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优化 MySQL 性能

发布时间:2023年12月27日

1. MySQL性能调优简介

MySQL作为最流行的数据库管理系统之一,被大量公司采用作为数据库,在数据存储和检索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要使 MySQL 获得最佳性能,不仅仅是设置数据库就能达到的,而需要深入研究系统。
请添加图片描述
在性能优化里非常重要的一点是不存在一刀切的解决方案。每个 MySQL 设置,无论业务时数据密集型的还是应用程序,都需不断调试到最佳的性能。从CPU的计算能力到InnoDB和内存处理的各个方面,都需要调整。

本文将讨论MySQL性能优化的基本步骤和策略,包括:从硬件配置、操作系统调整、 SQL 查询细化和索引。

2. MySQL 的系统级优化

在 MySQL 的系统级优化中涉及调整硬件和操作系统,这与应用级调优不同,应用级调优更多的是细化 SQL 查询和数据库结构。系统级调整侧重于增强基本配置(例如处理能力、内存管理和网络配置),以确保它们与MySQL的要求同步。

MySQL 的系统级优化需要综合考虑MySQL的 不同应用场景的负载和需求。无论是处理读取密集型分析系统还是写入密集型,调整思路都必须与MySQL应用场景保持一致。

2.1 硬件注意事项

  • CPU 运算能力: 强大的 CPU 对MySQL的性能影响非常大。更多核心可以提高并发性,特别是对于写入繁重的场景或运行多个实例时非常有效。
  • CPU 缓存大小: 更大的 CPU 缓存可以显著提高性能。它们降低了内存访问的成本,对于具有频繁读取模式的场景特别有益。
  • InnoDB 缓冲池: InnoDB 存储引擎使用缓冲池在内存中缓存数据和索引,故而将服务器的大部分内存分配给 InnoDB 缓冲池(在专用服务器上高达 80%)可以极大地提高性能。
  • 避免交换: 尽量避免 MySQL 不会交换到磁盘,因为磁盘 I/O 比内存访问慢得多。这可以通过仔细调整 MySQL 缓冲区的大小和操作系统的配置来实现。
  • SSD 与 HDD:与 HDD 相比,SSD 提供更快的数据访问速度。为了实现平衡,您可以使用 SSD 来存储经常访问的数据(例如数据库和索引),使用 HDD 来存储备份和不太重要的数据。

请添加图片描述

2.2 操作系统设置

  • I/O 调度:在操作系统中,I/O 调度对于优化磁盘读写操作的顺序和优先级至关重要。通过调整 I/O 调度程序,可以更有效地处理MySQL的磁盘操作。
  • Swappiness:在 Linux 系统中,“swappiness”参数控制内核将进程从物理内存移出到交换磁盘上的趋势。通常建议数据库服务器将其设置为较低的值(例如 10-20),以减少对基于磁盘的交换的依赖并更有效地利用 RAM。
    2.3 网络配置
  • TCP 缓冲区大小: 调整 TCP 缓冲区大小会显著影响 MySQL 的性能,尤其是在网络密集型的场景中。较大的缓冲区有利于高延迟的网络环境。
  • 积压设置: TCP 积压设置定义队列中待处理连接的最大数量。如何预计会有大量突发连接的情况下,增加此限制会有所帮助,防止连接超时和丢失。
  • 禁用不必要的网络服务:关闭对数据库服务器不重要的服务可以减少网络流量,从而最大限度地降低网络拥塞和潜在安全漏洞的风险。

3. MySQL应用优化

MySQL应用优化需要改进MySQL配置并采用有效的数据库管理策略。包括调整 MySQL 的配置、优化索引策略以及选择适当的存储引擎等。这些调整可以提高数据库的效率并实现快速的数据检索和处理。

3.1 查询优化

要编写高效的 SQL关键在于简单和精确,仅检索绝对必要的数据。例如,在 SELECT 语句中使用特定的列名,而不是使用 SELECT *。此外,尽可能有效地利用 JOIN 而不是子查询,因为 JOIN 通常执行效率更高。
请添加图片描述
定期识别和优化运行缓慢的查询。MySQL 的 EXPLAIN 语句等工具在这里非常有用,因为它们解析了 MySQL 如何执行查询的步骤。

找到带有全表扫描的查询或那些不必要地对大量数据进行排序的查询。重写这些查询,将它们分成更小的部分,甚至改变数据的存储方式都可以带来显著的改进。

3.2 索引策略

正确的索引对于提高查询性能至关重要,对 WHERE 子句和 JOIN 条件中最常用的列建立索引。但是,请小心过度索引,因为这会减慢写入操作。根据不断变化的查询模式和数据定期检查和更新索引。

当查询涉及多个列时,复合索引(多个列上的索引)可能非常有效。复合索引中的列顺序至关重要,理想情况下,它应该与查询的 WHERE 子句中的列顺序相匹配。
例如,如果查询经常按 A 列和 B 列的顺序进行筛选,则 (A, B) 上的复合索引将比 (B, A) 上的复合索引更有效。

3.3 调整 MySQL 的缓存系统

正确配置查询缓存可以通过将结果集存储在内存中来提高重复查询的性能。

  • query_cache_size: 查询使用缓存的内存量。较大的缓存可以存储更多的结果,但也不要分配过多的内存,因为这可能会影响其他操作。建议的起始点是总可用内存的 10% 到 20%。
  • query_cache_type:设置缓存的运行方式。将其设置为 1 会启用所有查询的缓存,而设置为 2 则仅允许缓存使用 SQL_CACHE 显示声明的查询。对于一般用途,将其设置为 1 通常是有效的,但对于一些更精细的控制,设置为 2 可能更有利。

3.4 选择适合的存储引擎

如果需要事务支持、行级锁定以及数据完整性的保障,通常选择 InnoDB。如果对于读取速度更为关键,而对事务和数据完整性的支持较少关注,可能会考虑使用 MyISAM。在实际应用中,有时也可以根据具体表的特性选择不同的存储引擎。

3.5 MySQL 配置调优

InnoDB 已成为 MySQL 存储引擎中使用更多。对 InnoDB 配置的调整可以对性能产生积极影响。

  • Innodb_buffer_pool_size: 理想情况下,应将其设置为总内存的 50% 到 70% 作为起点,但绝不能超过数据库的总大小。
  • Innodb_log_file_size: 典型设置范围为 128M 到 2G。该大小应足以容纳大约一小时的日志。监视日志空间使用情况 — 如果持续使用超过 50%,则增加日志文件大小可能会有好处。
  • Innodb_flush_log_at_trx_commit: 此设置控制日志刷新行为。默认设置“1”可确保最大的耐用性,而“0”或“2”可以以较低的耐用性为代价来增强性能。
  • Innodb_flush_method: 将其设置为 O_DIRECT 可以绕过双缓冲,从而避免相关的性能损失。
  • Innodb_file_per_table: 启用此选项(将其设置为“ON”)将为数据库中的每个表创建一个单独的 InnoDB 表空间。
  • Innodb_stats_on_metadata: 禁用此选项(设置为“OFF”)可防止频繁更新 InnoDB 统计信息,从而可能显着提高读取速度。
  • Innodb_buffer_pool_instances: 一般建议将其设置为“8”,除非缓冲池大小小于 1G,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将其设置为“1”。此设置优化了缓冲池的管理,特别是在具有大量内存的系统中。

3.6 定期数据库维护实践

定期优化和维护表是数据库平稳运行的关键。主要包括:

  • 对表进行碎片整理:随着时间的推移,随着数据库表中数据的添加、删除或更新,可能会出现碎片。定期对表进行碎片整理有助于回收未使用的空间并提高查询性能。在 MySQL 中,使用 OPTIMIZE TABLE 命令来消除碎片。
  • 归档旧数据:归档不再活跃使用的旧数据是有益的。归档有助于减小活动数据库的大小,从而实现更快的备份、更快的维护任务并提高整体性能。归档数据可以存储在单独的数据库或不同的存储介质中,以用于历史分析或记录保存目的。
  • 监控和清理磁盘空间:确保有足够的磁盘空间对于数据库操作至关重要。定期监视磁盘空间使用情况并清理不必要的文件可以防止与磁盘空间短缺相关的问题,从而导致数据库崩溃或性能下降。
  • 检查并修复损坏的表: 定期检查表是否损坏并根据需要进行修复非常重要。MySQL 的 CHECK TABLE 和 REPAIR TABLE 命令可以完成此动作。

4. 总结

本文介绍了MySQL的综合性能优化策略,包括系统级优化和应用级优化。没有一个万能的性能优化方案,我们需要对每MySQL设置,无论业务能力和场景,以及硬件资源不断做调整优化,从而获得最佳的性能。

文章来源:https://blog.csdn.net/guohuang/article/details/135225489
本文来自互联网用户投稿,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不拥有所有权,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