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监督学习中的一个常见结构是自编码器(Autoencoder)。自编码器旨在通过一种无监督的方式学习数据的有效表示(即编码)。它由两部分组成:编码器(Encoder)和解码器(Decoder)。编码器将输入数据压缩成一个低维表示,而解码器则将这个低维表示重构回原始数据的高维形式。
以下是一个自编码器的基本结构示意图的文本描述:
输入层 (Input Layer) 隐藏层 (Hidden Layer) 输出层 (Output Layer)
+------------+ +------------------+ +------------+
| 输入向量 | - | 编码器 | - | 解码器 |
| (Input) | \ | (Encoder) | \ | (Decoder) |
+------------+ \ +------------------+ \ +------------+
| | >- - - - - - - - - | 压缩表示 | >- - - - - - | 重构向量 |
| | / | (Encoded | / | (Reconstructed
+------------+ / | Representation) | / | Input) |
| | - +------------------+ - +------------+
| | |
+------------+ |
| 输入向量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Input) |
+------------+
在这个示意图中:
输入层 (Input Layer): 这是自编码器的第一层,接收原始输入数据。
编码器 (Encoder): 输入数据通过编码器进行转换,编码器通常由多个层组成,每一层都会逐步减少数据的维度,直到达到一个中间的压缩表示(编码)。
隐藏层 (Hidden Layer): 这一层是编码器和解码器之间的界面,它代表数据的压缩表示,也被称为编码(Encoded Representation)。
解码器 (Decoder): 解码器的任务是从压缩表示中重构出输入数据。解码器的结构通常是编码器的镜像,它逐步增加数据的维度,直到输出层。
输出层 (Output Layer): 输出层的输出是重构的输入数据。理想情况下,这个重构的输入应该非常接近原始输入数据。
自编码器的训练过程中不需要标签数据,它通过最小化输入和重构输出之间的差异(例如,使用均方误差作为损失函数)来调整网络权重。自编码器可以用于降维、特征学习、去噪等任务。
与有监督学习不同,无监督学习没有标签信息,它的训练目标通常是重构输入或生成新样本。例如自编码器的训练目标是将输入重构还原。
下面使用Keras实现一个基于MNIST手写数字数据集的自编码器:
from tensorflow.keras import layers, models
encoder = models.Sequential()
encoder.add(layers.Dense(32, activation='relu', input_shape=(28,28)))
#编码器
decoder = models.Sequential()
decoder.add(layers.Dense(28*28, activation='sigmoid'))
#解码器
autoencoder = models.Sequential()
autoencoder.add(encoder)
autoencoder.add(decoder)
autoencoder.compile(optimizer='adam', loss='binary_crossentropy')
autoencoder.fit(x_train, x_train,
epochs=50,
batch_size=128,
shuffle=True)
以上给出了无监督神经网络的原理、结构以及使用Keras实现一个自编码器的python代码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