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OFDM 2.IOT 3.PON 4.CIDR 5.SDN 6.对等通信 7.协议数据单元(PDU)8.电路交换9.报文交换10.分组报文交换 11.数据报12.信道复用技术 13.时分复用(TDM) 14.码分复用(CDM) 15.能量感知路由16.超网 17.安全审计 18.P2P 19.无状态自动配置 20. M2M 21.第三层交换 22. WSN 23.冲突窗口 24.计算机取证
1、OFDM:
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 OFDM 是 MCM 多载波调制的一种。通过频分复用实现高速串行数据的并行传输, 它具有较好的抗多径衰弱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用户接入。
OFDM(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实际上OFDM是MCM(Multi 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通过频分复用实现高速串行数据的并行传输, 它具有较好的抗多径衰落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用户接入。 [1]OFDM技术由MCM(Multi-Carrier 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发展而来。OFDM技术是多载波传输方案的实现方式之一,它的调制和解调是分别基于IFFT和FFT来实现的,是实现复杂度最低、应用最广的一种多载波传输方案。
2、IOT:
物联网(IOT)是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物联网(英文:Internet of Things,缩写:IoT)起源于传媒领域,是信息科技产业的第三次革命。物联网是指通过信息传感设备,按约定的协议,将任何物体与网络相连接,物体通过信息传播媒介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以实现智能化识别、定位、跟踪、监管等功能。
在物联网应用中有三项关键,分别是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
3、PON:
Passive Optical Network**是一种典型的无源光纤网络,是指光配线网中不含有任何电子器件及电子电源,ODN (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全部由光分路器等无源器件组成,不需要贵重的有源电子设备。一个无源光网络包括一个安装于中心控制站的光线路终端 (OLT),以及一批配套的安装于用户场所的光网络单元(ONUs) 。
光纤是如此的"便宜又好用",因此FTTx(Fiber To The X,光纤接入)作为新一代宽带解决方案被广泛应用,为用户提供高带宽、全业务的接入平台。而FTTH(Fiber To The Home,光纤到户,将光纤直接接至用户家)更是被称为是最理想的业务透明网络,是接入网发展的最终方式。
而FTTx是如何实现的呢?在多种方案中,点到多点(P2MP)的光纤接入方式PON(Passive Optical Network,无源光纤网络)是最佳选择。PON是一种应用于接入网,局端设备(OLT)与多个用户端设备(ONU/ONT)之间通过无源的光缆、光分/合路器等组成的光分配网(ODN)连接的网络。如右图所示。
OLT(Optical Line Terminal,光线路终端)
ONU(Optical Network Unit,光网络单元)
ONT( Optical Network Terminal,光网络终端)
ODN(Optical Distribution Network,光分配网)
ONU和ONT都属于用户端设备,它们的区别在于ONT直接位于用户端,而ONU与用户之间还有其它网络,如以太网。
"无源"的关键是在OLT和ONU之间的ODN是没有任何有源电子设备的光接入网,正因为此"无源"特性,使得PON这种纯介质网络可以避免外部设备的电磁干扰和雷电影响,减少线路和外部设备故障率,提高了系统可靠性,同时减少了维护成本。
4、CIDR:
无类别域间路由(Classless Inter-Domain Routing、CIDR)是一个用于给用户分配IP地址以及在互联网上有效地路由IP数据包的对IP地址进行归类的方法。
5、SDN:
Software Defined Network软件定义网络是由美国斯坦福大学clean-slate 课题研究组提出的一种新型网络创新架构,是网络虚拟化的一种实现方式。其核心技术 OpenFlow 通过将网络设备的控制面与数据面分离开来,从而实现了网络流量的灵活控制,使网络作为管道变得更加智能,为核心网络及应用的创新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SDN字面意思是软件定义网络,其试图摆脱硬件对网络架构的限制,这样便可以像升级、安装软件一样对网络进行修改,便于更多的APP(应用程序)能够快速部署到网络上。
如果把现有的网络看成手机,那SDN的目标就是做出一个网络界的Android系统,可以在手机上安装升级,同时还能安装更多更强大的手机APP。
过去30年里,IP网络一直是全分布式的,战功卓著,解决了各种客户需求,今天SDN是为了未来更好更快的实现用户需求。并不是有什么需求通过传统方法不能做到,只是SDN做得更快、更好、更简单。
SDN的本质是网络软件化,提升网络可编程能力,是一次网络架构的重构,而不是一种新特性、新功能。SDN将比原来网络架构更好、更快、更简单的实现各种功能特性。
6.对等通信:
为了使数据分组从源传送到目的地,源端 OSI 模型的每一层都必须与目的端的对等层进行通信,这种通信方式称为对等层通信.
在这一过程中,每一层的协议在对等层之间交换信息,该信息成为协议数据单元(PDU)。位于源计算机的每个通信层,使用针对该层的PDU同目的计算机的对等层进行通信。
7.协议数据单元(PDU):
是指在分层网络结构,在传输系统的每一层都将建立协议数据单元;
在分层网络结构,例如在开放式系统互联(OSI)模型中,在传输系统的每一层都将建立协议数据单元(PDU)。PDU包含来自上层的信息和当前层的实体附加的信息,这个PDU会被传送到下一较低的层。物理层实际以一种编帧的位流形式传输这些PDU,这些PDU由协议栈的较高层建造。接收系统自下而上传送这些分组通过协议栈,并在协议栈的每一层分离出PDU中的相关信息。
每一层附加到PDU上的信息,是指定给另一个系统的同等层的,这就是对等层进行一次通信会话协调的过程。通过从传输层段剥离报头,执行协议数据检测以确定作为传输层段的部分数据的协议段的数据,以及执行标志验证和剥离,从而处理数据段。同时提供用于处理数据段的技术,其中接收到协议数据单元的报头部分。利用所接收的报头部分来确定将储存在应用空间中的数据的字节数。而且,利用所接收的报头部分来确定下一个协议数据单元的下一个报头部分。然后,发出窥视命令以获得下一个报头部分。另外提供用于利用所储存的部分循环冗余校验摘要和剩余数据来执行循环冗余校验的技术。
8.电路交换:
在通信之前要在通信双方之间建立一条被双方独占的物理通路(由通信双方之间的交换设备和链路逐段连接而成)。
9.报文交换:
以报文为数据交换的单位,报文携带有目标地址、源地址等信息,在交换结点采用存储转发的传输方式。
10.分组报文交换:
基于报文交换,将报文划分为更小的数据单位,路由器用来转发分组,即进行分组交换。
11.数据报:
通过网络传输的数据的基本单元,包含一个报头(header)和数据本身,其中报头描述了数据的目的地以及和其它数据之间的关系。
12.信道复用技术:
包含时分复用、频分复用、统计时分复用、码分复用;
将独立的信号合并为在同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
“复用”是一种将若干个彼此独立的信号,合并为一个可在同一信道上同时传输的复合信号的方法。比如,传输的语音信号的频谱一般在300~3400Hz内,为了使若干个这种信号能在同一信道上传输,可以把它们的频谱调制到不同的频段,合并在一起而不致相互影响,并能在接收端彼此分离开来。
频分复用(FDM)
就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每一个子信道传输1路信号;
频分复用(FDM,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将用于传输信道的总带宽划分成若干个子频带(或称子信道),每一个子信道传输1路信号。
频分复用要求总频率宽度大于各个子信道频率之和,同时为了保证各子信道中所传输的信号互不干扰,应在各子信道之间设立隔离带,这样就保证了各路信号互不干扰(条件之一)。频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所有子信道传输的信号以并行的方式工作,每一路信号传输时可不考虑传输时延,因而频分复用技术取得了非常广泛的应用。频分复用技术除传统意义上的频分复用(FDM)外,还有一种是正交频分复用(OFDM)。
正交频分复用,英文原称Orthogonal 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缩写为OFDM,实际上是MCM Multi-CarrierModulation多载波调制的一种。其主要思想是:将信道分成若干正交子信道,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在每个子信道上进行传输。正交信号可以通过在接收端采用相关技术来分开,这样可以减少子信道之间的相互干扰 ICI。每个子信道上的信号带宽小于信道的相关带宽,因此每个子信道上的可以看成平坦性衰落,从而可以消除符号间干扰。而且由于每个子信道的带宽仅仅是原信道带宽的一小部分,信道均衡变得相对容易。
OFDM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广播式的音频和视频领域以及民用通信系统中,主要的应用包括:非对称的数字用户环路(ADSL)、ETSI标准的数字音频广播(DAB)、数字视频广播(DVB)、高清晰度电视(HDTV)、无线局域网(WLAN)等。
13.时分复用(TDM):
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
时分复用(TDM,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就是将提供给整个信道传输信息的时间划分成若干时间片(简称时隙),并将这些时隙分配给每一个信号源使用,每一路信号在自己的时隙内独占信道进行数据传输。时分复用技术的特点是时隙事先规划分配好且固定不变,所以有时也叫同步时分复用。其优点是时隙分配固定,便于调节控制,适于数字信息的传输;缺点是当某信号源没有数据传输时,它所对应的信道会出现空闲,而其他繁忙的信道无法占用这个空闲的信道,因此会降低线路的利用率。时分复用技术与频分复用技术一样,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电话就是其中最经典的例子,此外时分复用技术在广电也同样取得了广泛地应用,如SDH,ATM,IP和HFC网络中CM与CMTS的通信都是利用了时分复用的技术。
14.码分复用(CDM):
是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主要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接入。
码分复用(CDM,Code Division Multiplexing)是靠不同的编码来区分各路原始信号的一种复用方式,主要和各种多址技术结合产生了各种接入技术,包括无线和有线接入。例如在多址蜂窝系统中是以信道来区分通信对象的,一个信道只容纳1个用户进行通话,许多同时通话的用户,互相以信道来区分,这就是多址。移动通信系统是一个多信道同时工作的系统,具有广播和大面积覆盖的特点。在移动通信环境的电波覆盖区内,建立用户之间的无线信道连接,是无线多址接入方式,属于多址接入技术。联通CDMA(Code Division Multiple Access)就是码分复用的一种方式,称为码分多址,此外还有频分多址(FDMA)、时分多址(TDMA)和同步码分多址(SCDMA)。
15.能量感知路由 :
能量感知路由协议最早是针对无线传感器网络提出的。它是根据节点的可用能量或传输路径上的能量,选择数据的转发路由。节点的可用能量实际上就是节点当前剩余的能量。
16.超网:
是与子网类似的概念–IP 地址根据子网掩码被分为独立的网络地址和主机地址。但是,与子网把大网络分成若干小网络相反,它是把一些小网络组合成一个大网络–超网。
17.安全审计:
是通过测试公司信息系统对一套确定标准的符合程度来评估其安全性的系统方法。安全审计是一个安全的网络必须支持的一个功能,它是对用户使用网络和计算机有活动记录分析、审查和发现问题的重要手段。
18.P2P:
对等连接(peer to peer ,简写 P2P)是指两个主机在通信时并不区分哪一个是服务请求方还是服务提供方。只要两个主机都运行了对等连接软件(P2P 软件),它们就可以进行平等的、对等连接通信,这时,双方都可以下载对方已经存储在硬盘中的共享文档。因此这种工作方式也称为 P2P 文件共享。
19.无状态自动配置:
无状态是相对于有状态而言的。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不需要用专用地址分配服务器就可以自动实现地址自动配置。主机根据所接收到的路由器公告报文来配置地址。路由器公告报文中的管理地址配置标志和其他状态标志都为 0,并且报文中应该包含一个或多个前缀信息选项,且每个前缀信息选项中的自治标志都为 1。
- M2M:
是 Machine-to-Machine/Man 的简称,是一种以机器终端智能交互为核心的、网络化的应用与服务。它通过在机器内部嵌入无线通信模块,以无线通信等为接入手段,为客户提供综合的信息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客户对监控、指挥调度、数据采集和测量等方面的信息化需求。M2M 根据其应用服务对象可以分为个人、家庭、行业三大类。
21.第三层交换:
是在网络交换机中引入路由模块而取代传统路由器实现交换与路由相结合的网络技术。它根据实际应用时的情况,灵活地在网络第二层或者第三层进行网络分段。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
第三层交换技术是1997年前后才开始出现的一种交换技术,最初是为了解决广播域的问题。
三层交换(也称多层交换技术,或IP交换技术)是相对于传统交换概念而提出的。众所周知,传统的交换技术是在OSI网络标准模型中的第二层――数据链路层进行操作的,而三层交换技术在网络模型中的第三层实现了分组的高速转发。简单的说,三层交换技术就是"二层交换技术 + 三层转发"。三层交换技术的出现,解决了局域网中网段划分之后网段中的子网必须依赖路由器进行管理的局面,解决了传统路由器低速、复杂所造成的网络瓶颈问题。
一个具有三层交换功能的设备,是一个带有第三层路由功能的第二层交换机,但它是两者的有机结合,而不是简单地把路由器设备的硬件及软件叠加在局域网交换机上。我们可以通过以下例子说明三层交换机是如何工作的。
所谓第三层交换技术,简单的理解就是利用交换技术实现了第三层的功能.而第三层的功能主要是利用第三层的地址实现报文的路由功能.三层交换机采用硬件技术实现对报文的路由和转发,同时采用快速的背板交换技术,使得三层交换机所提供的报文路由转发的效率要比传统的路由器高出许多倍.可以说第三层交换机本质上是用硬件实现的一种高速路由器。
- WSN:
是 wireless sensor network 的简称,即无线传感器网络。它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 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通过无线通信方式形成的一个多跳自组织网络。传感器、感知对象和观察者构成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三个要素。
23.冲突窗口
冲突窗口是从数据发送开始到网络上最远的两个站之间信号传播时延的两倍止的时间区间。冲突窗口是指一个结点在开始发送数据后,可以检测到冲突的最长时间。
冲突窗口是互联网通讯领域的术语,是指从数据发送开始到网络上最远的两个站之间信号传播时延的两倍值的时间区间。
由于载波侦听不能完全消除冲突,有一种极端的情况是结点A向结点B发送了数据,在数据信号正好快要到达B时,B也向A发送了数据,此时冲突发生。等到信号传到A时,已经过两倍的传播延迟2τ,其中τ=D/V,D为总线最大长度,V是传播速度。如果超过2τ还没检测到冲突,则能肯定该结点取得了总线访问权。因此人们将2D/V定义为冲突窗口(collision window)。
24.计算机取证
计算机取证在网络安全中属于主动防御技术,它是应用计算机辨析方法,对计算机犯罪的行为进行分析,以确定罪犯与犯罪的电子证据,并以此为重要依据提起诉讼。计算机取证也叫计算机法医学,对于构建对入侵者有威慑力的主动网络防御体系有重要的意义。
1、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优缺点
2、试举例说明OFDM、QAM的作用和意义
3.试比较5G与无线局域网802.11ac/ax技术特点。
4.通过比较IPv4与IPv6报文分析与阐述两者之间的异同和特点
5、比较IPv6有状态与无状态地址分配工作特点
6、比较RIP,OSPF,BGP
7、分析移动IPv6数据通讯过程与移动IPv4有何异同,效率有何差异
8.分析QUIC协议特点及工作优势。
9.简述CEE目的和技术路线。
10、讨论在BGP互联网as互联和在数据中心的应用特点。
11.ARPANET—NFSNET-ANSNET—Internet 发展及协议:
12.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无线自组网、无线传感器网 13.TCP/IP网络体系结构
14.ISO/OSI 网络体系结构
15、简述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及其特点
16、简述对等网络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17、简述 TCP 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特点
18、简述用 UDP 实现可靠的字节流传输方法
19…简述 Ethernet 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24.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2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22、简述 IPV4 与 IPV6 在地址配置中的异同
23、简述移动 IP 的设计目标与主要特征
24、TCP/IP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25、IEEE802.3协议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怎样工作的?
1、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优缺点
(1)电路交换优点:信息传输时延小,交换机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存储、处理,交换机在处理方面的开销比较小,对用户的数据信息不用附加控制信息,使信息的传送效率较高;缺点: 网络的利用率低;线路的利用率低;限不同速率、不同代码格式、不同控制方式的相互直通。
(2)报文交换 优点:不同的终端接口之间可以相互直通;无呼损;利用动态的复用技术,线路的利用率较高。缺点:传输时延大,而且变化的范围比较大,实时性较差。
(3)分组交换 优点:可以对不同的接口终端进行匹配;线路利用率高;可靠性高;经济效益好。缺点:网络系统附加了大量的控制信息,对于报文较长的信息传输率低;技术实现复杂。
*电路交换*
电路交换需要建立一条专用的数据通信路径,这条路径上可能包含许多中间节点。这条通信路径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将被独占,直到通信结束才会释放资源。电路交换适合实时性要求较高的大量数据传输的情况。
电路交换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通信时延小。通信双方通过专用线路进行通信,数据可以直达。当数据传输量较大时,优点将十分显著。
线路独占,没有冲突。
实时性强。一旦通信线路建立,双方可以实时通信。
电路交换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线路独占,利用率太低。
连接建立时间过长。
报文交换
报文交换以报文作为数据传输单位,携带有源地址和目的地址等信息。
报文交换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无需建立连接。
动态分配线路。
线路利用率高。
报文交换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报文交换对报文的大小没有限制,需要网络节点有足够的缓存空间。
报文交换在节点处要经历存储、转发等操作,从而引起一定时延。
分组交换
分组交换是将大的数据块分割成小的分组,并添加源地址、目的地址和分组编号等信息。
分组交换的优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无需建立连接。
线路利用率高。
相对报文交换,分组长度固定,缓冲区容易管理。
分组比报文小,因此传输时间更短。
分组交换的缺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仍然存在时延。
需要传输包括源地址、目的地址、分组编号等额外信息。
分组可能遇到失序、丢失、重复等问题。
分组交换还可以进一步细分为数据报方式和虚电路方式。数据报为网络层提供无连接服务,不同分组到达目的节点可能会乱序、重复或丢失。分组在交换节点时,可能会带来一定的时延。数据报方式适用于突发性通信,不适合长报文、会话式通信。虚电路方式将数据报方式与电路交换结合,发挥两者优点。虚电路在源节点和目的节点建立一条逻辑链路,与电路交换不同的地方在于虚电路并不是独占链路资源的。虚电路方式避免了分组的乱序、重复和丢失等问题。
2、试举例说明OFDM、QAM的作用和意义
OFDM,即正交频分复用技术,通过频分复用实现高速串行数据的并行传输, 具有较好的抗多径衰弱的能力,能够支持多用户接入。OFDM技术特别适合使用在高层建筑物、居民密集和地理上突出的地方以及将信号散播的地区,高速的数据传播及数字语音广播都希望降低多径效应对信号的影响。
QAM,即正交振幅调制,QAM是数字信号的一种调制方式,在调制过程中,同时以载波信号的幅度和相位来代表不同的数字比特编码,把多进制与正交载波技术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频带利用率。QAM的优点是具有更大的符号率,从而获得更多的系统效率。通常由符号率确定占用带宽。因此每个符号的比特越多,效率就越高。
3.试比较5G与无线局域网802.11ac/ax技术特点。
同频干扰802.11ax与802.11ac相比提出了新的空间复用技术,可快速识别空口冲突并进行退避,同时通过动态空闲信道评估与动态功率控制等手段,更有效地识别干扰信号并降低相互间的噪声干扰,从而大幅提升了在车站、机场等高密度场景下的无线体验。
5G的性能目标是高数据速率、减少延迟、节省能源、降低成本、提高系统容量和大规模设备连接。其特点:(1)峰值速率需要达到一定的标准,以满足高清视频,虚拟现实等大数据量传输。(2)空中接口时延水平需要在1ms左右,满足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实时应用。(3)超大网络容量,提供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满足物联网通信。(4)连续广域覆盖和高移动性下,用户体验速率达到100Mbit/s。流量密度和连接数密度大幅度提高。(5)系统协同化,智能化水平提升,表现为多用户,多点,多天线,多摄取的协同组网,以及网络间灵活地自动调整。(6)频谱效率要比LTE提升10倍以上。
4.通过比较IPv4与IPv6报文分析与阐述两者之间的异同和特点
(1)IPv4中的主要字段都已经被IPv6继承了,而删去的字段都以可选扩展头部的形式出现在IPv6报文里。(2)服务类型TOS和流量类别Traffic Class两者功能几乎一致,标识对应的通信流类别,或者说是优先级别。(3)总长度Total Length和净荷长度Payload Length这两者是有区别的:IPv4中的Total Length包括了头部和数据;IPv6中的Payload Length只是包括了除去默认头部之外的字段长度
(4)MTU的不同(5)IPv4的协议字段规定了数据报应该交由哪种协议来处理,类似的,IPv6中的Next Header字段可选择性的指向下一个扩展头部,或者协议:最初的IPv4的TTL协议规定的是分段传输的最大时间,但实际上,所有的操作都用跳数来取代了时间,IPv6直白的使用Hop Limit来限定传输时间。(6)头部校检和:IPv6放弃了IPv4中的CheckSum字段,因为TCP和UDP报文中都已经有16位的checksum字段。
IPv4(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4)和IPv6(Internet Protocol version 6)是互联网上常用的两种网络协议,它们在报文格式上有一些显著的异同点。下面是它们之间的比较:
相同点:
首部结构:
服务类型字段:
生存时间/跳数限制:
首部校验和:
不同点:
地址长度:
地址配置方式:
NAT(Network Address Translation):
多播和组播:
IP选项:
自动配置和无状态地址分配:
IPSec(Internet Protocol Security):
广播:
总体而言,IPv6在地址长度、地址配置、支持特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进行了改进,同时也简化了报文的结构。IPv6的推广主要是为了解决IPv4地址枯竭的问题,并提供更好的性能和安全性。
5、比较IPv6有状态与无状态地址分配工作特点
1.有状态是指可控、可管理。在网络中存在一个IP地址管理者,它能够识别客户端,根据不同的客户端,分配对应的IPv6地址,客户端与服务端之间需要维护IP地址的租期及续约。
2.无状态是指不可控、难管理。在网络中只有网关,没有IP地址管理者。因此无人去识别客户端,每个客户端根据网关发送的相同的RA报文内容,自行配置IPv6地址。
在无状态地址自动配置方式下,网络接口接收路由器宣告的全局地址前缀,再结合接口ID得到一个可聚集全局单播地址。在有状态地址自动配置的方式下,主要采用动态主机配置协议(DHCP),需要配备专门的DHCP服务器,网络接口通过客户机/服务器模式从DHCP服务器处得到地址配置信息。
6、比较RIP,OSPF,BGP
1.RIP 路由信息协议Routing Information Protocol, RIP:是在一个AS系统中使用地内部路由选择协议,是基于距离向量路由选择的协议。RIP的特点:不同厂商的路由器可以通过RIP互联;配置简单;适用于小型网络(小于15跳);RIPv1不支持VLSM;需消耗广域网带宽;需消耗CPU、内存资源。
2.OSPF协议:采用链路状态路由选择技术,开放最短路径优先算法。每个OSPF路由器维护相同自治系统拓扑结构的数据库。主要优点:收敛速度快;没有跳数限制;支持服务类型选路;提供负载均衡和身份认证;适用环境;规模庞大、环境复杂的互联网。
3.BGP Border Gateway Protocol是自治系统之间的路由选择协议,是唯一一个用来处理像因特网大小的网络协议,也是唯一能够妥善处理好不相关路由域间的多路连接协议。BGP特点:BGP是一种外部路由协议,与OSPF、RIP不同,其着眼点不在于发现和计算路由,而在于控制路由的传播和选择最好的路由。
7、分析移动IPv6数据通讯过程与移动IPv4有何异同,效率有何差异
答: 移动IPv6与移动IPv4的主要不同之处。
1)“路由优化”现在己集成到移动IPv6中作为它的一个基本的组成部分,而不再像移动IPv4将路由优化作为一个可选的组件;
2)在移动IPv4中对发出的组播数据包一般要使用隧道传送,在移动IPv6中使用转交地址作为发出数据包的源地址则不必使用隧道。
3)在移动IPv6中充分利用IPv6的特大地址空间、邻居发现、地址自动配置等增强特征,不再需要外地代理,而在移动IPv4中推荐使用外地代理。
4)在移动IPv6中利用IPsec来满足注册和路由优化中的所有安全需求。而在移动IPv4中是在静态配置移动安全协定的基础上依靠其自身的安全机制不能满足这些安全需求。
5)移动IPv6的移动检测算法对移动节点和它在当地的缺省路由器之间的通信能力进行双向确认,在移动IPv4中则只对从路由器到MN的方向进行确认,所以移动IPv6的可靠性更强。
6)移动IPv6允许控制信息与数据包一起传送,而在移动IPv4中的控制信息必须由一个单独的数据包进行传送。
8.分析QUIC协议特点及工作优势。
QUIC是一种新的默认加密的互联网通信协议,它提供了许多改进,旨在加速HTTP通信,同时使其变得更加安全,其最终目的是在web上代替TCP和TLS协议。QUIC协议特点:低延迟的连接建立:低延迟的连接建立,更加灵活的拥塞控制,没有队头阻塞的多路复用,流和连接的流量控制,前项纠错,连接迁移,身份认证和加密的头部和负载。
QUIC协议优势:
1.基于UDP,QUIC是基于UDP在用户空间实现的传输协议。2.稳定性,虽然UDP不提供可靠的传输,但QUIC在基于UDP之时增加了一层带来可靠性的层。3.数据流:QUIC在同一物理连接上可以有多个独立的逻辑数据流。4.快速握手,QUIC提供0-RTT和1-RTT的连接建立,这意味着QUIC在最佳情况下不需要任何的额外往返时间便可建立新连接。
9.简述CEE目的和技术路线。
CEE是融合增强型以太网。普通以太网都不支持,因为普通的以太网采用拥塞丢掉重传的机制,但FC说话不能中断,否则吞吞吐吐听不清。因此,必须改造,采用新的流控机制来保证不丢包。
技术路线:1.PFC(基于优先级的流控):按照流量类型优先级启用Pause帧机制。2.ETS(增强的传输选择):ETS为PFC创建的各虚拟链路进行最佳的带宽分配管理。3.DCBX(数据中心桥交换协议)是一个发现交换协议,在交换机和端点设备之间自动交换以太网参数和功能发现。 4.CN(拥塞通知):拥塞信息通知到该节点边沿,限制带宽。
10、讨论在BGP互联网as互联和在数据中心的应用特点。
BGP主要用于互联网自治系统之间的互联,BGP的最主要功能在于控制路由的传播和选择最好的路由。中国网通与中国电信都具有自治系统号,全国各大网络运营商多数都是通过BGP协议与自身的自治系统号来互联的。使用此方案来实现双线路需要在CNNIC(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申请IDC自己的IP地址段和AS号,然后通过BGP协议将此段IP地址广播到网通、电信等其它的网络运营商,使用BGP协议互联后网通与电信的所有骨干路由设备将会判断到IDC机房IP段的最佳路由,以保证网通、电信用户的高速访问。
11.ARPANET—NFSNET-ANSNET—Internet 发展及协议:
Internet 的发展阶段: 在 20 世纪 80 年代初期,ARPA 和美国国防部通信局成功研制了用于异构网络的 TCP/IP 协议并将其投入使用;1986 年在美国国会科学基金会的支持下,人们用高速通信线路把分布在各地的一些超 级计算机连接起来,以 NFSNET 接替 ARPANET;其又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 Internet。其应用范围也由最早的军事、国防扩展到美国国内的学术。(1)试验研究网络。初期 ARPANET 各结点之间的连接只能使用 56kbps 的专线,但是网络的扩展是相当惊人的。(2)学术性网络。NSFNET 的形成和发展,使它成为 Internet 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3)商业化网络。Interntet 从研究试验阶段发展到用于教育、科研的学术性阶段,进而发展到商业化阶段。ARPAnet 系一种广域网(WAN),是开发 TCP/IP 的试验台
12.移动互联网:是移动和互联网融合的产物,继承了移动随时随地随身和互联网分享、开放、互动的优势;即运营商提供无线接入,互联网企业提供各种成熟的应用。
物联网:是物物相连的互联网;物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是在互联网基础上的延伸和扩展的网络;其用户端延伸和扩展到了任何物品与物品之间,进行信息交换和通信
无线自组网:为一种特殊的自组织、对等式、多跳、无线移动网络;
无线传感器网络(WSN):是一种分布式传感网络,它的末梢是可以感知和检查外部世界的传感器。WSN 中的传感器通过无线方式通信,因此网络设置灵活,设备位置可以随时更改,还可以跟互联网进行有线或无线方式的连接
13.TCP/IP网络体系结构
物理层:在物理传输媒体上传送比特流
数据链路层:为上层提供可靠的数据帧的传输
网络层:IP包的封装和路径选择
传输层:建立端到端的连接
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网络接口
14.ISO/OSI 网络体系结构
(1)物理层:在物理媒体上传输原始的数据比特流。(2)数据链路层:将数据分成一个个数据帧,以数据帧为单位传输。有应有答,遇错重发。(3)网络层:将数据分成一定长度的分组,将分组穿过通信子网,从信源选择路径后传到信宿。(4)传输层:提供不具体网络的高效、经济、透明的端到端数据传输服务。(5)会话层:进程间的对话也称为会话,会话层管理不同主机上各进程间的对话。(6)表示层:为应用层进程提供格式化的表示和转换数据服务。(7)应用层:提供应用程序访问OSI环境的手段。
15、简述距离矢量路由算法及其特点
距离矢量路由算法是 ARPANET 网络上最早使用的路由算法,“距离矢量路由算法”的基本思想如下:每个路由器维护一个距离矢量(通常是以延时是作变量的)表,然后通过相邻路由器之间的距离矢量通告进行距离矢量表的更新。每个距离矢量表项包括两部分:到达目的结点的最佳输出线路,和到达目的结点所需时间或距离,通信子网中的其它每个路由器在表中占据一个表项,并作为该表项的索引。每隔一段时间,路由器会向所有邻居结点发送它到每个目的结点的距离表,同时它也接收每个邻居结点发来的距离表。这样以此类推,经过一段时间后便可将网络中各路由器所获得的距离矢量信息在各路由器上统一起来,这样各路由器只需要查看这个距离矢量表就可以为不同来源分组找到一条最佳的路由。
16、简述对等网络的特点及其主要功能
P2P 技术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非中心化(Decentralization):网络中的资源和服务分散在所有结点上,信息的传输和服务的实现都直接在结点之间进行,可以无需中间环节和服务器的介入,避免了可能的瓶颈。P2P 的非中心化基本特点,带来了其在可扩展性、健壮性等方面的优势。
可扩展性:在 P2P 网络中,随着用户的加入,不仅服务的需求增加了,系统整体的资源和服务能力也在同步地扩充,始终能较容易地满足用户的需要。
健壮性:P2P 架构天生具有耐攻击、高容错的优点。
高性能/价格比:性能优势是 P2P 被广泛关注的一个重要原因。
隐私保护: 在 P2P 网络中,由于信息的传输分散在各节点之间进行而无需经过某个集中环节,用户的隐私信息被窃听和泄漏的可能性大大缩小。
负载均衡: P2P减少了对传统C/S 结构服务器计算能力、存储能力的要求,更好的实现了整个网络的负载均衡。
主要功能:P2P 网络的主要功能可以分为如下3 种:
1.数据发布和传输
2.数据存储和检索
3.分布式数据处理
17、简述 TCP 的流量控制和拥塞控制的特点
流量控制是为了解决发送方和接收方速度不同而导致的数据丢失问题,当发送方发送的太快,接收方来不及接受就会导致数据丢失,流量控制用滑动窗口的形式解决问题。流量控制协议通过滑动窗口来实现。拥塞控制是为了解决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导致网络奔溃,超过负荷.当发送方发送数据大量的数据会注入到网络,如果没有限制,网络就会超负荷变卡,拥塞控制的用的是拥塞窗口解决的问题的。拥塞控制是为了解决过多的数据注入到网络, 导致网络奔溃,超过负荷,拥塞控制包含四个策略:慢开始、拥塞避免、快重传、快恢复。
18、简述用 UDP 实现可靠的字节流传输方法
1.RUDP
RUDP 提供一组数据服务质量增强机制,如拥塞控制的改进、重发机制及淡化服务器算法等,从而在包丢失和网络拥塞的情况下, RTP 客户机(实时位置)面前呈现的就是一个高质量的 RTP 流。在不干扰协议的实时特性的同时,可靠UDP 的拥塞控制机制允许 TCP 方式下的流控制行为。
2.RTP
实时传输协议(RTP)为数据提供了具有实时特征的端对端传送服务,如在组播或单播网络服务下的交互式视频音频或模拟数据。应用程序通常在 UDP 上运行 RTP 以便使用其多路结点和校验服务;这两种协议都提供了传输层协议的功能。但是 RTP 可以与其它适合的底层网络或传输协议一起使用。如果底层网络提供组播方式,那么 RTP 可以使用该组播表传输数据到多个目的地。
3.UDT
基于 UDP 的数据传输协议(UDP-basedData Transfer Protocol,简称 UDT)是一种互联网数据传输协议。UDT 的主要目的是支持高速广域网上的海量数据传输,而互联网上的标准数据传输协议 TCP 在高带宽长距离网络上性能很差。顾名思义,UDT 建于 UDP 之上,并引入新的拥塞控制和数据可靠性控制机制。UDT是面向连接的双向的应用层协议。它同时支持可靠的数据流传输和部分可靠的数据报传输。
19…简述 Ethernet 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Ethernet 的核心技术是共享总线的介质访问控制 CSMA/CD 方法,而它的设计思想是来源于 ALOHA 网。CSMA/CD 方法用来解决多节点如何共享共用总线的问题。
快速以太网与原来在 100Mbps 带宽下工作的 FDDI 相比它具有许多的优点,最主要体现在快速以太网技术可以有效的保障用户在布线基础实施上的投资,能有效的利用现有的设施。
千兆以太网技术作为最新的高速以太网技术,给用户带来了提高核心网络的有效解决方案,这种解决方案的最大优点是继承了传统以太技术价格便宜的优点。
万兆以太网规范包含在 IEEE 802.3 标准的补充标准 IEEE 802.3ae 中,它扩展了 IEEE 27802.3 协议和 MAC 规范,使其支持 10Gb/s 的传输速率。
- 简述分组交换的要点。
分组交换采用存储转发技术。
分组交换是将单个分组(这只是整个报文的一部分)传送到相邻节点,存储下来后查找转发表,转发到下一个节点。存在如下一些优点:
高效:在分组传输的过程中动态分配传输带宽,对通信链路是逐段占用
灵活:为每一个分组独立选择地选择转发路由
迅速:一分组作为传送单位,可以不先建立连接就能向其他主机发送分组。
可靠:保证可靠性的网络协议;分布式多路由的分组交换网,使网络有很好的生存性。
21、简述无线传感器网络的研究与发展
无线传感器网络仍然集中在网络拓扑控制,网络协议,网络安全,时钟同步,结点定位,数据融合,数据并行处理,无线网络,嵌入式操作系统和应用层协议等进行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的发展:1994 年提出了无线传感器网络的概念,当时研究是低功耗、无线集成微型网,
而没有涉及到网络技术;1998 年诠释了无线传感器网络 WSN 的概念;后来人们对于无线传感器网络的作用和意义有了全新的认识,甚至有人提出“Network is sensor”的观点,如今无线传感器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与应用前景,是 21 世纪人们在信息技术领域面临着一个重大的挑战。
22、简述 IPV4 与 IPV6 在地址配置中的异同
(1)不同点:对于 IPV4 路由器,分配 IPV4 地址是一个 32 位地址和指定一个掩码;而 IPV6不使用掩码这一个概念,它分配一个 128 位 IPV6 地址,同时指定一个前缀长度。IPV6 地址比IPV4 地址长,如果采用手工静态方法,则给人们带来很大的麻烦。自动配置是 IPV6 地址的一个重要特点,IPV6 一般采用自动配置方法。
(2)相同点:IPV4 地址和 IPV6 地址都可以采用手工配置;在默认状态下,主机和路由器的链路本地地址都是自动配置。主机的其他类型和参数都是采用自动配置;对于路由器,除了链路本地地址之外的类型和参数都采用手工或其他方法。
23、简述移动 IP 的设计目标与主要特征
(1)特征:在移动结点,改变接入结点时,不论是在不同的网络之间或是在不同的物理传
输介质之间移动时,都不必改变其 IP 地址,可以在移动过程中保持已有通信的连续性。
(2)特征:移动 IP 要与现有的 Internet 协议兼容;
移动 IP 地址与底层所采用的物理传输层介质类型无关;
移动 IP 协议传输层以上的层协议是透明的;
移动 IP 协议应该具有的良好的可扩展性、可靠性和安全性。
23、TCP/IP的核心理念是什么?
TCP/IP的核心思想就是“网络互联”,将使用不同低层协议的异构网络,在传输层、网络层建立一个统一的虚拟逻辑网络,以此来屏蔽所有物理网络的硬件差异,从而实现网络的互联。
25、IEEE802.3协议的以太网媒体访问控制方法是怎样工作的?
在总线网系统中,每个站都能独立地决定帧的发送,如果两个或多个站同时发送,就会发生冲突,同时发送的所有帧都会出错。为了解决冲突,以太网采用带有冲突检测的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CD)技术,并用二进制指数退避和1-坚持算法。载波监听多路访问(CSMA)技术也叫先听后说,希望传输的站首先对媒体进行监听以确定是否有别的站在传输。如果有空,该站可以传输,否则,该站退避一段时间后再尝试。1-坚持算法是:1)如果媒体是空闲的,则可以发送;2)如果媒体是忙的,则继续监听,直至检测到媒体空闲,立即发送;3)如果有冲突(在一段时间内未得到肯定的回复),则等闲一随机量的时间,重复步骤1。二进制指数退避算法是:(设传播时间为a)1)对每个帧,当第一次发生冲突时,设置参量L=2。2)退避间隔取1到L个时间片中的一个随机数。一个时间片等于2a。3)当帧重复发生一次冲突,则将参量L加倍。4)设置一个最大重传次数,超过这个次数,则不再重传,并报告出错。
1、计算机网络系统主要由(网络通信)系统、(操作)系统和(应用)系统构成。
2、计算机网络按地理范围可分为(局域)网和(广域)网,其中(局域)网主要用来构造一个单位的内部网。
3、信号是(数据)的表示形式,它分为(模拟)信号和(数字)信号。
4、为了便于数据传输和处理,必需采用(数据编码)技术。
5、模拟信号是一种连续变化的(电信号),而数字信号是一种离散的(脉冲序列)。
6、异步传输是以(字符)为单位的数据传输,同步传输是以(数据块)为单位的数据传输。
7、数字通信系统的基本任务是(高效率)而(无差错)传送数据。
8、信噪比是指(信号)与(白噪声)的比值,其比值越(大),所引起的差错将会越小。
9、差错纠正有(反馈重发纠错)和(前向纠错)两种方法,绝大多数的通信系统采用的都是(反馈重发纠错)。
10、通常我们可将网络传输介质分为(有线)和(无线)两大类。
11、双绞线是一种最常用的传输介质,两根导线相互绞在一起,可使线对之间的(电磁干扰)减至最小,比较适合(短距离)传输。
12、在局域网中所使用的双绞线有(5类)双绞线UTP和(1类)双绞线STP两类,其中5类UTP的传输带宽为(100)MHz。
13、在(低频)传输时,双绞线的抗干扰能力比同轴电缆高。
14、在网络中通常使用(线路交换)、(报文交换)和(分组交换)三种交换技术。
15、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为(星型)、(环型)和(总线型)。
16、开放系统互联参考模型OSI采用了(层次)结构的构造技术。
17、在IEEE802局域网标准中,只定义了(物理层)和(数据链路层)两层。
18、局域网中最重要的一项基本技术是(介质访问控制)技术,也是局域网设计和组成的最根本问题。
19、TCP/IP协议的全称是(传输控制)协议和(网际)协议。
20、TCP/IP协议的层次分为(网络接口)层、(网际)层、(传输)层和(应用)层,其中(网络接口)层对应OSI的物理层及数据链路层,而(应用)层对应OSI的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21、3类UTP的带宽为(16)MHz,而6类的UTP的带宽可达(200)MHz。
1、一个计算机网络典型系统可由(资源)子网和(通信)子网组成。
2、数字数据是(数字信号)的值。
3、调制速率是指调制信号状态的每秒转换(次数),其度量单位是(波特)。
4、模拟信号传输的基础是(载波),它是频率(恒定)的连续信号,它不能直接传输(基带)信号。
5、日常使用的无线传输媒体有三种:(微波)、(红外线)和(激光)。
6、在OSI参考模型中,传输层的紧邻上层是(会话)层,紧邻下层是(网络)层。
7、局域网协议把OSI为数据链路层分为(MAC)子层和(LLC)子层。
8、TCP/IP网的IP协议的基本任务是通过互连网传送(数据报)。
9、连接公用电话的MODEM解调器将模拟信号(音频信号)解调成(数据信号)。
10、用以使发送方确定接收方是否正确收到了由它发送的数据信息的方法称为(反馈检测法)。
11、数据链路层基本任务是将源机网络层来的数据可靠地传输到(相邻节点)的目标机网络层。
12、虚电话服务是通信子网向(端系统)提供的网络服务。
13、数据报服务一般仅由(数据报交换网)提供。
14、OSI模型的表示层主要负责处理数据的(语法表示问题)。
15、在NOVELL网络中,要查看或修改目录的属性,可用(FLAGDIR)命令。
16、在NOVELL网络中,要查看实际权限和受权人,可用(RIGHT)命令。
17、在网络环境下,配备大容量外存储器的服务器,称为(磁盘)服务器。
18、请填写光纤分布数据接口FDDI信息帧格式或各字段:前导码、起始定界符、(帧控制)、(目的地址)、(源地址)、(LLC或站管理信息)、(帧检验序列)、结束定界符。
1、计算机网络的要素:至少两台计算机,(有线)或(无线)通信介质。
2、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的应用层是(网络系统)和(人)的接口,其任务是向用户提供各种直接的服务。
3、TCP/IP协议是(传输控制协议/网际协议)协议,它规定了互联网上计算机之间互相通信的方法。
4、电子邮件地址liliyang@263.net中的liliyang是(用户名)。
5、最早实现网际互联的网络是(ARPANET)和(MILNET)。
6、局域网中常用的有线通信介质有(双绞线)和(同轴电缆)等。
1.ARPNET是计算机网络技术发醒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对计算机网络理论与技术发展起到了重大的奠基作用。它提出了(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资源子网)和(参考模型/通信子网)的网络结构的概念。
2.以太网的硬件地址,即(mac)地址水际上的具活睨哭地址成沃配器标识符,与主机所在的地点无关。源地址和日的地址都是(48)位长。
26. IPv6数据报的目的地址可以是以下三种基本类型地址之一:单播、(多播)和(任播).
4.多协议标记交换(multi protocol label switching.MPLS)技术的提出,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实现IP分组的(快速转发交换)在MPLS中实现区分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传统IP网络无法保证(可靠的QOS服务)的问题。
5.1974年,ISO开始组织研究OSI参考模型与体系结构。OSI标准中采用的是三级抽象:(体系结构)、(服务定义)与协议规范。
6.尽管Ethernet的数据传输速率从10Mbps 发展到100Mbps、1Gbps和 10Gbps,但是它们MAC层仍采用(CSMA/CD)方法,帧结构也没有变化,改变的只是相应的(物理层协议)。
7.无类域间路由CIDR技术也被称为(超网)技术,其目的是将现有的IP地址合成较大的、具有更多主机地址的(路由域)
8.Internet采用分层的路由选择协议,并且将整个Internet划分为许多较小的自治系统AS。一个自治系统最重要的特点就是它有权自主决定在本系统内应采用何种路由选择协议。自治系统内部的路由选择称为(域内路由选择)自治系统之间的跌幅选择称为(域间路由选择)
9.TCP是一种可靠的传输服务协议,它使用(确认机制)松查数据是否安全和完整地到达:使用(滑动窗口机制)来完成流量控制的目的。
10.Ad hoc网络具有以下几个特点:自组织、(对等式)、多跳路由、(无线移动网络)无线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