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
堆是一种数据结构,本质上是一个特殊的树结构,它是一个完全二叉树,其中每个节点的值都大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对于大堆)或者小于等于其子节点的值(对于小堆)。
根据以上定义,一个数据结构可以称为堆有两个条件:
其中,每个父节点的值大于其子节点的值称为大堆,每个父节点的值小于其子节点的值称为小堆。
以下就是一个大堆:
由于堆具有一定的规律,所以比一般的二叉树更有实际意义,比如堆排序以及TopK问题。
堆一般用顺序表或数组来实现,那么一个树状结构要如何放到线性表或数组中呢?
一般而言,我们的处理方式是对树进行层序遍历,将每一层按顺序放到线性结构中,如下:
后续我们的实现堆,也是通过顺序表的结构,因为这一种结构更常见,实际意义也更高。但是在分析问题是,利用树结构会更加直观。
基本结构:
typedef int HPDataType;
typedef struct Heap{
HPDataType* a;
int size;
int capacity;
}HP;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小堆。下面对每一行代码进行详细解析:
typedef int HPDataType;
这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HPDataType
的新类型,它是int
类型的别名。这个别名将用于定义堆中的元素的类型,当后续需要用堆存储其它数据类型时,直接在此处修改即可。
typedef struct Heap{
HPDataType* a;
int size;
int capacity;
} HP;
这行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Heap
的结构体类型,同时给这个结构体类型起了一个别名HP
。Heap
结构体包含了三个成员变量:
a
是指向HPDataType
类型的指针,它将用于存储堆的元素。size
表示当前堆中的元素个数。capacity
表示堆的最大容量,即可以容纳的元素个数的上限。这个结构体定义了一个数据结构,其中元素的类型为HPDataType
。
综上所述,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HP
的最小堆数据结构,其中堆的元素类型为HPDataType
,堆的元素存储在数组a
中,堆的当前元素个数存储在size
中,堆的最大容量存储在capacity
中。
//初始化
void HeapInit(HP* php)
{
assert(php);
php->a = NULL;
php->size = 0;
php->capacity = 0;
}
这段代码定义了一个名为HeapInit
的函数,该函数的参数是一个指向HP类型的指针。
函数开始使用assert
宏来确保传入的指针不为空,如果为空则会终止程序运行。
接着,函数通过指针php
来访问HP
结构体的成员变量。
首先,将
php->a
设置为NULL
,表示堆中的元素数组为空。
然后,将
php->size
设置为0,表示堆中当前元素个数为0。
最后,将
php->capacity
设置为0,表示堆的容量为0,意味着还没有分配内存空间。
因此,这段代码的作用是初始化一个堆,将堆的元素数组指针设为NULL,元素个数和容量都设为0。这种初始状态的堆是一个空堆,没有任何元素。
在讲解堆的其它操作之前,要先讲解堆的最重要的两个算法,这两个算法可以维持堆的有序性。
现在假设我有以下堆结构:
我现在在堆尾部插入一个数据,如何将数据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保证这个结构依然满足堆的要求?
想要将其插入到指定位置,就要使用到向上调整算法:将最后一个节点向上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首先讲解一个公式:堆结构中父节点与子节点的下标关系
假设父节点的下标为
parent
,则其左子节点的下标为 2 *parent
+1,右子节点的下标为 2 *parent
+2。
由于大堆要保证每隔父亲节点大于两个子节点,而除去最后一个节点,其它的节点已经满足堆结构了,所以此处需要将最后一个节点不断地与其父亲节点比较,如果其比父亲节点大,就交换位置,然后继续和新的父亲节点比较,直到比当前的父亲节点小,或者到达堆顶为止。
图示:
在顺序表中的效果(实际效果):
代码实现:
//向上调整
void AdjustUp(HPDataType* a, int child)
{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while (child > 0)
{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
else
{
break;
}
}
}
代码详解:
void AdjustUp(HPDataType* a, int child)
该函数接受两个参数:指向数组的指针a
和待调整元素的索引child
。HPDataType
是堆中存储的元素类型。
int parent = (child - 1) / 2;
根据完全二叉树的性质,节点i的父节点索引是(i - 1) / 2
,所以计算出child
节点的父节点索引。
while (child > 0)
当child
大于0时,继续执行循环。循环的目的是将child
节点与其父节点进行比较,并根据需要进行交换。
child
节点与其父节点的大小:if (a[child] < a[parent])
如果child
节点的值小于其父节点的值,说明需要进行交换。这是一个小堆的向上调整操作。如果想要实现大堆的向上调整,需要将判断条件改为>
。
Swap(&a[child], &a[parent]);
child = parent;
parent = (child - 1) / 2;
交换child
节点和父节点的值,然后更新child
和parent
的值,使其指向交换后的节点。
else
{
break;
}
如果child
节点大于等于其父节点,说明调整完成,跳出循环。
通过这个向上调整的操作,可以将新插入的元素调整到合适的位置,以保证堆的性质。
如果堆中某个节点的值被修改,如何调整这个堆的结构保证其依然满足堆的要求?
当堆中的某个节点的值发生改变时(例如,该节点的值被修改),需要进行向下调整操作来保持堆的性质。
向下调整的基本思想是将当前节点与其子节点进行比较,并根据堆的类型(大堆或小堆)选择合适的交换操作。如果当前节点的值小于(或大于)其子节点的值,那么需要将当前节点与其子节点中的较大(或较小)值进行交换。然后,继续向下调整交换后的子节点,直到满足堆的性质为止。
示意图如下:
在顺序表中的效果(实际效果):
代码如下:
//向下调整
void AdjustDown(HPDataType* a, int size, int parent)
{
int child = parent * 2 + 1;
while (child < size)
{
if (child + 1 < size && a[child + 1] > a[child])
{
child++;
}
if (a[child] > a[parent])
{
Swap(&a[child], &a[parent]);
parent = child;
child = parent * 2 + 1;
}
else
{
break;
}
}
}
函数AdjustDown
的参数包括一个整型数组a,数组大小size
,以及一个表示待调整节点的下标parent
。
首先,计算待调整节点的左子节点下标child = parent * 2 + 1
。
然后,进入一个循环,判断child
是否越界。如果child < size
,则说明待调整节点有左子节点。
在循环中,首先判断是否存在右子节点,并且右子节点的值大于左子节点的值,如果满足这个条件,则将child
更新为右子节点的下标。
接下来,判断child
节点的值是否大于parent
节点的值。如果满足这个条件,则交换child
和parent
节点的值,并更新parent
为child
,再次计算child
的值。
如果child
节点的值不大于parent
节点的值,则退出循环。
函数结束后,即可保证以parent
节点为根的子树满足堆的性质。
为了不破坏堆的结构,我们一般会在堆的末尾插入节点,当插入完节点后,还要将这个节点放到合适的为止,那么此时就需要使用到向上调整算法将此节点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比如这样:
但是由于我们的堆结构是基于顺序表实现的,在插入最后一个元素时,还要考虑是否空间充足,从而判断是否需要扩容。
代码如下:
//插入
void HeapPush(HP* php, HPDataType x)
{
assert(php);
if (php->size == php->capacity)
{
int newCapacity = php->capacity == 0 ? 4 : 2 * php->capacity;
HPDataType* tmp = (HPDataType*)realloc(php->a, newCapacity * sizeof(HPDataType));
if (tmp == NULL)
{
perror("realloc fail!");
exit(-1);
}
php->a = tmp;
php->capacity = newCapacity;
}
php->a[php->size] = x;
php->size++;
AdjustUp(php->a, php->size - 1);
}
具体解释如下:
- 首先,使用
assert
宏确保传入的二叉堆指针php不为空。
- 如果二叉堆已满(即
php->size
等于php->capacity
),则需要扩容。这里使用了realloc
函数重新分配内存空间,新的容量为原容量的两倍。如果realloc
失败,则打印错误信息并退出程序。分配成功后,将新的空间地址保存在tmp
指针中。
- 将
tmp
指针赋值给php->a
,即将php->a
指向新的内存空间。
- 将新插入的元素
x
赋值给php->a
的最后一个位置,即php->a[php->size]
。然后,将php->size
加1,表示堆的大小增加。
- 调用
AdjustUp
函数,对刚插入的元素进行向上调整(上浮操作),以保持二叉堆的性质。具体来说,就是将x
与其父节点比较并交换,直到x
不再比其父节点小或者已经到达堆顶位置。
堆的删除要求必须删除堆顶,这样做的意义是每次都可以取出堆的最大值或最小值。
要注意,当堆顶是最大值时,最后一个节点不一定是最小值(对于大堆)。
比如这个堆结构中,最大值是第一个节点,而最小值不是最后一个节点。
那么如何直接删掉最顶上的节点呢?删掉节点后又要如何保证这个堆符合要求呢?
对于这个问题,我们采取的方法是:
将第一个节点与最后一个节点交换
然后删除尾部节点(即被交换前的第一个节点)
将堆顶节点(即交换前的最后一个节点)向下调整
示意图如下:
代码实现:
//删除
void HeapPop(HP* php)
{
assert(php);
assert(php->size > 0);
Swap(&php->a[0], &php->a[php->size - 1]);
php->size--;//删除尾节点
AdjustDown(php->a, php->size, 0);
}
以下是对代码的详细解释:
- 首先,代码使用断言来确保传入的堆指针
php
不为空,并且堆的大小php->size
大于 0。
- 接下来,代码调用
Swap
函数来交换根节点php->a[0]
和最后一个节点php->a[php->size - 1]
的值。这样就将堆顶的元素移动到最后。
- 然后,代码将堆的大小减一,表示删除了一个节点。
- 最后,代码调用
AdjustDown
函数将交换后的根节点下沉到合适的位置,以保持堆的特性。
通过这些步骤,HeapPop
函数完成了从堆中删除根节点的操作,并且保持了堆的特性。
想要得到堆顶的元素,其实就是拿到a[0]
。
//返回堆顶
HPDataType HeapTop(HP* php)
{
assert(php);
assert(php->size > 0);
return php->a[0];
}
过于简单,不做解释了。
判断堆是否为空,即判断size是不是0。
代码如下:
//判空
bool HeapEmpty(HP* php)
{
assert(php);
return php->size == 0;
}
有了以上接口,我们现在就利用堆来实现一些具体功能:
所谓TopK问题,就是在一串数据中,找到最大的K个数字。
那么我们要如何实现这样功能呢?
不少人会想到,将整个数组转化为一个大堆,然后取出堆中最前面的k个节点值,这个方法很好想,但是建堆的复杂度可不低,而且将一个数组转化为一个堆,那为什么不直接对这个数组排序?
不妨想想,我们的目的只是取出最大的k个数字,我们可以用一块空间来存储最大的k个数字。接着遍历这个数组,将目前最大的K个数字存在这个空间中,最后我们只需要遍历一次数组,就可以取出最大的K个数字了。
对于这个用于存储最大的K个数据的空间,我们要保证每次都拿出最大的K个数据中最小的1个节点去和后续的值比较,只要一个数据可以比之前数据的最大的K个数据中最小的那个数字大,那么它就可以进入当前的TopK。
那么我们要如何维护这样的一个空间,保证每次都可以取出最小的那个值呢?
答案是建一个小堆
,为什么是小堆?
因为小堆的堆顶就是这个堆中最小的数字,在对比后续数值时,将其与当前的堆顶对比即可。
整体思路如下:
- 取出数据的前K个数值,创建一个K个数的小堆
- 遍历剩余数据,将每个数据与堆顶比较,如果比堆顶大,就替换掉堆顶
- 当堆顶被替换后,为了保证堆的结构,对堆顶向下调整到合适位置。
建堆
那么要如何创建一个K个数字的小堆?
假设我们已经创建了一个可以放K个数据的数组minheap[]
以及被查找的数组a[]
。
我们只需要每次都把数据放到minheap[]
的末尾,然后将尾部向上调整到指定位置即可:
for (int i = 0; i < k; i++)
{
minheap[i] = a[i];
AdjustUp(minheap, i);
}
图示如下:
这个过程中,我们建立了一个有11个元素的堆,每次插入一个值,都将其向上调整到合适的位置。
将后续数值与节点的最小值比较
我们先前已经把数组a[]中的前K个数据取出来了,接下来就要将剩下的size-k个数据一一与堆顶比较。一旦其比当前的堆顶大,就将其向下调整到指定位置,保证堆顶依然是目前的TopK的最小值。
代码如下:
for (int i = k; i < size; i++)
{
if (a[i] > minheap[0])
{
minheap[0] = a[i];
AdjustDown(minheap, k, 0);
}
}
总代码如下:
void PrintTopK(int* a, int size, int k)
{
//------------------------------
//建立一个k个数字的小堆
int* minheap = (int*)malloc(sizeof(int) * k);
if (minheap == NULL)
{
perror("malloc fail");
return;
}
for (int i = 0; i < k; i++)
{
minheap[i] = a[i];
AdjustUp(minheap, i);
}
//-------------------------------
//将后续数字与当前的堆中数据比较
for (int i = k; i < size; i++)
{
if (a[i] > minheap[0])
{
minheap[0] = a[i];
AdjustDown(minheap, k, 0);
}
}
for (int i = 0; i < k; i++)
{
printf("%d ", minheap[i]);
}
printf("\n");
}
通过这样的一个算法,我们可以只遍历一次数组,就可以将数组中的最大的K个值取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