数据等于“ 8bit湿度整数数据+8bit湿度小数数据
+8bi温度整数数据+8bit温度小数数据” 所得结果的末8位。
用户MCU发送一次开始信号后,DHT11从低功耗模式转换到高速模式,等待主
机开始信号结束后,DHT11发送响应信号,送出40bit的数据,并触发一次信号采集,
用户可选择读取部分数据.从模式下,DHT11接收到开始信号触发一次温湿度采集,
如果没有接收到主机发送开始信号,DHT11不会主动进行温湿度采集.采集数据后
转换到低速模式。

操作时序

1、主机发送复位信号

DHT11 的初始化过程同样分为复位信号和响应信号
首先主机拉低总线至少 18ms,然后再拉高总线,延时 20~40us,取中间值 30us,此时复位信号发送完毕。

2 、DHT11 发送响应信号

DHT11 检测到复位信号后,触发一次采样,并拉低总线 80us 表示响应信号,告诉主机数据已经准备好了;然后 DHT11 拉高总线 80us,之后开始传输数据。如果检测到响应信号为高电平,则 DHT11 初始化失败,请检查线路是否连接正常。

当复位信号发送完毕后,如果检测到总线被拉低,就每隔 1us 计数一次,直至总线拉高,计算低电平时间;当总线被拉高后重新计数检测 80us 的高电平。如果检测到响应信号之后的80us 高电平,就准备开始接收数据。实际上 DHT11 的响应时间并不是标准的 80us,往往存在误差,当响应时间处于 20~100us 之间时就可以认定响应成功。
?

3 、数据传输

DHT11 在拉高总线 80us 后开始传输数据。每 1bit 数据都以 50us 低电平时隙开始,告诉主机开始传输一位数据了。DHT11 以高电平的长短定义数据位是 0 还是 1,当 50us 低电平时隙过后拉高总线,高电平持续 26~28us 表示数据“0”;持续 70us 表示数据“1”。

当 最后 1bit 数据传送完毕后,DHT11 拉低总线 50us,表示数据传输完毕,随后总线由上拉电阻拉高进入空闲状态。
?

位数据0表示方式:

以 50us 低电平开始,高电平持续 26~28us 表示 0。


位数据1表示方式:

以 50us 低电平开始,高电平持续 70us 表示 1。

4、区分数据0/1的巧法

数据“0”的高电平持续 26~28us,数据“1”的高电平持续70us,每一位数据前都有 50us 的起始时隙。如果我们取一个中间值 40us 来区分数据“0”和数据“1”的时隙。

当数据位之前的 50us 低电平时隙过后,总线肯定会拉高,此时延时 40us 后检测总线状态,如果为高,说明此时处于 70us 的时隙,则数据为“1”;如果为低,说明此时处于下一位数据 50us 的开始时隙,那么上一位数据肯定是“0”。

为什么延时 40us?
由于误差的原因,数据“0”时隙并不是准确 26~28us,可能比这短,也可能比这长。
当数据“0”时隙大于 26~28us 时,
如果延时太短,无法判断当前处于数据“0”的时隙还是数据“1”的时隙;
如果延时太长,则会错过下一位数据前的开始时隙,导致检测不到后面的数据

5、整个过程图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63507404/article/details/135194204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