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ML
:标记语言JavaScript
:编程语言(脚本)1. 1994年,网景公司(Netscape)发布了Navigator浏览器0.9版,这是世界上第一款比较成熟的网络浏览器,轰动一时。但是这是一款名副其实的浏览器--只能浏览页面,浏览器无法与用户互动,当时解决这个问题有两个办法,一个是采用现有的语言,许它们直接嵌入网页。另一个是发明一种全新的语言。
liveScript ==> javaScript ==> ECMAscript
2. 1995年Sun公司将Oak语言改名为Java,正式向市场推出。Sun公司大肆宣传,许诺这种语言可以"一次编写,到处运 行"(Write Once, Run Anywhere),它看上去很可能成为未来的主宰。
3. 网景公司动了心,决定与Sun公司结成联盟
4. 34岁的系统程序员Brendan Eich登场了。1995年4月,网景公司录用了他,他只用10天时间就把Javascript设计出来了。(多肽语言,弱类型,脚本)
5.
(1)借鉴C语言的基本语法
(2)借鉴Java语言的数据类型和内存管理
(3)借鉴Scheme语言,将函数提升到"第一等公民"(first class)的地位
(4)借鉴Self语言,使用基于原型(prototype)的继承机制
1. 常见的网页效果【表单验证,轮播图。。。】
2. 与H5配合实现游戏【水果忍者: http://www.jq22.com/demo/html5-fruit-ninja/】
3. 实现应用级别的程序【http://naotu.baidu.com】
4. 实现统计效果【http://echarts.baidu.com/examples/】
5. 地理定位等功能【http://lbsyun.baidu.com/jsdemo.htm#i4_5】
6. 在线学编程【https://codecombat.163.com/play/】
7. js可以实现人工智能【面部识别】
8. 后端 。。。
1. ECMASCRIPT: 定义了javascript的语法规范,描述了语言的基本语法和数据类型 es5 es6
2. BOM (Browser Object Model): 浏览器对象模型
- 有一套成熟的可以操作浏览器的 API,通过 BOM 可以操作浏览器。比如: 弹出框、浏览器跳转、获取分辨率等
3. DOM (Document Object Model): 文档对象模型
- 有一套成熟的可以操作页面元素的 API,通过 DOM 可以操作页面中的元素。比如: 增加个 div,减少个 div,给 div 换个位置等
总结: JS 就是通过固定的语法去操作 浏览器 和 标签结构 来实现网页上的各种效果
css
一样,我们的 js
也可以有多种方式书写在页面上让其生效js
也有多种方式书写,分为 行内式, 内嵌式,外链式<!-- 写在 a 标签的 href 属性上 -->
<a href="javascript: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点击一下试试</a>
<!-- 写在其他元素上 -->
<div onclick="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点一下试试看</div>
<!--
注:onclick 是一个事件(点击事件),当点击元素的时候执行后面的 js 代码
-->
<!-- 在 html 页面书写一个 script 标签,标签内部书写 js 代码 -->
<script type="text/javascript">
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
</script>
<!--
注:script 标签可以放在 head 里面也可以放在 body 里面
-->
.js
后缀的文件,在文件内书写 js
代码,把写好的 js
文件引入 html
页面// 我是 index.js 文件
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
<!-- 我是一个 html 文件 -->
<!-- 通过 script 标签的 src 属性,把写好的 js 文件引入页面 -->
<script src="index.js">
</script>
<!-- 一个页面可以引入多个 js 文件 -->
<script src="index1.js"></script>
<script src="index2.js"></script>
<script src="index3.js"></script>
怪坡
js代码书写是时候 所有的符号都是英文符号
/
,也可以按 ctrl + /
// 我是一个单行注释
// 下面代码表示在浏览器里面出现一个弹出层
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
/**/
然后在两个星号中间写注释,也可以按 shift + alt + a
/*
我是一个多行注释
*/
/*
注释的代码不会执行
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
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
*/
alert('我是一个弹出层')
var 变量名 = 值
// 定义一个变量
var num;
// 给一个变量赋值
num = 100;
num = 200
// 定义一个变量的同时给其赋值
var num2 = 200;
JS
严格区分大小写)数值类型(number)
NaN
(not a number),一个非数字var a = 1;
typeof a;->number
字符串类型(string)
var str = ‘hello’
typeof str ->string
布尔类型(boolean)
true
或者 false
)null类型(null)
null
,表示空的意思undefined类型(undefined)
undefined
,表示没有值的意思typeof
关键字来进行判断// 第一种使用方式
var n1 = 100;
console.log(typeof n1);//number
// 第二种使用方式
var s1 = 'abcdefg';
console.log(typeof(s1));//string
console.log(typeof typeof n1);//string
console.log (typeof true);//boolean
console.log( typeof null);//object
console.log( typeof undefined);//undefined
console.log( typeof {});//object
isNaN
这个方法来判断一个变量是不是 不是数字isNaN
:is not a number
// 如果变量是一个数字
var n1 = 100;
console.log(isNaN(n1)); //=> false
// 如果变量不是一个数字
var s1 = 'Jack'
console.log(isNaN(s1)); //=> true
Number(变量)
NaN
(出现字母)parseInt(变量)
NaN
parseFloat(变量)
从第一位开始检查,是数字就转换,直到一个不是数字的内容
开头就不是数字,那么直接返回 NaN
认识一次小数点
除了加法以外的数学运算
NaN
变量.toString()
toString()
方法,比如 undefined
和 null
String(变量)
+
由两个含义+
任意一边是字符串,就会进行字符串拼接+
两边都是数字的时候,才会进行数学运算Boolean(变量)
''
、0
、null
、undefined
、NaN
,这些是 false
,其余都是 true
js
里面还有很多的运算方式+
-
*
/
%
=
=
右边的赋值给等号左边的变量名var num = 100
+=
var a = 10;
a += 10;// a = a + 10
console.log(a); //=> 20
a += 10
等价于 a = a + 10
-=
var a = 10;
a -= 10;
console.log(a); //=> 0
a -= 10
等价于 a = a - 10
*=
var a = 10;
a *= 10;
console.log(a); //=> 100
a *= 10
等价于 a = a * 10
/+
var a = 10;
a /= 10;
console.log(a); //=> 1
a /= 10
等价于 a = a / 10
%=
var a = 10;
a %= 10;
console.log(a); //=> 0
a %= 10
等价于 a = a % 10
==
1 == '1'
true
===
1 === '1'
false
!=
1 != '1'
false
!==
1 !== '1'
true
>=
1 >= 1
结果是 true
1 >= 0
结果是 true
1 >= 2
结果是 false
<=
1 <= 2
结果是 true
1 <= 1
结果是 true
1 <= 0
结果是 false
>
1 > 0
结果是 true
1 > 1
结果是 false
1 > 2
结果是 false
<
1 < 2
结果是 true
1 < 1
结果是 false
1 < 0
结果是 false
&&
and
true
并且右边也是 true
,才会返回 true
true
,那么就会返回 false
true && true
结果是 true
true && false
结果是 false
false && true
结果是 false
false && false
结果是 false
||
or
true
或者右边为 true
,都会返回 true
false
的时候才会返回 false
true || true
结果是 true
true || false
结果是 true
false || true
结果是 true
false || false
结果是 false
!
非
true
的,会变成 false
false
的,会变成 true
!true
结果是 false
!false
结果是 true
++
进行自增运算
分成两种,前置++ 和 后置++
前置++,会先把值自动 +1,在返回
var a = 10;
console.log(++a);//++a 表达式的值的
// 会返回 11,并且把 a 的值变成 11
后置++,会先把值返回,在自动+1
var a = 10;
console.log(a++);//a++ 表达式的值的
// 会返回 10,然后把 a 的值变成 11
--
++
运算符道理一样js
代码都是顺序执行的(从上到下)通过一个 if
语句来决定代码是否执行
语法: if (条件) { 要执行的代码 }
通过 ()
里面的条件是否成立来决定 {}
里面的代码是否执行
// 条件为 true 的时候执行 {} 里面的代码
if (true) {
alert('因为条件是 true,我会执行')
}
// 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不执行 {} 里面的代码
if (false) {
alert('因为条件是 false,我不会执行')
}
如果代码块中代码只有一句,可以把花括号省略
通过 if
条件来决定,执行哪一个 {}
里面的代码
语法: if (条件) { 条件为 true 的时候执行 } else { 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执行 }
两个 {}
内的代码一定有一个会执行
// 条件为 true 的时候,会执行 if 后面的 {}
if (true) {
alert('因为条件是 true,我会执行')
} else {
alert('因为条件是 true,我不会执行')
}
// 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会执行 else 后面的 {}
if (false) {
alert('因为条件为 false,我不会执行')
} else {
alert('因为条件为 false,我会执行')
}
可以通过 if
和 else if
来设置多个条件进行判断
语法:if (条件1) { 条件1为 true 的时候执行 } else if (条件2) { 条件2为 true 的时候执行 }
会从头开始依次判断条件
true
了,那么就会执行后面的 {}
里面的内容false
,那么就会判断第二个条件,依次类推多个 {}
,只会有一个被执行,一旦有一个条件为 true
了,后面的就不在判断了
// 第一个条件为 true,第二个条件为 false,最终会打印 “我是代码段1”
if (true) {
alert('我是代码段1')
} else if (fa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2')
}
// 第一个条件为 true,第二个条件为 true,最终会打印 “我是代码段1”
// 因为只要前面有一个条件满足了,就不会继续判断了
if (true) {
alert('我是代码段1')
} else if (true) {
alert('我是代码段2')
}
// 第一个条件为 false,第二个条件为 true,最终会打印 “我是代码段2”
// 只有前一个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才会继续向后判断
if (fa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1')
} else if (true) {
alert('我是代码段2')
}
// 第一个条件为 false,第二个条件为 false,最终什么也不会发生
// 因为当所有条件都为 false 的时候,两个 {} 里面的代码都不会执行
if (fa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1')
} else if (fa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2')
}
和之前的 if else if ...
基本一致,只不过是在所有条件都不满足的时候,执行最后 else
后面的 {}
// 第一个条件为 false,第二个条件为 false,最终会打印 “我是代码段3”
// 只有前面所有的条件都不满足的时候会执行 else 后面的 {} 里面的代码
// 只要前面有一个条件满足了,那么后面的就都不会执行了
if (fa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1')
} else if (fa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2')
} else {
alert('我是代码段3')
}
也是条件判断语句的一种
是对于某一个变量的固定值判断
语法:
switch (要判断的变量) {
case 情况1: //要判断的变量 === 情况1
情况1要执行的代码
break
case 情况2:
情况2要执行的代码
break
case 情况3:
情况3要执行的代码
break
default:
上述情况都不满足的时候执行的代码
}
default 默认
case 情况
break 中断
switch 开关
例子🌰: 根据变量给出的数字显示是星期几
var week = 1
switch (week) {
case 1://week===1
alert('星期一')
break
case 2:
alert('星期二')
break
case 3:
alert('星期三')
break
case 4:
alert('星期四')
break
case 5:
alert('星期五')
break
case 6:
alert('星期六')
break
case 7:
alert('星期日')
break
default:
alert('请输入一个 1 ~ 7 之间的数字')
}
case 不写break 穿透效果
三元运算,就是用 两个符号 组成一个语句
三元运算只是对 if else 语句的一个简写形式
语法: 条件 ? 条件为 true 的时候执行 : 条件为 false 的时候执行
var age = 18;
age >= 18 ? alert('已经成年') : alert('没有成年')
while
,中文叫 当…时,其实就是当条件满足时就执行代码,一旦不满足了就不执行了
语法 while (条件) { 满足条件就执行 }
因为满足条件就执行,所以我们写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就是设定一个边界值,不然就一直循环下去了
// 1. 初始化条件
var num = 0;
// 2. 条件判断
while (num < 10) {
// 3. 要执行的代码
console.log('当前的 num 的值是 ' + num)
// 4. 自身改变
num = num + 1
}
是一个和 while
循环类似的循环
while
会先进行条件判断,满足就执行,不满足直接就不执行了
但是 do while
循环是,先不管条件,先执行一回,然后在开始进行条件判断
语法: do { 要执行的代码 } while (条件)
// 下面这个代码,条件一开始就不满足,但是依旧会执行一次 do 后面 {} 内部的代码
var num = 10
do {
console.log('我执行了一次')
num = num + 1
} while (num < 10)
和 while
和 do while
循环都不太一样的一种循环结构
道理是和其他两种一样的,都是循环执行代码的
语法: for (var i = 0; i < 10; i++) { 要执行的代码 }
// 把初始化,条件判断,自身改变,写在了一起
for (var i = 0; i < 10; i++) {
// 这里写的是要执行的代码
console.log(i)
}
// 控制台会依次输出 0 ~ 9
这个只是看起来不太舒服,但是用起来比较好用
在循环没有进行完毕的时候,因为我设置的条件满足,提前终止循环
比如:我要吃五个包子,吃到三个的时候,不能在吃了,我就停止吃包子这个事情
要终止循环,就可以直接使用 break
关键字
结束整个循环,break所在的循环完全结束了
for (var i = 1; i <= 5; i++) {
// 每循环一次,吃一个包子
console.log('我吃了一个包子')
// 当 i 的值为 3 的时候,条件为 true,执行 {} 里面的代码终止循环
// 循环就不会继续向下执行了,也就没有 4 和 5 了
if (i === 3) {
break
}
}
在循环中,把循环的本次跳过去,继续执行后续的循环
比如:吃五个包子,到第三个的时候,第三个掉地下了,不吃了,跳过第三个,继续吃第四个和第五个
跳过本次循环,就可以使用 continue
关键字
for (var i = 1; i <= 5; i++) {
// 当 i 的值为 3 的时候,执行 {} 里面的代码
// {} 里面有 continue,那么本次循环后面的代码就都不执行了
// 自动算作 i 为 3 的这一次结束了,去继续执行 i = 4 的那次循环了
if (i === 3) {
console.log('这个是第三个包子,掉地下了,我不吃了')
continue
}
console.log('我吃了一个包子')
}
对于 js
来说,函数就是把任意一段代码放在一个 盒子 里面
在我想要让这段代码执行的时候,直接执行这个 盒子 里面的代码就行
先看一段代码
// 这个是我们以前写的一段代码
for (var i = 0; i < 10; i++) {
console.log(i)
}
// 函数,这个 {} 就是那个 “盒子”
function fn() {
// 这个函数我们以前写的代码
for (var i = 0; i < 10; i++) {
console.log(i)
}
}
fn()
定义阶段就是我们把代码 放在盒子里面
我们就要学习怎么 放进去,也就是书写一个函数
我们有两种定义方式 声明式 和 赋值式
使用 function
这个关键字来声明一个函数
语法:
function fn() {
// 一段代码 函数体
}
// function: 声明函数的关键字,表示接下来是一个函数了
// fn: 函数的名字,我们自己定义的(遵循变量名的命名规则和命名规范)
// (): 必须写,是用来放参数的位置(一会我们再聊)
// {}: 就是我们用来放一段代码的位置(也就是我们刚才说的 “盒子”)
其实就是和我们使用 var
关键字是一个道理了
首先使用 var
定义一个变量,把一个函数当作值直接赋值给这个变量就可以了
语法:
var fn = function () {
// 一段代码
}
// 不需要在 function 后面书写函数的名字了,因为在前面已经有了
函数调用就是直接写 函数名()
就可以了
// 声明式函数
function fn() {
console.log('我是 fn 函数')
}
// 调用函数
fn()
// 赋值式函数
var fn2 = function () {
console.log('我是 fn2 函数')
}
// 调用函数
fn2()
虽然两种定义方式的调用都是一样的,但是还是有一些区别的
声明式函数: 调用可以在 定义之前或者定义之后
// 可以调用
fn()
// 声明式函数
function fn() {
console.log('我是 fn 函数')
}
// 可以调用
fn()
赋值式函数: 调用只能在 定义之后
// 会报错
fn()
// 赋值式函数
var fn = function () {
console.log('我是 fn 函数')
}
// 可以调用
fn()
我们在定义函数和调用函数的时候都出现过 ()
现在我们就来说一下这个 ()
的作用
就是用来放参数的位置
参数分为两种 形参 和 实参
// 声明式
function fn(行参写在这里) {
// 一段代码
}
fn(实参写在这里)
// 赋值式函数
var fn = function (行参写在这里) {
// 一段代码
}
fn(实参写在这里)
行参
就是在函数内部可以使用的变量,在函数外部不能使用
每写一个单词,就相当于在函数内部定义了一个可以使用的变量(遵循变量名的命名规则和命名规范)
多个单词之间以 ,
分隔
// 书写一个参数
function fn(num) {
// 在函数内部就可以使用 num 这个变量
}
var fn1 = function (num) {
// 在函数内部就可以使用 num 这个变量
}
// 书写两个参数
function fun(num1, num2) {
// 在函数内部就可以使用 num1 和 num2 这两个变量
}
var fun1 = function (num1, num2) {
// 在函数内部就可以使用 num1 和 num2 这两个变量
}
如果只有行参的话,那么在函数内部使用的值个变量是没有值的,也就是 undefined
行参的值是在函数调用的时候由实参决定的
实参
在函数调用的时候给行参赋值的
也就是说,在调用的时候是给一个实际的内容的
function fn(num) {
// 函数内部可以使用 num
}
// 这个函数的本次调用,书写的实参是 100
// 那么本次调用的时候函数内部的 num 就是 100
fn(100)
// 这个函数的本次调用,书写的实参是 200
// 那么本次调用的时候函数内部的 num 就是 200
fn(200)
函数内部的行参的值,由函数调用的时候传递的实参决定
多个参数的时候,是按照顺序一一对应的
function fn(num1, num2) {
// 函数内部可以使用 num1 和 num2
}
// 函数本次调用的时候,书写的参数是 100 和 200
// 那么本次调用的时候,函数内部的 num1 就是 100,num2 就是 200
fn(100, 200)
行参比实参少
因为是按照顺序一一对应的
行参少就会拿不到实参给的值,所以在函数内部就没有办法用到这个值
function fn(num1, num2) {
// 函数内部可以使用 num1 和 num2
}
// 本次调用的时候,传递了两个实参,100 200 和 300
// 100 对应了 num1,200 对应了 num2,300 没有对应的变量
// 所以在函数内部就没有办法依靠变量来使用 300 这个值
fn(100, 200, 300)
行参比实参多
因为是按照顺序一一对应的
所以多出来的行参就是没有值的,就是 undefined
function fn(num1, num2, num3) {
// 函数内部可以使用 num1 num2 和 num3
}
// 本次调用的时候,传递了两个实参,100 和 200
// 就分别对应了 num1 和 num2
// 而 num3 没有实参和其对应,那么 num3 的值就是 undefined
fn(100, 200)
return
返回的意思,其实就是给函数一个 返回值 和 终断函数当我开始执行函数以后,函数内部的代码就会从上到下的依次执行
必须要等到函数内的代码执行完毕
而 return
关键字就是可以在函数中间的位置停掉,让后面的代码不在继续执行
function fn() {
console.log(1)
console.log(2)
console.log(3)
// 写了 return 以后,后面的 4 和 5 就不会继续执行了
return
console.log(4)
console.log(5)
}
// 函数调用
fn()
函数调用本身也是一个表达式,表达式就应该有一个值出现
现在的函数执行完毕之后,是不会有结果出现的
// 比如 1 + 2 是一个表达式,那么 这个表达式的结果就是 3
console.log(1 + 2) // 3
function fn() {
// 执行代码
}
// fn() 也是一个表达式,这个表达式就没有结果出现
console.log(fn()) // undefined
return
关键字就是可以给函数执行完毕一个结果
function fn(a) {
// 执行代码
return 100
}
// 此时,fn() 这个表达式执行完毕之后就有结果出现了
console.log(fn()) // 100
return
关键把任何内容当作这个函数运行后的结果js
代码的编译和执行js
是一个解释型(脚本)语言,就是在代码执行之前,先对代码进行通读和解释,然后在执行代码js
代码在运行的时候,会经历两个环节 解释代码 和 执行代码因为是在所有代码执行之前进行解释,所以叫做 预解析(预解释)
需要解释的内容有两个
var
关键字
看下面一段代码
fn()
console.log(num)//undefined
function fn() {
console.log('我是 fn 函数')
console.log(a)//undefined
var a = 200;
}
var num = 100
经过预解析之后可以变形为(声明提升)
function fn() {
var a;
console.log('我是 fn 函数')
console.log(a)
var a = 200
}
var num
fn()
console.log(num)
num = 100
赋值式函数会按照 var
关键字的规则进行预解析
全局作用域是最大的作用域
在全局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可以在任何地方使用
页面打开的时候,浏览器会自动给我们生成一个全局作用域 window
这个作用域会一直存在,直到页面关闭就销毁了
// 下面两个变量都是存在在全局作用域下面的,都是可以在任意地方使用的
var num = 100
var num2 = 200
局部作用域就是在全局作用域下面有开辟出来的一个相对小一些的作用域
在局部作用域中定义的变量只能在这个局部作用域内部使用
在 JS
中只有函数能生成一个局部作用域,别的都不行
每一个函数,都是一个局部作用域
// 这个 num 是一个全局作用域下的变量 在任何地方都可以使用
var num = 100
function fn() {
// 下面这个变量就是一个 fn 局部作用域内部的变量
// 只能在 fn 函数内部使用
var num2 = 200
}
fn()
当我想获取一个变量的值的时候,我们管这个行为叫做 访问
获取变量的规则:
var num = 100
function fn() {
var num2 = 200
function fun() {
var num3 = 300
console.log(num3) // 自己作用域内有,拿过来用
console.log(num2) // 自己作用域内没有,就去上一级,就是 fn 的作用域里面找,发现有,拿过来用
console.log(num) // 自己这没有,去上一级 fn 那里也没有,再上一级到全局作用域,发现有,直接用
console.log(a) // 自己没有,一级一级找上去到全局都没有,就会报错
}
fun()
}
fn()
变量的访问规则 也叫做 作用域的查找机制
作用域的查找机制只能是向上找,不能向下找
function fn() {
var num = 100
}
fn()
console.log(num) // 发现自己作用域没有,自己就是全局作用域,没有再上一级了,直接报错
当你想给一个变量赋值的时候,那么就先要找到这个变量,在给他赋值
变量赋值规则:
function fn() {
num = 100
}
fn()
// fn 调用以后,要给 num 赋值
// 查看自己的作用域内部没有 num 变量
// 就会向上一级查找
// 上一级就是全局作用域,发现依旧没有
// 那么就会把 num 定义为全局的变量,并为其赋值
// 所以 fn() 以后,全局就有了一个变量叫做 num 并且值是 100
console.log(num) // 100
什么是递归函数
在编程世界里面,递归就是一个自己调用自己的手段
递归函数: 一个函数内部,调用了自己,循环往复
// 下面这个代码就是一个最简单的递归函数
// 在函数内部调用了自己,函数一执行,就调用自己一次,在调用再执行,循环往复,没有止尽
function fn() {
fn()
}
fn()
其实递归函数和循环很类似
需要有初始化,自增,执行代码,条件判断的,不然就是一个没有尽头的递归函数,我们叫做 死递归(爆栈)
我们先在用递归函数简单实现一个效果
需求: 求 1 至 5 的和
开始书写,写递归函数先要写结束条件(为了避免出现 “死递归”)
function add(n) {
// 传递进来的是 1
// 当 n === 5 的时候要结束
if (n === 5) {
return 5
}
}
add(1)
再写不满足条件的时候我们的递归处理
function add(n) {
// 传递进来的是 1
// 当 n === 5 的时候要结束
if (n === 5) {
return 5
} else {
// 不满足条件的时候,就是当前数字 + 比自己大 1 的数字
return n + add(n + 1)
}
}
add(1)简单了解对象
给按钮设置id为btn
var fn = function(){}
fn()
//点击事件
btn.onclick = function(){
}
给输入框设置id为ipt
//内容改变事件
ipt.onchange = function(){
}
对象是一个复杂数据类型
其实说是复杂,但是没有很复杂,只不过是存储了一些基本数据类型的一个集合.o
var obj = {
num: 100,
str: 'hello world',
boo: true
}
这里的 {}
和函数中的 {}
不一样
函数里面的是写代码的,而对象里面是写一些数据的
对象就是一个键值对的集合
{}
里面的每一个键都是一个成员,属性
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一些数据放在一个对象里面,那么他们就互不干扰了
其实就是我们准备一个房子,把我们想要的数据放进去,然后把房子的地址给到变量名,当我们需要某一个数据的时候,就可以根据变量名里面存储的地址找到对应的房子,然后去房子里面找到对应的数据obj.num
// 创建一个空对象
var obj = {}
// 像对象中添加成员
obj.name = 'Jack'
obj.age = 18
// 创建一个空对象
var obj = new Object()
// 向对象中添加成员
obj.name = 'Rose'
obj.age = 20
Object是
js` 内置给我们的构造函数,用于创建一个对象使用的
构造函数就是一个普通的函数,但是有自己的特征和用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