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从宏观的理念到具体的问题解决,研发效能行业经历了一场深刻的转型。先行者们不仅取得了显著的成就,还在面对挑战和困难时展现了他们独特的解决方法。
在成本压力和效率提升的双重挑战下,研发效能领域逐渐成熟,越来越强调知识的积累和分享。这一年中,行业先驱们踩过的坑和走过的弯路,以及他们探索出的成功模式和反面案例,构成了行业内最宝贵的财富。随着我们即将步入新的一年,这些经验和思考将成为推动行业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
在这场精心策划的圆桌讨论中,我们邀请四位行业顶尖专家——腾讯技术工程事业群 DevOps与研发效能资深技术专家——张乐、思码逸创始人兼CEO——任晶磊、微众银行研发效能负责人——余伟、 上海优川信息首席数字化架构师——何勉,同时也是参与《研发效能100问》撰写的专家,就本书进行解读,同时就其中高频、核心的问题展开深入探讨。我们希望,这次从2小时直播中摘录下来的3000字精华内容,能为您在2024年的研发效能规划中提供宝贵的启示和灵感。
扫码下载《研发效能100问》全册
01?
探讨研发效能的提升与AI的影响
何勉老师首先提出了关于研发效能提升的底层逻辑和核心路径的重要性。他强调了在不同时空背景下,经验的可复制性和可移植性的问题,提出了对案例和经验进行抽象化处理的想法。
接着,何勉老师对研发效能的底层逻辑进行了深入的阐述,指出研发效能的核心在于解决价值定义和价值创造的问题。他强调了共识的重要性以及如何确保解决方案的有效性和可推广性。
余伟老师从金融行业和互联网公司的角度出发,分享了他对研发效能底层逻辑的理解,强调了对业务需求的满足和顺畅交付的重要性。
任晶磊老师提出了一个关于研发效能的模型,强调了效益、效率和卓越能力的重要性,并强调了对研发效能本身的充分认知和对应改进的必要性。
在这个环节的最后部分,何勉老师强调了反馈系统在研发效能提升中的重要性,提出了需要构建反馈闭环,以及基于真实反馈进行改进的重要性。他指出,面对复杂的研发系统时,应当避免合成谬误,而是应该通过建立反馈机制来驱动问题的解决。
02
度量研发效能的挑战与实践
在这场深入的讨论中,张乐老师和几位领域专家共同探讨了研发效能的度量和提升策略。讨论覆盖了从选择合适的度量框架到分享具体实践的经验,为听众提供了宝贵的信息和深刻的洞见。
度量研发效能的策略
针对度量研发效能的策略问题,任晶磊老师首先强调了度量在提升研发效能中的关键作用,他提出了GQM(Goal-Question-Metric)框架的有效性,并指出不同组织阶段应采用不同的度量策略,强调度量的灵活性和针对性。紧接着,余伟老师从微众银行的实际案例出发,分享了度量系统构建的重要性。他通过分析生产和测试中的问题,展示了如何通过质量内建和专项改进来提升效能,强调了针对性地调整度量指标的必要性。
实际应用和挑战
张乐老师接着指出了度量策略的适时调整重要性。他提到,在数据积累初期,简单有效的工具可以带来巨大帮助。随着组织发展,更深入的分析和复杂的度量基础设施成为必要,说明度量策略应与组织成长同步演进。何勉老师探讨了提速与质量的关系,指出提速不必然导致质量下降,尤其在当前研发管理水平下。他认为,提高过程质量是提升效率的关键。张乐老师补充了时间尺度对效率和质量评估的影响,说明质量和效率在长期是正相关的。任晶磊老师从数据角度支持这一论点,证实了效率和质量之间的正相关性。随后讨论转向代码库管理,特别是清理未使用代码对保障代码质量的影响。余伟老师认为,适时清理未使用代码是必要的,尤其在业务定位发生变化时。他强调了此过程的慎重性,以避免新问题的产生。任晶磊老师也同意这一观点,认为良好的代码库管理对效率和质量都至关重要。
在讨论的最后,张乐老师强调了度量工具在帮助团队理解和改善研发流程中的重要作用。他强调了这些工具的赋能作用,而非限制。何勉老师补充说,度量工具应支持团队决策,而不仅仅是管理者的强制工具。专家们共同强调了数据驱动决策的重要性,以及在实际操作中对度量工具灵活应用的必要性。
03
度量和价值定义在研发效能中的角色
在这场研讨会中,专家们深入探讨了研发效能提升中的度量和价值定义。张乐老师首先提醒观众,随着直播的深入,讨论了更多尖锐的问题。
在这场研讨会上,专家们深入讨论了度量和价值定义在提升研发效能中的关键作用。其中任晶磊老师特别提及了GPT-4模型的应用及其局限性。他认为,虽然GPT-4是当前最强的模型,但其能力的边界仍然有限。因此,他建议不要过分依赖于长远的模型预测,而是应着重于当前可实现的工作流程和应用。
他提出了几个实际的应用场景,其中包括编写提交消息(commit message),写单元测试(单测),以及代码重构(refactor)。在这些场景中,GPT-4等工具能够提供实质性帮助,例如通过优化提交消息来沉淀开发历史,或者在特定上下文中生成有效的单元测试。此外,当涉及到较为复杂的代码结构调整时,GPT-4等工具可以帮助开发者完成一些现有IDE无法轻松实现的重构任务。任晶磊老师提醒大家,在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中,明确和共识的价值定义至关重要。同时,他也强调了在使用度量工具时,要注意其对团队和个人的影响,确保度量活动与组织的目标和价值观保持一致。
在价值定义和衡量方面,何勉老师强调了在数字化和智能化时代下,业务需求的不断演变和价值定义过程的探索性质。他指出,确保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达成共识至关重要,并强调了以终为始的方法。以招商银行为例,他说明了如何通过设定专题机制来实现这一点,其中每个业务需求或专题都设有明确的成功标准,建立了反馈机制。
任晶磊老师深入探讨了度量工具的中立性及其在实现价值共识方面的作用。他提出,价值定义在研发领域具有多层次性,既包括组织或团队层面的宏观目标,也涉及项目或需求层面的微观价值。他强调,管理层的讨论和对每个项目或需求的价值评分对团队确定目标和责任至关重要。此外,任晶磊老师提醒,在涉及人力资源评估时,如头数和工作量,度量应谨慎进行,确保符合组织的总体目标和价值观。
张乐老师补充道,一些团队已经开始将业务需求与系统的OKR(目标与关键结果)结合,并寻求量化某些结果,如转化率。然而,何勉老师指出,虽然这种方法理论上可行,但在实际执行中可能遇到困难。他建议采用专题机制来更有效地管理投资组合,并强调这是研发管理的核心环节。此机制不仅关注产品交付,还关注特定业务目标,形成完整的业务反馈闭环。
总体而言,这场讨论深入揭示了度量和价值定义在研发效能提升中的重要性。确保问题和解决方案之间的共识以及以终为始的方法是成功的关键。同时,专题机制为管理研发投资组合提供了有效的方式,确保业务目标与技术实施紧密相连。这些方法使团队能够灵活调整策略,以应对不断变化的业务需求。
小结
此次直播不仅是一场技术层面的盛会,更是一个多维度思维交汇的平台。专家们的深入讨论,不仅局限于技术改进的具体细节,更扩展至业务流程优化、团队协作强化以及技术创新的前沿探索。这些丰富的内容为追求高效研发的专业人士提供了一幅全景式的画卷,涉及从理念到实践的各个层面。
本次讨论的重要性在于,它为参与者揭示了在这个迅速变化的科技领域,如何有效地结合传统经验和现代技术的重要性。它强调了在追求研发效能的道路上,不仅要注重技术层面的更新,更要关注于人的因素——团队协作的艺术、创新思维的培养,以及持续学习的重要性。
作为圆桌对话的结束,这不仅仅是一个总结,更是对未来的展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思码逸期待着更多这样的交流和分享,不断推动研发效能的进步,共同迈向一个更加高效、创新和协同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