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缘参悟-121] :实修 - 什么是实修、正见、开悟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9日

目录

一、实修概述

1.1. 实修的目标是什么?

1.2 人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1.3 实修的无烦扰痛苦的目标与傻乐的区别?

1.4?什么是实修?

1.5 修“什么”?修身、修心、修业、修言、修行、修德、修智、修灵


一、实修概述

1.1. 实修的目标是什么?

“目标”: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在认知周围世界上,能够透过现象看到本质,达到某种较高的认知境界,并让这种状态成为自己自然而然的状态,而非刻意的状态,让自己远离烦恼和痛苦,返璞归真,遵循自然规律,包括生死轮回和万物一体

然而达到这个过程的途径却需要刻意,主动的,即通过刻意的学习和行动,重构自己现有的、已有的神经系统的连接方式,从而重构自己过往的、已有的、让自己痛苦的认知、行为方式等。这个过程既是刻意的,也是人为的,是主动学习的过程,也是主动实践的过程。尤其是刚开始,个人当下的状态(痛苦、迷茫、贪嗔痴)与目标的状态相差甚远的情况下,越需要认为的、刻意的学习和行为的改变。当随着个人的状态离目标状态越近,这种人为、刻意的成分越来越少,直到自然而然。

1.2 人痛苦的来源是什么?

人痛苦的来源可以有多种不同的因素和层面。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痛苦来源:

  1. 生理层面:身体健康问题、慢性疾病、疼痛、残疾等生理因素也可以导致人痛苦。

  2. 心理层面:内心的痛苦主要来自于负面情绪(如焦虑、恐惧、愤怒、悲伤等),以及心理压力、自卑感、失去希望等心理状态。这些情绪和状态可能是由于外界的压力、生活事件、人际关系问题、心理创伤等引起的。

  3. 社会层面:社会环境和文化背景对个人产生的影响也会带来痛苦。社会不公平、歧视、贫困、失业、孤独等问题都可能使人感到痛苦和无助。

  4. 存在层面:对生命意义、存在的目的和价值的质疑和困惑也会导致痛苦。人们常常在寻找生活的意义和满足感上感到挣扎。

上述痛苦的根源在一个“人”字。“人”字代表了生理的小我,心理的小我,社会关系中的小我,以及社会文化、传统赋予“人”的各种概念,以及这些概念给人带来的各种痛苦

1.3 实修的无烦扰痛苦的目标与傻乐的区别?

天生的弱智和傻子是没有痛苦的,他们眼里没有世俗,没有对不可见未来的焦虑,从这个角度看,实修的目标就是要到达这种状态。但实修所追求的无痛苦的状态和简单的傻乐有根本性的区别。

  1. 意识和觉知:实修所追求的无痛苦的状态不是简单的追求愚蠢或无知乐趣,而是通过深入觉知和意识的提升来达到的。实修者通过正念、冥想和内观等实践,培养对内心世界和外部环境的觉察能力,从而超越痛苦、负面情绪和纷扰的束缚。一个是无知,一个是觉知,这两种状态都是无痛苦,中间是一知半解,是痛苦。

  2. 深度体验:实修追求的无痛苦状态是经过深入探索实践的结果,是一种内在的心境和境界。它不仅关注消除痛苦,还追求平和、喜悦和智慧的境界,使人能够在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苦难时保持内在的坚定和平静。它是感知痛苦、理解痛苦、接纳痛苦、超过痛苦的过程。

  3. 悟性和智慧:实修追求的无痛苦状态往往涉及对生命和存在深刻理解。实修者通过对智慧和悟性的培养,逐渐超越个体的痛苦和欲望认识到痛苦的本质,并寻找解脱之道。它是突破自我、小我,超越自我痛苦,俯瞰芸芸众生(包括生理和心理的小我)之后的释然、豁达。让精神承载于生理的我,从又脱离自我,脱离小我,从而,又能够帮助自我,引导、指引自我。让生理、心理、社会的小我能够超越芸芸众生,潇洒自如在现实世界中行走,让生理、心理、社会中的“小我”没有痛苦,更加的快乐,自己掌控自己的人生。这是傻乐完全达不到的状态!即自我成就!!!这是与傻乐最根本的区别!!!

????????总的来说,实修所追求的无痛苦状态是一种内在的、深度的心境,通过对觉知、意识和智慧的培养而实现。它不同于简单的傻乐,而是通过深入体验和领悟生活的本质,超越痛苦,获得内心的平静和智慧。

1.4?什么是实修?

实修是指通过实际的修行实践来增强自己的内心力量,达到某种境界的修行方法。

“实”:实践、行动、行为,是相对于学习纯粹的理论知识而言的,重在“行”,而不是重在“知”,在日常的行为活动中

“修”:学习为了达到某种境界而进行的修正自己行为的方法。

在佛教中,实修是指通过持戒、修定、闻思修等一系列方法,达到消除烦恼,返璞归真等目的的修行方式。实修需要持之以恒、认真地进行,并且结合指导和经验教训,才能取得好的效果。

1.5 修“什么”?修身、修心、修业、修言、修行、修德、修智、修灵

“修身、修心、修智、修行、修言”是五种修炼方式,这些方式常被各种宗教、哲学和传统文化用来强调个人修身自律的重要性,以便个体得以达到更高层次的境界。

  1. 修身:指通过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饮食和作息习惯来强化身体,并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2. 修心:强调塑造个体的内心品质,包括洞察力、勇气、恒心、正念等。通过修心可以提高个体的心境,澄清思维,辨别是非,从而提高人们的道德水准。

  3. 修言:即是在措辞方面尽可能地铺陈明白,表述清晰。只有通过修整措辞,才能让人更好的了解自己的意思。“修言”更多是从沟通、表达等方面考虑,通过合理、恰当、理智的言行去带动自己和他人的改进,达到社会共融、和谐、进步的目的。

  4. 修行:指锻炼个体的理念、态度和行为。通过自我反省和提高个体的修身、修心、修智等方面的素质,使个体能够具有远大的理想和恒心,进而达到过上更具意义的生命的目的。

  5. 修业:修业是指通过学习、钻研特定的学问和技能来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它包括在学业上不断钻研和提高,也包括在事业或工作领域上的专业能力的修炼。通过不断修业,个体能够拓展知识、增强技能,提高在社会中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

  6. 修德:修德是对自身道德品质和道德规范的培养与践行。它强调培养善良的品德、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准则,以及遵守道德规范和伦理。通过修德,个体能够提高道德境界,塑造良好的品格和道德行为。

  7. 修智:是培养智慧和敏锐需要不断研究、探索和思考的一种修炼方式。 通过不断学习和探索,培养个体的思维能力和智慧,提高判断和理解能力,进而增加个体在社会生活中的智慧和领导力。

  8. 修灵:是一个个体内在成长和觉醒的过程,它让个体深入了解自己的本质和与更高层次的存在之间的联系。修灵是通过修行和培养个体心灵层面的修炼方式,旨在提升个体的灵性和内在境界。每个人的修灵之路都是独特的,取决于个体的意愿、选择和实践。通过修灵,个体可以体验到更大的内在平衡、和谐和内在的喜悦。

这五个方面的修炼是相互关联,一个方面的强化也会带动其他方面的提升。它们都是实现自我提高和成长的重要途径,有助于维系人类的天性和共同价值观。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HiWangWenBing/article/details/135266385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