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列表(list)是一种有序和可更改的集合,列表中允许存在重复的成员。
创建空列表
在Python中[]
表示一个空列表。比如:
a = []
print(type(a)) # <class 'list'>
print(a) # []
还可以通过list()
的方式来创建一个空列表,比如:
a = list()
print(type(a)) # <class 'list'>
print(a) # []
创建非空列表
创建列表时可以在[]
中设置列表的初始值。比如:
a = [1, 2, 3, 4, 5]
print(type(a)) # <class 'list'>
print(a) # [1, 2, 3, 4, 5]
需要注意的是,列表可以存放不同类型的元素。比如:
a = [1, 'hello', [2, 3, 4]]
print(type(a)) # <class 'list'>
print(a) # [1, 'hello', [2, 3, 4]]
使用append方法可以在列表末尾新增一个元素。
比如:
a = [1, 2, 3, 4]
a.append('2024')
a.append('dragon year')
print(a) # [1, 2, 3, 4, '2024', 'dragon year']
使用insert方法可以指定下标位置新增元素。比如:
a = [1, 2, 3, 4]
a.insert(1, 5)
a.insert(10, 'hello')
print(a) # [1, 5, 2, 3, 4, 'hello']
说明一下:
使用pop方法可以删除列表最末尾的元素。
比如:
a = [1, 2, 3, 4]
a.pop()
print(a) # [1, 2, 3]
使用pop方法还可以删除指定下标位置的元素。
比如:
a = [1, 2, 3, 4]
a.pop(1)
print(a) # [1, 3, 4]
使用remove方法可以指定删除列表中特定值的元素。
比如:
a = [1, 2, 3, 4]
a.remove(1)
print(a) # [2, 3, 4]
如果列表中存在多个特定值的元素,那么remove方法只删除其中首次出现的元素。
比如:
a = [1, 2, 3, 4, 1]
a.remove(1)
print(a) # [2, 3, 4, 1]
使用 in 和 not in 操作符能够判断某个元素是否在列表中存在。
比如:
a = [1, 2, 3, 4]
print(1 in a) # True
print(5 in a) # False
print(1 not in a) # False
print(5 not in a) # True
使用index方法也可以判断某个元素在列表中是否存在。比如:
a = [1, 2, 3, 4]
print(a.index(1)) # 0
# print(a.index(5)) # 不存在,抛异常
说明一下:
这个就不用代码演示了,与C/C++中数组的使用差不多,说明一下即可:
[]
可以读取以及修改指定下标元素的值平时我们所说的下标都是从 0 开始的,而在Python中下标是可以取负数的,我们称之为负索引,负索引其实就是从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往前,以此为-1,-2,-3…
比如:
a = [1, 2, 3]
索引: 0 1 2
负索引: -3 -2 -1
如果想要访问列表的最后一个元素,直接指定下标为-1即可。比如:
a = [1, 2, 3, 4]
print(a[-1])
可以使用for循环和while循环,都是比较简单的,这里我们说一下for循环的使用。
Python中for循环可以直接遍历一个可迭代对象。比如:
a = [1, 2, 3, 4]
for i in a:
print(i)
需要注意的是,上面这个方法对循环变量修改不会影响列表中变量的值。比如:
a = [1, 2, 3, 4]
for i in a:
print(i)
i += 10 # 不会影响列表中的元素值
print(a) # [1, 2, 3, 4]
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for循环遍历列表元素下标,然后以下标的方式依次遍历列表中的元素。比如:
a = [1, 2, 3, 4]
for i in range(len(a)):
print(a[i])
以这种方式访问列表中的元素,可以修改列表中元素的值。比如:
a = [1, 2, 3, 4]
for i in range(len(a)):
print(a[i])
a[i] += 10 # 会影响列表中的元素值
print(a) # [11, 12, 13, 14]
[起始下标 : 结束下标] (前闭后开)
以[起始下标 : 结束下标]
可以从列表中提取出,从起始下标到结尾下标前一个元素的子列表。比如:
a = [1, 2, 3, 4]
print(a[1:3]) # [2,3]
切片时省略边界
提取子列表的过程也叫做切片的过程,以[起始下标 : 结束下标]
的方式切片时可以忽略起始和结束下标。
[起始下标 : ]
的方式进行切片,则子列表中的元素包括起始下标的元素及其后续元素[ : 结束下标]
的方式进行切片,则子列表中的元素包括结束下标之前的所有元素[ : ]
的方式进行切片,则子列表中的元素包括原列表中的所有元素切片示例:
a = [1, 2, 3, 4]
print(a[1:]) # [2, 3, 4]
print(a[:2]) # [1, 2]
print(a[:-1]) # [1, 2, 3]
print(a[:]) # [1, 2, 3, 4]
切片时指定步长
以起始下标 : 结束下标 : 步长
的方式切片可以指定步长,每访问一个元素后下标自增几步。比如:
a = [1, 2, 3, 4, 5, 6, 7, 8, 9, 0]
print(a[::1]) # [1, 2, 3, 4, 5, 6, 7, 8, 9, 0]
print(a[::2]) # [1, 3, 5, 7, 9]
print(a[1:-1:2]) # [2, 4, 6, 8]
切片时指定的步长也可以为负数,这时表示从后往前提取元素。比如:
a = [1, 2, 3, 4, 5, 6, 7, 8, 9, 0]
print(a[::-1]) # [0, 9, 8, 7, 6, 5, 4, 3, 2, 1]
print(a[::-2]) # [0, 8, 6, 4, 2]
切片时下标越界问题
如果切片时下标超出了有效范围,执行程序后不会抛异常,而是尽可能的把符合要求的元素提取出来。比如:
a = [1, 2, 3, 4, 5, 6, 7, 8, 9, 0]
print(a[1:20]) # [2, 3, 4, 5, 6, 7, 8, 9, 0]
使用 + 可以把两个列表拼接到一起。比如:
a = [1, 2, 3]
b = [4, 5, 6]
c = a + b
print(a) # [1, 2, 3]
print(b) # [4, 5, 6]
print(c) # [1, 2, 3, 4, 5, 6]
使用 += 把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列表的后面。比如:
a = [1, 2, 3]
b = [4, 5, 6]
a += b
print(a) # [1, 2, 3, 4, 5, 6]
print(b) # [4, 5, 6]
使用extend方法也可以把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列表的末尾。
比如:
a = [1, 2, 3]
b = [4, 5, 6]
a.extend(b)
print(a) # [1, 2, 3, 4, 5, 6]
print(b) # [4, 5, 6]
说明一下:
+= 和extend方法都可以将一个列表拼接到另一个列表的末尾,但是使用extend方法更高效
列表操作 | 方式 |
---|---|
子列表提取 | thislist [start : end : step] (左闭右开) |
列表检查 | in 和 not in |
列表拼接 | + 和 += |
列表长度 | len() |
成员函数 | 功能 |
---|---|
clear | 清空列表 |
copy | 复制列表 |
append | 在列表末尾追加一个元素 |
insert | 在列表指定位置添加元素 |
extend | 将子列表或任何可迭代的对象添加到当前列表的末尾 |
pop | 删除指定位置的元素(默认是尾元素) |
remove | 删除指定值的元素(首次出现) |
index | 返回指定值的元素下标(首次出现) |
count | 返回具有指定值的元素个数 |
reverse | 反转列表中元素值的顺序 |
sort | 对列表中元素进行排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