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能测试:测试人员借助性能测试工具,模拟系统在不同场景下,对应的性能指标是否达到预期
1:手段不同;功能测试依靠人工执行;性能测试依靠工具完成
2:目的不同;功能测试;不管在什么场景下,只要能够正常运行即可。性能测试;软件在一些极端的情况下,是不是能够正常运行
1.系统用户数:系统注册的用户
2.在线用户数:成功登录系统的用户数
3.并发用户数:大量用户同时访问系统(会对服务器产生压力;前提:必须是大量+同时)
3.1业务层面的并发用户数:同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用户数
3.2服务器层面的并发用户数:同时向服务器发送请求的请求数量
1.用户响应时间;比如我在浏览器输入url;然后回车到页面显示内容;这个就是响应时间。
2.请求响应时间;服务器收到请求;到响应做出来发送过去的时间。
事务:一个整体流程;是指一组密切相关的子操作的组合。比如:一笔电子支付操作,后台处理的时候可能需要经过会员系统,账务系统,支付系统,银行系统等,这就是是一个关于支付事务里面包含的操作。
**事务响应时间:**这个事务操作过程花费多少时间。
每秒事务通过数:每秒系统能够处理的事务数。它是衡量系统处理能力的重要指标。
比如:
YB地铁检票机:
只有10台进站检票的机器,1台机器1秒能进1个人
并发用户数为5,则TPS为5
并发用户数为10,则TPS为10
并发用户数为100,则TPS仍为10
用户点击量:点击产生的请求数量;不能衡量软件的性能;用点击率来衡量。
用户点击率:点击量/时间
比如:每秒点击数代表用户每秒向Web 服务器提交的HTTP请求数。点击率越大,服务器压力越大。这里的点击并不是鼠标的一次点击,一次点击可能有多次HTTP请求。
吞吐量:用户一次请求和服务器之间的数据交互量;也不能用于衡量软件性能
比如:服务器A处理了100M数据;服务器B处理10M数据;当然不能性能谁好;还得看时间
吞吐率:吞吐量/时间
思考时间:用户在对软件进行操作的时候,每一个操作中间间隔时间
比如:我在浏览器搜索框输入web到点击百度一下;这是一定会有时间间隔的;这个间隔时间就是思考时间;不可能直接同时触发
资源利用率:不同系统资源的使用情况。包含CPU,内存,硬盘,网络等
基准性能测试:让系统在正常情况下运行;观察软件性能指标;软件在刚上线的时候需要进行性能摸底测试
负载性能测试:验证软件在一定的压力情况下运行,观察性能指标是否出现了拐点
压力性能测试:系统处于饱和情况下,观察系统性能指标;往往容易把系统搞崩溃
验证系统在一个持续的时间段内运行,在这个运行时间段,观察系统各项性能指标是否正常。比如:持续一天、一周、一个月、一个季度、一年、两年半
功能测试执行流程:需求分析 -> 测试计划 -> 测试设计 - >测试执行 -> 测试评估(测试报告)-> 上线
性能测试执行流程:需求分析 ->测试计划 -> 选择一款性能测试工具 ->性能测试脚本编写-> 执行性能测试脚本
->产出一个性能测试报告
性能测试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