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读写磁盘,如果都是采用directIO的话,效率太低,所以我们在读写磁盘上加了一层缓存,page_cache。读的话,如果page_cache有的话,就不用向磁盘发出请求。写的话,也直接写入的page_cache就行了,异步刷回磁盘(操作系统不crash,不会丢失)。
如果查看page_cache的大小:cat /proc/meminfo
而SwapCached是在打开了Swap分区后,把Inactive(anon)+Active(anon)这两项里的匿名页给交换到磁盘(swap out),然后再读入到内存(swap in)后分配的内存。由于读入到内存后原来的Swap File还在,所以SwapCached也可以认为是File-backed page,即属于Page Cache
?第一种比第二种更加高效,毕竟少了用户态和内核态的复制。
cat /proc/vmstat | egrep "dirty|writeback" 可以查看这个过程
?
回收内存时发生抖动是因为触达了慢速度路径
也可能是NUMA配置不佳。但相比内存回收的危害而言,NUMA带来的性能提升几乎可以忽略,所以配置为0,利远大于弊。
进程会通过inode来找到文件的地址空间(address_space),然后结合文件偏移(会转换成page index)来找具体的Page。理解为inode是Pagecache Page(页缓存的页)的宿主(host),如果inode不存在了,那么PageCache Page也就不存在了。
可以这样查看。
当我们执行echo 2来drop slab的时候,它也会把Page Cache给drop掉,很多运维人员都会忽视掉这一点。并且操作系统回收slab(innode)的memory时也同样可能发生这种情况。
1.
2.是通过memory_cgroup来将他管理起来
memory cgroup提供了几个内存水位控制线memory.{min, low, high, max} 。
memory.max- 这是指memory cgroup内的进程最多能够分配的内存,如果不设置的话,就默认不做内存大小的限制。
memory.high- 如果设置了这一项,当memory cgroup内进程的内存使用量超过了该值后就会立即被回收掉,所以这一项的目的是为了尽快的回收掉不活跃的Page Cache。
memory.low- 这一项是用来保护重要数据的,当memory cgroup内进程的内存使用量低于了该值后,在内存紧张触发回收后就会先去回收不属于该memory cgroup的Page Cache,等到其他的Page Cache都被回收掉后再来回收这些Page Cache。
memory.min- 这一项同样是用来保护重要数据的,只不过与memoy.low有所不同的是,当memory cgroup内进程的内存使用量低于该值后,即使其他不在该memory cgroup内的Page Cache都被回收完了也不会去回收这些Page Cache,可以理解为这是用来保护最高优先级的数据的。
那么,如果你想要保护你的Page Cache不被回收,你就可以考虑将你的业务进程放在一个memory cgroup中,然后设置memory.{min,low} 来进行保护;与之相反,如果你想要尽快释放你的Page Cache,那你可以考虑设置memory.high来及时的释放掉不活跃的Page Cache。
定位方法论
当然这套分析方法论不仅仅适用于Page Cache引发的问题,对于系统其他层面引起的问题同样也适用。让我们再次回顾一下这些要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