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进行线性变换(能控/能观分解)后,状态变量的物理意义已经发生变化。
原问题我想问的意思其实是,任给一个矩阵A,可否知道每个状态是否可观/可控,应该可以用PBH判据判断【不太确定】
应该是对应的闭环传递函数,是直接连接输入和输出、没有反馈部分的
——但是要注意 在现控中往往没有开环/闭环概念
回答:就是能控能观分解呗
注:上面的部分也可以改成积分环节和惯性环节串联
能控结构图
从输入唯一性和三个积分环节入手,确定三个变量的顺序
【 x 3 x_3 x3?和输入有关,更靠近输入】
能观结构图
从输出唯一性和三个积分环节入手
【 x 3 x_3 x3?和输出有关,更靠近输出】(和能控性中的完全相反)约旦标准型
根据特征值数目不同,有不同条支路并联
- 能控选取方式
{ x 1 = y x 2 = y ˙ ? x n = y ( n ? 1 ) \left\{\begin{array}{c} x_{1}=y \\ x_{2}=\dot{y} \\ \vdots \\ x_{n}=y^{(n-1)} \end{array}\right. ? ? ??x1?=yx2?=y˙??xn?=y(n?1)?- 约旦选取方式
{ X 1 ( s ) = 1 s ? λ 1 X 2 ( s ) ? x ˙ 1 = λ 1 x 1 + x 2 X 2 ( s ) = 1 s ? λ 1 X 3 ( s ) ? x ˙ 2 = λ 1 x 2 + x 3 X 3 ( s ) = 1 s ? λ 1 U ( s ) ? x ˙ 3 = λ 1 x 3 + u X 4 ( s ) = 1 s ? λ 2 U ( s ) ? x ˙ 4 = λ 2 x 4 + u ? X n ( s ) = 1 s ? λ n ? 2 U ( s ) ? x ˙ n = λ n ? 2 x n + u \left\{\begin{array}{c} X_{1}(s)=\frac{1}{s-\lambda_{1}} X_{2}(s) \Rightarrow \dot{x}_{1}=\lambda_{1} x_{1}+x_{2} \\\\ X_{2}(s)=\frac{1}{s-\lambda_{1}} X_{3}(s) \Rightarrow \dot{x}_{2}=\lambda_{1} x_{2}+x_{3} \\\\ X_{3}(s)=\frac{1}{s-\lambda_{1}} U(s) \Rightarrow \dot{x}_{3}=\lambda_{1} x_{3}+u \\\\ X_{4}(s)=\frac{1}{s-\lambda_{2}} U(s) \Rightarrow \dot{x}_{4}=\lambda_{2} x_{4}+u \\ \vdots \\ X_{n}(s)=\frac{1}{s-\lambda_{n-2}} U(s) \Rightarrow \dot{x}_{n}=\lambda_{n-2} x_{n}+u \end{array}\right. ? ? ??X1?(s)=s?λ1?1?X2?(s)?x˙1?=λ1?x1?+x2?X2?(s)=s?λ1?1?X3?(s)?x˙2?=λ1?x2?+x3?X3?(s)=s?λ1?1?U(s)?x˙3?=λ1?x3?+uX4?(s)=s?λ2?1?U(s)?x˙4?=λ2?x4?+u?Xn?(s)=s?λn?2?1?U(s)?x˙n?=λn?2?xn?+u?
传递函数
矩阵类型
分析:如果产生零极点对消,相当于对应的状态变量“消失了”。因此之前的“全1行/列”中,该状态变量对应的1可以改为0
举例:传递函数如图
传递函数
矩阵类型
此时应该先提取常数项,变成分母阶次比分子高,再进行操作
注意此时的输出,需要加u的常数项倍
注意把积分环节改成延迟环节
e A t = Φ ( t ) = L ? 1 [ ( s I ? A ) ? 1 ] e^{A t}=\Phi(t)=L^{-1}\left[(s I-A)^{-1}\right] eAt=Φ(t)=L?1[(sI?A)?1]
Φ
(
t
1
)
?
Φ
(
t
2
)
=
Φ
(
t
1
+
t
2
)
\Phi(t_1)\cdot\Phi(t_2) = \Phi(t_1+t_2)
Φ(t1?)?Φ(t2?)=Φ(t1?+t2?)
x
(
t
)
=
Φ
(
t
)
x
0
=
e
A
t
x
0
,
t
>
=
0
x(t)=\Phi(t)x_0=e^{At}x_0, t>=0
x(t)=Φ(t)x0?=eAtx0?,t>=0
结合拉式变换法,用反拉式变换轻松求得答案。
e A t = Φ ( t ) = L ? 1 [ ( s I ? A ) ? 1 ] e^{A t}=\Phi(t)=L^{-1}\left[(s I-A)^{-1}\right] eAt=Φ(t)=L?1[(sI?A)?1]【拉氏变换】
第一步:求状态转移矩阵,注意拉氏反变换相关知识
第二步:状态响应,【阶跃】结合【积分】极大优化运算
题型如下图所示:
G m × r G_{m\times r} Gm×r?
拆分
可控
可观
可控性判断:
M
=
(
B
,
A
B
,
A
2
B
,
.
.
.
,
A
n
?
1
B
)
M=(B, AB, A^2B, ..., A^{n-1}B)
M=(B,AB,A2B,...,An?1B)
可观性判断:
N
=
(
C
,
C
A
,
C
A
2
,
.
.
.
,
C
A
n
?
1
)
T
N=(C, CA, CA^2, ..., CA^{n-1})^T
N=(C,CA,CA2,...,CAn?1)T
可控,同约旦块看最后一行B,可观看第一列C
相同特征值的不同约旦块之间需要线性无关才能保证可控/可观
前提条件:系统能控
做题经验:求出特征值后,A可以由特征方程的系数得到而不用求
T
c
T_c
Tc?;但是求C要费点劲(结合变换矩阵T)
【没有
a
0
a_0
a0?项】
其中,
R
c
R_c
Rc?的前
n
1
n_1
n1?列,是判别矩阵M中的任意线性无关的
n
1
n_1
n1?列,剩下的列任取,保证
R
c
R_c
Rc?可逆即可
这里的可控针对的是变换后的状态变量,和原来的
前提条件:系统能观
做题经验:求出特征值后,A可以由特征方程的系数得到而不用求T;但是求B要费点劲(结合变换矩阵
T
0
?
1
T_0^{-1}
T0?1?)
![在这里插入图片描述](https://img-blog.csdnimg.cn/8cf98344f7c443499d9062b0222b89a6.png =50 0x)
其中,
R
o
?
1
R_o^{-1}
Ro?1?的前
n
1
n_1
n1?行,是判别矩阵M中的任意线性无关的
n
1
n_1
n1?行,剩下的行任取,保证
R
o
R_o
Ro?可逆即可
例题
要求:变换矩阵T非奇异
推导过程
传递函数不变、特征值不变、系统【注意,是系统不是矩阵A】的可控可观性不变
对应:特征值无重根的情况
方法:找特征向量进行相似对角化
矩阵
对应变换公式
经判断,A是友矩阵,线性变换为范德蒙德行列式
注意,k的下标和s前的系数是一致的,状态反馈后系统零点未改变
在此方法下,分母就是特征多项式,分子不变,因为状态反馈不改变系统零点
进行能控分解后,系统镇定的充要条件是不可控部分特征值为负,因此基本套路如下:
转换方法如下
类似地,输出反馈的话是左乘 ( T o ? 1 ) ? 1 (T_o^{-1})^{-1} (To?1?)?1【都是对:能直接得到的矩阵 求逆,一个是左乘,一个是右乘】
参考上面的可控性判断,主流方法是判断不可控的部分是否稳定,这个是判断不稳定的部分是否可控
能控分解
状态反馈配置可控部分
将能控分解矩阵对应的反馈系数
K
K
K转为线性变换前反馈系数
K
0
K_0
K0?
纯粹就是套模板
本质上是状态反馈
??另一种表述
设计观测器和进行状态反馈实际上是完全分开的
注意最后一步取了一个模长
原理是利用通过调整输出对应的输出矩阵,可以获得一部分状态变量的观测值,从而减小传感器的数量等等。
类似能观分解,能观分解中的矩阵选择,都是“一部分取原来的,一部分保证非奇异”
区别在于,可观分解是判据阵 前m-1行,这个是输出阵 后m行
T
?
1
T^{-1}
T?1满足以下要求:最后m行为原输出矩阵C,上面的其他行任取,保证非奇异即可
然后以T为非奇异线性变换矩阵,进行线性变换
通常情况下,对输出y相关变量进行矩阵操作时,往往直接得到的是逆
完成线性变换后,可将A矩阵视为 A 11  ̄ , A 12  ̄ , A 21  ̄ , A 22  ̄ \overline{A_{11}},\overline{A_{12}},\overline{A_{21}},\overline{A_{22}} A11??,A12??,A21??,A22??【加横线代表和之前不一样】
按照
A
11
,
A
21
A_{11},A_{21}
A11?,A21?进行极点配置
f
(
λ
)
=
det
?
(
λ
I
?
(
A
11
 ̄
?
G
A
21
 ̄
)
)
f
?
(
λ
)
=
(
λ
?
s
1
)
(
λ
?
s
2
)
.
.
.
(
λ
?
s
n
)
\begin{array}{l} f(\lambda)=\operatorname{det}\left(\lambda I-\left(\overline{A_{11}} -G\overline{A_{21}}\right)\right) \\ f^{*}(\lambda)=(\lambda-s_1)(\lambda-s_2)...(\lambda-s_n) \end{array}
f(λ)=det(λI?(A11???GA21??))f?(λ)=(λ?s1?)(λ?s2?)...(λ?sn?)?
这么做的原因是,原来的表达式里存在 y ˙ \dot y y˙?,不好求解
上一步结果左乘
T
T
T
x
^
=
T
x
 ̄
^
\hat {x} = T \hat{ \overline{ x}}
x^=Tx^
Step01 能观性判断+变换矩阵设计
Step02 设计降维观测器
Step03 代入两个公式
Step04 线性变换变回去
状态方程非齐次求解【积分形式】
状态方程齐次求解和
e
A
t
e^{At}
eAt表达式书写
一般矩阵化能控标准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