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人练习法”系列08:ZPD 理论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3日

01 先认识一个靓仔

看过 Lev Vygotsky 这个人的书吗?他是一位熟练心理学家,对人们习得技能的方式非常感兴趣,但他 37 岁的时候就因肺炎英年早逝了。

他认为社会环境对学习有关键性的作用,认为社会因素与个人因素的整合促成了学习。他和 Jean Piaget 分别发展出一套认知发展理论体系。

Jean Piaget 这人也是近代有名的发展心理学家、哲学家。

02 近侧发展区理论

我们今天只是来聊聊 Lev Vygotsky,它提出了「近侧发展区」理论,指儿童在成长的过程并不一定如 Jean Piaget 所论述的受到年龄所限制。如果有一个导师让儿童尝试一些他能力以外的事物,可以加快他的成长过程。

具体可以到 Wikipedia 上去看看:https://en.wikipedia.org/wiki/Zone_of_proximal_development

他注意到了这样的细节,传统上的教育心理学家只是一直关注儿童在每个发展阶段能做什么,以及如何衡量他们的能力,比如现在的各种升学考试。但远不止,他提出实际上有两个并行的发展阶段:

  • 第一,孩子在测试时的实际能力水平;
  • 第二,孩子的“潜力”水平,即在得到他人或者身处环境的指导和支持下,他们所能达到的能力水平。

好比说,有些人给孩子报什么辅导班、提分班,实质上就是想更深度去开发孩子的应试潜力,期望能在培训的过程中得到考试专家的帮助和指导后,孩子能把考试分数提起来。

Lev Vygotsky 称实际能力和潜在能力之间的差异为近侧发展区(The Zone of Proximal Development)或潜在发展区。重要的是,这个区域在不同的孩子之间大小不同。

你可能看起来觉得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儿,是否有帮助跟你能做多少有关系吗?Lev Vygotsky 却注意到这确实会产生很大的差异。那些孩子在有帮助的情况下能做到什么,比起他们在没有帮助的情况下能做到什么,更能预测个人和心理发展的程度。

03 比较常见的案例

3.1 通过主动模仿来学习

比如说小朋友总爱模仿,记得小时候,总爱模仿大人的角色过家家,要不就是模仿老师去给其他小朋友上课,总喜欢扮演比自己能力更强的角色。

在扮演的过程中,他们其实就在学习新东西,无意间就在学着怎么跟所扮演的角色产生共鸣,尽自己最大能力在观察以更完美地扮演它。

孩子在扮演成年人的很多角色时,在不经意间就自动多了更多的额外关注、自我意识、反思和调整,来不断确保自己跟角色的状态是保持一致的。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在学习,而这个区域也正是学习发生的地方。

如果说,你只做你已经知道如何做的事情,那么你自然无法学到新东西,你现在只是在重复。

如果说,你试图做一些你甚至无法开始做的事情,即使有人帮你,那你也无法学到新东西,因为此刻的解决方式是别人的,这个结论别人是如何思考得出的,可能你也不知道。

那么,我们在这个区域应该怎么学习呢?很简单,在「更有知识的他人」的指导下学习和获得新的技能,比如老师、教练或父母等。

你可以从基本能力开始,慢慢发展到更复杂任务的空间,得到在学科领域拥有更多知识和专业的人的支持和帮助。

Lev Vygotsky 的理论,强调了支持性学习环境对于促进有效教育和技能发展的重要性。除了是获得他人的指导和支持外,支持你的还可以是各种工具和技术,比如说现在流行的 AI 工具就是一个很强大的支持工具和技术。

比如说,我们学习英语就是一个典型的 ZPD 例子,我们可以沉浸在一个有经验的老师提供的持续反馈中,或者 OpenAI 的技术作为辅助来增强我们的阅读、口语能力的环境中进行学习。

3.2 通过以身作则来引导

我们在 06 中讲的掌握阶段,可因看到增加的能力也是在社交环境中产生的,不管是学英语还是系鞋带,都一样。

  • 无意识的无能,你很小的时候不懂怎么系鞋带,甚至你连鞋带是用来干嘛的也不知道 ;
  • 有意识的无能,你在幼儿园看到别人会系鞋带了,但你突然意识到自己不会,而且还很难;
  • 有意识的能力,你妈妈一步一步慢慢地教你系鞋带的动作,你在模仿她,慢慢地你越来越熟练,你最终学会了,你很开心;
  • 无意识的能力,你现在系鞋带时,已经不需要思考了。

在这个例子中,你妈妈教你一步一步学系鞋带就是近侧发展区的一种表现。只要完整复刻她的步骤,你就能慢慢学会了这个技能。但如果说,没有人有足够的耐心、时间、精力来教你这个技能的话,你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才能自己弄明白。

你的学习并不是关于你的智力或创造力,而是关于你与一个知道如何做那些你还不能做的事情的人合作的能力,直奔大师就是基于合作的。

ZPD 是一个强大的框架,用于理解我们如何从他人那里最好地学习,并加速我们在各个领域的进步。

04 总结

突然想到说,为啥很多喜欢把孩子代理给学校后撒手不管,且自己也不爱学习的家长,总会发现孩子很难成长为拥有持续不断学习能力的人。

因为某种程度上,ZPD 跟父母的以身作则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它直接挑战了许多关于学习如何运作的假设方法论。

好比不少当父母的人,自己捧着手机在刷短视频,然后喊孩子不要沉迷短视频,这不就是神经病嘛?

因为我们永远没有明确、清晰的界限来划分我们能做和不能做的事情。所谓成长,并非自我生成,而是因为与社会环境的互动而产生的。

真正能够在自己的 ZPD 中好好运作的能力,才是学习的真正本质。

明天再具体讲讲怎么实践……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41340258/article/details/135576899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