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日志·明统系列·攻山西之战

发布时间:2024年01月23日

?目录

背景

推向纵深

过程分解

后记


背景


明初,明军与元军在中原和西北广大区域内进行了战略决战(较激烈的如太原之战<中原骑兵首次与蒙古骑兵大规模交锋>、定西之战<明元之间首次大规模野战>等),经过连续多次轰轰烈烈的北伐战争,元朝灭亡,二百年之中原、四百年之幽燕、五百年之宁夏、六百年之辽东河西再次回到中原王朝,千年之久的云南纳入版图并有效控制。

徐达在攻占大都路之后,改为北平府,置六卫之师镇守,此后依山(燕山)傍水(渤海)建关,名山海关。

相信你有所耳闻:

先取山东,撤其屏蔽;旋师河南,断其羽翼;拔潼关而守之,据其户槛,天下形势,入我掌握,然后进兵元都,则彼势孤援绝,不战可克。既克其都,鼓行而西,云中、九原以及关陇可席卷而下。

?这是当时统一中国的大战略、最优蓝图。

一系列战役层次布局的背后,有一位卓越的军事家战略家在俯瞰全局,他根据当时元朝在中原、西北的兵力部署以及各部之间的关系和各部内部的政治倾向、军事实力,认为元建都百年,城守必固,若悬师深入,不能即破,顿于坚城之下,粮饷不继,援兵四集,进不得战,退无所据,必然陷入被动之中。为此,他提出稳扎稳打,渐次推进的北伐战略,如是也。

明北伐灭元之战是一个战略决策和战争经过基本吻合的典型战例,显示了朱元璋卓越的用兵才能和驾驭将帅的能力。

能赢的重要前提是要抓住几个主线方向、先后顺序、重要环节,他抓住了。

推向纵深

下文将要提到的山西之战,正是在攻克元大都并平定附近州县之后,大军南下准备平定山西。攻克大都之后,北方之山东、河南、河北等地尽入明军之手,尤其是元主北逃,使整个北伐战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困据秦晋的元地主武装集团,完全陷入了群龙无首的境地。朱元璋在得到徐达大军攻下大都的消息以后,不失时机地命其转入下一个战略阶段。

不能忽略的是,虽然元廷腐朽,但散落在全国各地的元军依然有数十万,保有相当实力,上都、山西、西北、辽东、云南、四川等地依然时刻压迫明朝,没错,请看后续。

过程分解

按朱元璋制定的路线,此时已处在攻克大都之后的节点上(元顺帝逃到上都开平城),那么下一步的首要任务就是北伐大军南下攻晋,与潼关守军(拔潼关而守之,此时已克潼关,据险而守)、河南的明军形成掎角之势、南北对进,即可全面拿下山西。

我们可以预测到的结果就是,南北夹击太原,山西平定,北元残余势力被迫溃走,那么来看看实际过程及结果是不是这样的。

行动之前,明军派遣元廷之前的尚书前往太原招降扩廓,结果没有成功。

洪武元年八月初,明军攻克河北、大都后,明太祖于八月十五日命都督副使孙兴祖、都督佥

事华云龙留守北平府,为攻取山西做准备,命征虏大将军徐达、副将军常遇春挥师西向,攻取山西,同时,命冯胜、偏将军汤和由河南渡河北向,以策应攻晋主力

八月二十日,徐达命右丞薛显、参政傅友德统领一路大军西出居庸关偷袭大同,二十四天后,抓回了将领官员等三十四人。

九月二十七日,徐达派遣副将常遇春、参政傅友德率先开拔前往山西。

十月十一日,北平周围残余势力被徐达全部平定,明军主力开始前往山西。北路由徐达亲自领军,一路连克保定真定(今河北正定)、井陉、平定、寿阳。此时扩廓帖木儿已出雁门关,正准备取到保安州攻北平。

徐达根据客观形势的变化,及时制定了攻取山西的战略方针,指出:“王保保(即扩廓帖木儿)率师远出,太原必虚,北平孙都督(孙兴祖)总六卫之师,足以镇御,我与尔等乘其不备,直抵太原,倾其巢穴,则彼进不得战,退无所依,此兵法所谓批亢捣虚也。若彼还军救太原,则已为我牵制,进退失利,必成擒矣。”

遂分兵两路,北路作为主力,经太行山麓的井陉突进山西,直扑敌人的大后方,径取太原,南路作为策应,由河南北向,形成南北合围之势,最终会师太原。

这样一来,便将战场自然而然的转移到了太原。

徐达这招“后发制人”非常漂亮,他比王保保动身晚,却在王保保尚未到达大都之前,抢先一步杀到了太原。原因是王保保走的是距离比较远的“弓背路”,而徐达走的是以迂为直的“弓弦路”,速度自然快得多。

十一月二十三日,大军进抵榆次(今山西晋中)徐达遣使督促冯胜令南路军迅速北进,夹击太原。接到徐达迅速北进的命令,南路军遂日夜兼程北进。南路由冯胜、汤和率师于十月渡河北上,相继攻克武陟(今属河南)、怀庆(今河南沁阳)。然后进入太行山,继续北向攻打泽州(今山西晋城) ,元平章贺宗哲弃城逃走,冯胜留少量兵力驻守泽州,在十月初十攻占了晋南重镇潞州(长治)。

扩廓帖木儿率军进至保安州,获悉明军西攻太原,率领前锋万余骑兵急行军一千余里回救,两军在太原附近遭遇

徐达率兵夜袭,大败元军,扩廓帖木儿万余骑兵丧失殆尽,仅带十八骑逃走,常遇春连夜追击150多里没有追上,随即返回。

明军于十二月初一日攻取太原,乘胜分兵取平遥介休、盂州(今山西盂县)、管州(今山西静乐)等地。

南路军于洪武二年(1369年)元月初五日与徐达会师太原。十九日,命常遇春攻取大同,二月初七日明军进抵城下,元守将弃城而逃,遂克大同,历时5个月山西全境归明。

(有没有好奇李文忠此时在干啥?哈哈,他也在干大事)

后记


元中原残部,从此被逼到陕、甘一隅,为明军围歼陕、甘之敌提供了机会,此时盘据在陕甘方面的尚有李思齐、张思道等军阀武装十余万人。

从整个北伐过程来看,此次战役非同小可,上承燕云之地、下启关陇,战略意义非凡,此战之后,明军(北伐军,因为与此同时南方多路正在南征两广,形成多线作战之势)将方向指向西北,转而平定西北。

在平定山西之后,洪武二年(1369年)二月,朱元璋诏修《元史》,上谕廷臣曰:“近克元都,得元《十三朝实录》,元虽亡国,事当记载,况史纪成败、示劝惩不可废也。

彼时,南方广西、广东全部被南征大军平定,徐达按原先制定好的路线挥师西进(鼓行而西,略定陕甘)进驻河东,派常遇春、冯胜率先攻打关中,三月六日,明军控制奉元路,改奉元路为西安府...

...

后续请关注下集~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HYZX_9987/article/details/135763354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