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网络重要特征是数字化、网络化、信息化。
第一阶段:美苏冷战时期,美国为了防止指挥系统失灵,美国国防部(ARPA)所以设计出分散的指挥系统,也就是ARPAnet网(阿帕网) 为了实现不同网络的互联,出现了互联网,1983年之后选用TCP/IP协议,之后就出现了因特网
第二阶段:三级结构的因特网(1985年)
第三阶段:多层次ISP(因特网服务提供商)结构的因特网
由于第二阶段的因特网满足不了需要,美国决定把主干网交给一些私人公司来经营,我们交的网费就是给ISP交的,他们给我们提供接入服务。
互联网交换点(IXP):可以更有效的利用网络资源。
核心部分:指的就是让计算机通信的网络
边缘部分:接入到因特网这些计算机
数据交换的方式有三种:
电路交换
报文交换
分组交换:
计算机网络的定义:一些互相连接的、自治的计算机的集合。
新的理解 不单单从网络的覆盖范围分局域网和广域网,而且还要看应用了什么技术,如果应用了广域网的技术就是广域网,应用了局域网的技术就是局域网。
通信子网和资源子网的划分是以功能为依据的。这里说的功能,可以理解为ISO/OSI模型(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中的不同层次(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其中,通信子网对应于低三层(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资源子网对应于高三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通信子网由各种网络通信设备(如我们熟悉的路由器、交换机)和通信线路组成,负责数据传输;资源子网由计算机、外部设备(如打印机)组成,负责处理数据。
接入网:骨干网络到用户终端之间的所有设备。
速率(数据传输率或比特率或数据率) 连接在计算机网络上的主机在数字信道上传送数据位数的速率。
带宽 用来表示网络的通信线路传送数据的能力,通常是指单位时间内从网络中的某一点到另一点所能通过的"最高数据率"。单位是"比特每秒"。
吞吐量:通过某个网络设备的数据量
时延
时延带宽积
往返时间(RTT) 从发送方发送数据开始,到发送方收到接收方确认。
利用率
应用层 :能够产生网络流量能够和用户交互的应用程序。
表示层: 加密 压缩 开发人员
会话层 :服务和客户端建立会话 可以查木马(监视你的电脑) 和病毒不同 它是消耗你的电脑资源 命令 netstat -nb
传输层 :可靠传输 不可靠传输 流量控制
网络层 :IP地址编址 选择最佳路径
数据链路层: 数据如何封装 添加物理层地址(MAC)
物理层 :电压 接口标准
网络安全和OSI参考模型
1、物理层安全
2、链路层安全 ADSL 无线AP密码
3、 网络层安全 通过设置IP是否可以访问外网
4、 应用层安全 SQL注入漏洞 上传漏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