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小项与最大项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16日


前文已经提及最小项、最小项之和式和最简与或式,本文从正式定义出发,帮助大家进一步理解和应用最小项、最大项和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1.最小项

n n n变量逻辑函数中,由所有 n n n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而组成的乘积项(与项)称为最小项。

m i m_i mi?表示最小项,序号 i i i的值就是使 m i m_i mi?为1的变量取值组合对应的十进制数,范围为 0 ~ 2 n ? 1 0\sim 2^n-1 02n?1。三变量函数的最小项如表1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2.最大项

n n n变量逻辑函数中,由所有 n n n个变量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而组成的相加项(或项)称为最大项。

M i M_i Mi?表示最大项,序号 i i i的值就是使 M i M_i Mi?为0的变量取值组合对应的十进制数,范围为 0 ~ 2 n ? 1 0\sim 2^n-1 02n?1。三变量函数的最大项如表2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3.最小项与最大项的性质

根据最小项和最大项的定义,可分别归纳出4条性质,把它们放在一起,便于对比记忆。为帮助理解,本文对每一个性质拟定了一个非正式标题(提纲),正式使用时不必引用。

①唯一性:在逻辑函数输入变量任何取值下必有一个最小项,且仅有一个最小项的值为1;在逻辑函数输入变量任何取值下必有一个最大项,且仅有一个最大项的值为0

这个性质也可以描述为:逻辑函数的任一个最小项,必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取值组合,使该最小项的值为1;逻辑函数的任一个最大项,必有一个且只有一个取值组合,使该最大项的值为0。(这个取值组合对应的十进制数就是最小项或最大项的序号。)

②整体性: n n n变量全体最小项之和为1 n n n变量全体最大项之积为0

③互异性: n n n变量任意两个最小项之积恒为0 n n n变量任意两个最大项之和恒为1

解释:最小项是乘积项,有且仅有一个变量取值组合使其值为1,那么对确定的变量值,任意两个最小项之积必为0;同理,任意两个最大项之和必为1。

④相邻性:相邻两个最小项之和可以合并成一项,并取消一个因子;相邻两个最大项之积可以合并成一项,并取消一个因子

此外,由最小项和最大项的定义以及摩根定理,可推出最小项和最大项的关系:

二者的关系:同变量下同序号的最小项和最大项互反,即
m i = M  ̄ i ; ??? M i = m  ̄ i ; ??? m i + M i = 1 m_i=\overline{M}_i;~~~M_i=\overline{m}_i;~~~m_i+M_i=1 mi?=Mi?;???Mi?=mi?;???mi?+Mi?=1

4.逻辑函数的两种标准形式

⑴最小项之和式

把逻辑函数化成若干个最小项之和的形式,称为最小项之和式,又称为标准与或式。其基本原理,真值表一文已经分析过。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以表3所示真值表为例,可直接写出最小项之和式:
F = m 1 + m 4 + m 5 + m 6 + m 7 F=m_1+m_4+m_5+m_6+m_7 F=m1?+m4?+m5?+m6?+m7?
Σ m \Sigma m Σm型表示为
F = Σ m ( 1 , 4 , 5 , 6 , 7 ) F=\Sigma m(1,4,5,6,7) F=Σm(1,4,5,6,7)
也可写成变量型,即
F = A  ̄ ? B  ̄ C + A B  ̄ ? C  ̄ + A B  ̄ C + A B C  ̄ + A B C F=\overline{A}\cdot \overline{B}C+A\overline{B}\cdot \overline{C}+A\overline{B}C+AB\overline{C}+ABC F=A?BC+AB?C+ABC+ABC+ABC

⑵最大项之积式

把逻辑函数化成若干个最大项之积的形式(或者说一个或与逻辑式中,所有的或项均为最大项),称为最大项之积式,又称为标准或与式。

还以表3为例,求最大项之积式。显然,函数值为0的三行代表该函数的三个有效最大项,即
F = M 0 M 2 M 3 = ∏ M ( 0 , 2 , 3 ) F=M_0M_2M_3=\mathrm{∏}M(0,2,3) F=M0?M2?M3?=M(0,2,3)

用变量型表示为
F = ( A + B + C ) ( A + B  ̄ + C ) ( A + B  ̄ + C  ̄ ) F=(A+B+C)(A+\overline{B}+C)(A+\overline{B}+\overline{C}) F=(A+B+C)(A+B+C)(A+B+C)

⑶两种形式的关系

一个逻辑函数 F F F既可以用最小项之和式表示,也可用最大项之积式表示,它们实际上是分别从正、反两个方面描述了该函数。

由表3的例子可知,同一函数的最小项之和式和最大项之积式的序号互为补集,即
F = ∑ i m i = ∏ k ≠ i M k F=\sum_i{m_i}=\prod_{k\ne i}{M_k} F=i?mi?=k=i?Mk?

所以,只要求出两种标准形式中一个,另一个可直接写出。这一关系既能从真值表看出,也可以进行一般意义上的推理。

F F F n n n变量函数,$ F=\sum_i{m_i} , , i 是 是 F 所包含最小项的序号, 所包含最小项的序号, 所包含最小项的序号,k 表示 表示 表示n$变量其他所有最小项的序号,则根据最小项的性质
∑ i m i + ∑ k ≠ i m k = 1 \sum_i{m_i}+\sum_{k\ne i}{m_k}=1 i?mi?+k=i?mk?=1

∵ F + F  ̄ = 1 \because F+\overline{F}=1 F+F=1

∴ F  ̄ = ∑ k ≠ i m k \therefore \overline{F}=\sum_{k\ne i}{m_k} F=k=i?mk?

由摩根定理及最小项与最大项的关系,对上述反函数再求反,得
F = ∑ k ≠ i m k  ̄ = ∏ k ≠ i m  ̄ k = ∏ k ≠ i M k F=\overline{\sum_{k\ne i}{m_k}}=\prod_{k\ne i}{\overline{m}_k}=\prod_{k\ne i}{M_k} F=k=i?mk??=k=i?mk?=k=i?Mk?

综合题★★★

题1 将下列函数分别表示成最小项之和和最大项之积的形式
F ( A , B , C , D ) = ( A  ̄ + B C ) ( B  ̄ + C  ̄ D ) F\left( A,B,C,D \right) =(\overline{A}+BC)(\overline{B}+\overline{C}D) F(A,B,C,D)=(A+BC)(B+CD)

解析:先求最小项之和式
F ( A , B , C , D ) = A  ̄ ? B  ̄ + A  ̄ ? C  ̄ D = A  ̄ ? B  ̄ ( C  ̄ ? D  ̄ + C  ̄ D + C D  ̄ + C D ) + A  ̄ B C  ̄ D = m 0 + m 1 + m 2 + m 3 + m 5 = Σ m ( 0 , 1 , 2 , 3 , 5 ) \begin{aligned} F\left( A,B,C,D \right) &=\overline{A}\cdot \overline{B}+\overline{A}\cdot \overline{C}D \\ &=\overline{A}\cdot \overline{B}(\overline{C}\cdot \overline{D}+\overline{C}D+C\overline{D}+CD)+\overline{A}B\overline{C}D \\ &=m_0+m_1+m_2+m_3+m_5\\ &=\Sigma m(0,1,2,3,5) \end{aligned} F(A,B,C,D)?=A?B+A?CD=A?B(C?D+CD+CD+CD)+ABCD=m0?+m1?+m2?+m3?+m5?=Σm(0,1,2,3,5)?

故,最大项之积式为
F ( A , B , C , D ) = ∏ M ( 4 , 6 , 7 ) F\left( A,B,C,D \right) =\mathrm{∏}M(4,6,7) F(A,B,C,D)=M(4,6,7)

注:第一步求出与或表达式之后,也可通过列真值表或画卡诺图的方法求最小项和或最大项积(特别是变量比较多的情况下,比代数法更简洁)。

题2 已知逻辑函数
Y = F ( A , B , C ) = B  ̄ + C  ̄ + A  ̄ + B  ̄ + A  ̄ + C  ̄  ̄ Y=F\left( A,B,C \right) =\overline{\overline{\overline{B}+C}+\overline{\overline{A}+B}+\overline{\overline{A}+C}} Y=F(A,B,C)=B+C?+A+B?+A+C??
Y Y Y的最小项之和式、最简与或式和最简或与式。

解析:由原式易得反函数
Y  ̄ = B  ̄ + C  ̄ + A  ̄ + B  ̄ + A  ̄ + C  ̄ = B C  ̄ + A B  ̄ + A C  ̄ = A B  ̄ + B C  ̄ \begin{aligned} \overline{Y}&=\overline{\overline{B}+C}+\overline{\overline{A}+B}+\overline{\overline{A}+C}\\ &=B\overline{C}+A\overline{B}+A\overline{C}\\ &=A\overline{B}+B\overline{C} \end{aligned} Y?=B+C?+A+B?+A+C?=BC+AB+AC=AB+BC?

则最简或与式为
Y = A B  ̄ + B C  ̄  ̄ = ( A  ̄ + B ) ( B  ̄ + C ) Y=\overline{A\overline{B}+B\overline{C}}=(\overline{A}+B)(\overline{B}+C) Y=AB+BC?=(A+B)(B+C)

将上式展开,得最简与或式
Y = A  ̄ ? B  ̄ + B C Y=\overline{A}\cdot \overline{B}+BC Y=A?B+BC
进一步求最小项之和式(方法不唯一)
Y = A  ̄ ? B  ̄ ( C + C  ̄ ) + ( A + A  ̄ ) B C = Σ m ( 0 , 1 , 3 , 7 ) \begin{aligned} Y&=\overline{A}\cdot \overline{B}(C+\overline{C})+(A+\overline{A})BC\\ &=\Sigma m(0,1,3,7) \end{aligned} Y?=A?B(C+C)+(A+A)BC=Σm(0,1,3,7)?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hiworld2014/article/details/135590263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