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最早的以太网:将许多计算机都连接到一根总线上。
总线特点:易于实现广播通信,简单,可靠。
为了实现一对一通信,将接收站的硬件地址写入帧首部中的目的地址字段中。仅当数据帧中的目的地址与适配器硬件地址一致时,才能接收这个数据帧。
总线缺点:多个站点同时发送时,会产生发送碰撞或冲突,导致发送失败。
(1) 采用较为灵活的无连接的工作方式。
????????不必先建立连接就可以直接发送数据。 对发送的数据帧不进行编号,也不要求对方发回确认
(2) 发送的数据都使用曼彻斯特 (Manchester) 编码。
曼彻斯特编码缺点:所占的频带宽度比原始的基带信号增加了一倍。
CSMA/CD (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 with Collision Detection) :载波监听多点接入 / 碰撞检测。
·多点接入:说明这是总线型网络。许多计算机以多点接入的方式连接在一根总线上。
·载波监听:即“边发送边监听”。不管在想要发送数据之前,还是在发送数据之中,每个站都必须不停地检测信道。
·碰撞检测:适配器边发送数据,边检测信道上的信号电压的变化情况。电压摆动值超过一定的门限值时,就认为总线上至少有两个站同时在发送数据,表明产生了碰撞(或冲突)。
检测到碰撞后:
? ? ? ? ·适配器立即停止发送。
? ? ? ? ·等待一段随机时间后再次发送。
为什么要进行碰撞检测?
因为信号传播时延对载波监听产生了影响。
A 需要单程传播时延的 2 倍的时间,才能检测到与 B 的发送产生了冲突。
可见:每一个站在自己发送数据之后的一小段时间内,存在着遭遇碰撞的可能性。
·争用期
? ? ? ? ·以太网的端到端往返时延 ?称为争用期,或碰撞窗口。
? ? ? ? ·具体的争用期时间 = 51.2 μs。
经过争用期这段时间还没有检测到碰撞,才能肯定这次发送不会发生碰撞。
`采用截断二进制指数退避 (truncated binary exponential backoff) 确定。
`发生碰撞的站停止发送数据后,要退避一个随机时间后再发送数据。
? ? ? ? 1. 基本退避时间 =?。
? ? ? ? 2.从整数集合 [0, 1, … , (2k - 1)] 中随机地取出一个数,记为 r。 ? ?
????????重传所需的时延 = ?r ⅹ 基本退避时间。
? ? ? ? 3.参数 k = Min[重传次数, 10]。
? ? ? ? 4.当重传达 16 次仍不能成功时即丢弃该帧,并向高层报告。
举例:
第 1 次冲突重传时: ? ?
????????k = 1,r ?为 {0,1} 集合中的任何一个数。
第 2 次冲突重传时: ? ?
????????k = 2,r ?为 {0,1,2,3} 集合中的任何一个数。
第 3 次冲突重传时: ? ?
????????k = 3,r ?为 {0,1,2,3,4,5,6,7} 集合中的任何一个数。
.......
若连续多次发生冲突,表明可能有较多的站参与争用信道。 上述退避算法可使重传需要推迟的平均时间随重传次数而增大(称为动态退避),因而减小发生碰撞的概率,有利于整个系统的稳定。
10 Mbit/s 以太网争用期的长度
·争用期的长度 = 51.2 μs。
·对于 10 Mbit/s 以太网,在争用期内可发送 512 bit,即 64 字节。
这意味着:
·以太网在发送数据时,若前 64 字节没有发生冲突,则后续的数据就不会发生冲突。
·以太网规定了最短有效帧长为 64 字节。凡长度小于 64 字节的帧都是由于冲突而异常中止的无效帧,应当立即将其丢弃。
以太网的最大端到端长度
以太网最大端到端单程时延必须小于争用期的一半 (即 25.6 μs),相当于以太网的最大端到端长度约为 5 km。
强化碰撞:人为干扰信号
·发送站检测到冲突后,立即停止发送数据帧,接着就发送 32 或 48 比特的人为干扰信号 (jamming signal) 。
·以太网还规定了帧间最小间隔为 9.6 μs。
本文仅为个人学习笔记,欢迎一起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