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TSDF三维建图,SLAM中的TSDF建图如何实现的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5日

目录

TSDF的基本原理

SLAM中TSDF建图的实现?


TSDF的基本原理

TSDF建图,即使用截断符号距离函数(Truncated Signed Distance Function)的建图方法,是一种用于3D重建和机器人导航的技术。TSDF利用所谓的“截断有符号距离函数”来构建三维模型。这个函数为每个体素(三维空间中的像素)指定一个值,该值表示该体素中心点距离最近表面的距离这种方法特别适用于从深度传感器(如深度摄像头)获取的数据,用于创建精确的三维环境模型。下面详细介绍TSDF建图的基本概念和工作原理:

  1. 有符号距离:距离值是有符号的,意味着它可以表示点在表面的内部(负值)或外部(正值)。

  2. 截断:距离值被截断在一定范围内。这意味着,只有距离表面足够近的点才会被考虑在内。这个特性减少了计算量,并提高了重建过程的稳定性。

  3. 融合多个视图:通过从不同角度获取的多个深度图像,可以逐渐构建并更新TSDF,从而得到一个连续且准确的三维场景表示。

SLAM中TSDF建图的实现?

在SLAM(Simultaneous Localization and Mapping,即实时定位与地图构建)中,TSDF(Truncated Signed Distance Function,截断符号距离函数)建图是一种常用的3D重建方法。TSDF的核心概念和实现步骤大致如下:

  1. 距离场(Distance Field):TSDF首先创建一个距离场,这是一个三维空间的格点阵列(voxel grid),每个格点(voxel)存储着到最近表面的距离值和符号。如果格点在物体表面之内,距离值为负;如果在表面之外,距离值为正。

  2. 截断(Truncation):为了简化计算和提高效率,TSDF仅考虑距离物体表面一定范围内的voxel,超出这个范围的voxel被截断,不存储其距离信息。这个截断范围是一个重要的参数,影响着地图的精度和重建速度。

  3. 数据融合(Data Fusion):当新的传感器数据(如来自深度摄像头的数据)到来时,系统会将这些数据转换成距离测量,并将其融合到当前的TSDF模型中。这个过程通常涉及到权重的设置,以平衡新旧数据的影响。

  4. 表面提取(Surface Extraction):一旦TSDF模型建立,就可以使用一些算法(如著名的Marching Cubes算法)从中提取出表面。这个过程会生成网格(mesh),可用于可视化或其他下游应用。

  5. 实时更新(Real-time Updating):在SLAM系统中,TSDF模型需要实时更新以反映环境的变化。这通常涉及到快速的数据融合和表面提取算法,以保持与传感器数据的同步。

?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neptune4751/article/details/120263693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