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技术之分布式非集中式结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

什么是非集中式结构?

  • 在非集中式结构中,服务的执行和数据的存储被分散到不同的服务器集群,服务器集群间通过消息传递进行通信和协调。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在非集中式结构中,没有中央服务器和节点服务器之分,所有的服务器地位都是平等(对等)的,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众生平等”。这样一来,相比于集中式结构,非集中式结构就降低了某一个或者某一簇计算机集群的压力,在解决了单点瓶颈和单点故障问题的同时,还提升了系统的并发度,比较适合大规模集群的管理。

介绍 3 种典型的非集中式架构系统,包括 Akka 集群、Redis 集群和 Cassandra 集群,来深入理解非集中式架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Akka 集群

  • Akka 框架基于 Actor 模型,提供了一个用于构建可扩展的、弹性的、快速响应的应用程序的平台。其中,Actor 是一个封装了状态和行为的对象,它接收消息并基于该消息执行计算。Actor 之间互相隔离,不共享内存,但 Actor 之间可通过交换消息(mail)进行通信(每个 Actor 都有自己的 MailBox)。

  • 比如,在分布式系统中,一个服务器或一个节点可以视为一个 Actor,Actor 与 Actor 之间采用 mail 进行通信,Actor 发送的 Mail 消息会存储在接收方的 MailBox 中。默认情况下,接收方按照 mail 到达的先后顺序,从 MailBox 中提取 mail 消息,并进行相应的计算处理。如下图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ctor 模型为系统并发度提供了非常好的解决方案,且是一个异步的、非阻塞的、高性能的事件驱动编程模型。Akka 集群充分利用了 Actor 模型的优势,提供了一个非集中式架构的集群管理模块,用来构建可扩展的、弹性的分布式应用程序。Akka 集群负责 Actor 模型底层的节点管理,包括故障检测、节点加入 / 退出集群等。也就是说,Akka 集群为 Actor 模型提供了一个可容错、去中心化的节点集群管理系统,来保证 Actor 的运行和 Actor 之间的通信。

  • Akka 集群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分布式集群管理系统。一个集群由多个节点组成,每个节点都可以进行数据处理和任务执行,节点之间均可进行通信。节点有 Leader 节点和非 Leader 节点之分。与非 Leader 节点相比,Leader 节点只是增加了负责节点的加入和移除集群的功能,所以并不会影响非集中式结构中节点的平等关系。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kka 集群的两个重点是数据传输和集群组建及管理,所以接下来将从这两个方面介绍 Akka 集群。

    • 数据传输。在 Akka 集群中,节点是对等的,也就是说每个节点是可以并发处理的,因此必然存在数据传输和一致性的问题。
      • 比如,我们要针对数据进行操作,将 X=1 修改为 X=2。现在集群中节点 1 进行了修改使得 X=2,但其他节点上还是 X=1,因此节点 1 需要将 X=2 的消息告知其他节点,以保证最终集群中所有节点上均为 X=2。其实,这个问题就是分布式共识问题, PoW、PoS 和 DPoS 三种达成共识的方法。
      • Akka 集群主要采用的是谁的时间戳最新(也就是数据最新),就以谁为准的原则。在这里我要重点与你讲述的是,如何将 X=2 这个消息传输给集群中的每个节点。
      • Akka 集群采用了Gossip 协议,该协议是最终一致性协议。它的原理是每个节点周期性地从自己维护的集群节点列表中,随机选择 k 个节点,将自己存储的数据信息发给这 k 个节点,接收到该信息的节点采用前面讲的共识原则,对收到的数据和本地数据进行合并,这样迭代几个周期后,集群中所有节点上的数据信息就一致了。这就好比我们生活中的“谣言传播”一样,用户 A 告诉用户 B“商场新开了一家火锅店”,用户 B 收到信息后再告诉用户 C,然后用户 C 再告诉用户 D。这样,用户 A、B、C、D 最终都知道了这个消息。
    • 集群组建及管理。下图展示了 Akka 集群的创建过程。在创建集群时,节点被分为三种类型,即:
      • 种子节点。使用静态配置文件方式或者系统运行时指定方式,可以生成种子节点;种子节点是普通节点加入集群的联系点,可以自动接收新加入集群的节点的信息。
      • 首种子节点。首种子节点是配置文件中的第一个种子节点,其功能是集群第一次启动时,首种子节点启动起来,集群才能组建成功,保证集群第一次创建时只有一个集群。如下图 A 节点,就是 Akka 集群的首种子节点。
      • 普通节点。可以向种子节点或集群中的任意节点发送 Join 消息,请求加入集群。如下图的 B 和 C 节点,通过向 A 节点发送 Join 消息,从而加入到 Akka 集群。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Akka 集群的每个节点启动后,读取配置文件获取种子节点列表,然后开始组建集群:

    • 如果本节点为首种子节点,则把自己加入到集群列表中,即以自己为中心构建集群;
    • 如果本节点为种子节点,则向首种子节点请求加入集群,当首种子节点回复同意消息后,可以加入集群,否则不可加入集群;
    • 如果本节点为普通节点,则可以向任一种子节点(包括首种子节点)请求加入集群,收到同意后,则加入集群,否则不可加入集群。
  • 加入首种子节点或种子节点的节点信息,会通过 Gossip 协议的传播方式传播给当前已加入的所有节点,以完成集群组建。当集群组建完成后,就不存在种子节点与普通节点之分了,每个节点均可执行 Actor 应用程序。Akka 集群可以构建可扩展的、弹性的分布式应用程序,因此在 JVM 中应用了 Akka 框架,从而实现并发编程。目前,豌豆荚、蘑菇街等公司采用了 Akka 集群。

Akka 集群是一个完全去中心化的集群管理系统,当集群组建完成后,每个节点均可执行 Actor 应用程序,因此支持并发操作。但,这个并发操作引入了数据同步和一致性问题,所以 Akka 集群采用了 Gossip 协议进行数据同步,通过谁的时间戳最新就以谁为准,来解决一致性问题。

Redis 集群

  • Redis 是一个开源的高性能分布式 key-value 数据库,应用广泛,其特征主要表现为:

    • 支持数据的持久化,可以将内存中的数据保存在磁盘中,重启时可以再次加载并使用;
    • 支持多种数据结构,不仅支持简单的 key-value 类型的数据,同时还提供 list、set、hash 等数据结构的存储;
    • 支持数据的备份,即 Master/Slave 模式的数据备份。
  • Redis 的这些特征均是为数据存储进行服务的,数据可分片存储在不同的 Redis 节点上,多个 Redis 节点间可共享数据,而提供这项能力的就是 Redis 集群。

  • Redis 集群中不存在中央节点,是典型的去中心化结构,每个节点均可与其他节点通信。所有节点均可负责存储数据、记录集群的状态(包括键值到正确节点的映射),客户端可以访问或连接到任一节点上。节点之间的数据传输仍采用了 Gossip 协议,来保证集群中数据的最终一致性。集群节点同样能自动发现其他节点,检测故障的节点,并在需要的时候在从节点中推选出主节点。Redis 集群的架构图如下所示。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Redis 集群中的节点用于数据存储,所以在设计时,需要考虑数据的可靠性分片存储问题。

    • 对于可靠性的问题,集群中每个节点均存在主备,也就是说每台服务器上都运行两个 Redis 服务,分别为主备,主故障后,备升主。
    • 对于数据的分片存储问题,Redis 集群引入了哈希槽的概念。Redis 集群内置了 16384 个哈希槽,每个节点负责一部分哈希槽。当客户端要存储一个数据或对象时,对该对象的 key 通过 CRC16 校验后对 16384 取模,也就是 HASH_SLOT = CRC16(key) mod 16384 来决定哈希槽,从而确定存储在哪个节点上。Redis 集群采用集群分片方式实现了数据的分片存储,从而将 Redis 的写操作分摊到了多个节点上,提高了写并发能力。比如,当前集群有 3 个节点,那么:
      • 节点 A 包含 0 到 5500 号哈希槽;
      • 节点 B 包含 5501 到 11000 号哈希槽;
      • 节点 C 包含 11001 到 16383 号哈希槽。
  • Redis 集群是一个非集中式集群管理系统,没有中心节点,不会因为某个节点造成性能瓶颈,每个节点均支持数据存储,且采用分片存储方式,提高了写的并发能力。同时,每个节点的设计采用主备设计,提高了数据的可靠性。

Cassandra 集群

  • 开源分布式 key-value 数据库系统 Cassandra 与 Redis 类似,Cassandra 也支持数据的分布式存储和操作。因此,Cassandra 的集群架构与数据分片存储方案,与 Redis 集群类似。
  • Cassandra 集群的系统架构是基于一致性哈希的完全 P2P 结构,没有 Master 的概念,所有节点都是同样的角色,彻底避免了因为单点问题导致的系统不稳定。Cassandra 集群节点间的状态同步,也是通过 Gossip 协议来进行 P2P 通信的。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 集群中的每个节点,都可以存储数据,并接收来自客户端的请求。Cassandra 集群数据存储与 Redis 的不同之处是,Redis 集群每个节点代表一部分哈希槽,一个哈希槽代表一个哈希值区间,而 Cassandra 集群中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哈希值
  • 在 Cassandra 集群中,每次客户端随机选择集群中的一个节点来请求数据,对应接收请求的节点将对应的 key 在一致性哈希环上定位出是哪些节点应该存储这个数据,然后将请求转发到对应的节点上,并将对应若干节点的查询反馈返回给客户端。

Cassandra 采用去中心化的架构,解决了集中式结构的单点故障问题,同时因为数据基于哈希值分区存储,提高了读写数据的并发能力。在 Cassandra 集群中,没有 Master 的概念,每个节点代表一个哈希值,通过哈希映射的方式决定数据存储的位置。集群间的状态同步通过 Gossip 协议来进行 P2P 的通信。

对比分析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

知识扩展:如何优化 Gossip 协议中的重复消息问题?
非集中式结构的通信协议采用了 Gossip 协议。而 Gossip 是一种谣言传播协议,每个节点周期性地从节点列表中选择 k 个节点,将本节点存储的信息传播出去,直到所有节点信息一致,即算法收敛了。
这里有个问题,如果每次都是随机选择 k 个节点的话,势必会存在重复选择同样节点的可能,增加消息量。你觉得这个问题是否可以优化,又应该如何优化呢?
首先,这个问题肯定是可以优化的。解决方案是,每个节点记录当前传输的消息且还未达到收敛的时候,已经发送给了哪些节点,然后每次选择时从没有发送过的节点列表中随机选择 k 个节点,直到所有节点均被传输或集群收敛为止。这样,一方面减少了重复消息量,另一方面加快了收敛速度。

你知道的越多,你不知道的越多。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qq_40722827/article/details/135124690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