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忏悔录》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最著名的自传作品,位列世界三大《忏悔录》之一。1879年,在创作《安娜·卡列尼娜》行将结束时,因受到长期的精神困扰,作者发生思想波动,世界观剧变,写下影响了几代人的不朽名作《忏悔录》,它探讨的核心问题是:生命的意义是什么?
????????《忏悔录》主体部分写于1879年——1880年间,1882年完成后首次计划出版,但因有反对东正教内容遭到教会书刊检察机关的强烈反对,1884年第一次在日内瓦出版,第一部全俄文版于1906年出版。托尔斯泰《忏悔录》与奥古斯丁《忏悔录》、卢梭《忏悔录》并称“世界三大《忏悔录》”,与前两者相比,托尔斯泰版以对生命思考的深度见长,其思想性独具魅力,对于生命的认知也最有启发。
出身贵族(1828──1844)
1828年出生于俄国图拉省克拉皮文县雅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一个世袭贵族家庭,自幼接受贵族教育,喜爱阅读书籍。不幸一岁半丧母,九岁丧父,由姑妈彼·伊·尤什科娃带到喀山抚养。
涉世之初(1844──1850)
1844年考入喀山大学东方语言系,准备当外交官,但无心求学。次年转入法律系学习,终于1847年退学,回家经营庄园。在庄园期间,他爱护农民,屡次分发粮食周济,取消对农奴的体罚,担忧农民的处境。后来去莫斯科,进入上流社会,整日挥金如土,但最终厌倦这种生活。
参军打仗(1851──1854)
1851年追随哥哥进入高加索军队服役,同时开始尝试创作,处女作《童年》发表在1852年11月《现代人》杂志第九期,获得普遍赞誉。1854年加入多瑙河部队,志愿参加沙俄与土耳其的克里米亚战争,在此战中英勇作战,屡建战功。
游历探索(1855 ──1862)
1855年退役后,托尔斯泰到彼得堡进入文学界,结识屠格涅夫、奥斯特洛夫斯基等知名作家。后两次游访欧洲各国,看到俄国的落后之处,寻求改良进步之路。1862年结婚,脱离社交,转入宁静和睦的家庭生活。
创作里程碑I(1863 ──1869)
创作第一部里程碑式巨著《战争与和平》,波澜壮阔地展现俄国从城市到乡村广阔的社会画卷,气势磅礴地反映了1805 ──1820年间发生的一系列重大事件,轰动俄国文学界。
创作里程碑II(1873──1877)
经12次修改,完成第二部里程碑式巨著《安娜·卡列尼娜》,描绘了莫斯科至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的图景,文字细腻华美,小说艺术至巅峰境界。陀思妥耶夫斯基称:“《安娜·卡列尼娜》是欧洲文坛上没有任何一部作品可以与之相媲美的、白璧无瑕的艺术珍品。作者本人是空前绝后的艺术大师。”
思想转变(1879──1882)
受叔本华影响,托尔斯泰开始质疑生存的目的和意义,引发精神危机。在世界观剧变的情况下,写成《忏悔录》,在对自己的严酷剖析中,探索生命的终极意义。后放弃贵族生活,亲自参加体力劳动,过简朴生活。
创作里程碑III(1889──1899)
创作长篇小说《复活》,是他毕生思想、艺术探索的总结,也是对俄国社会批判最全面深刻、有力的一部著作。由于涉及对沙皇政府和官办教会狼狈为奸的实质,《复活》在发表时受到审查机关的严厉打击,删减五百多处,作家本人也被东正教至圣宗教院开除。
与世长辞(1910年)
1910年11月10日,托尔斯泰为追寻精神自由,秘密离家出走,途中患肺炎,10天后不幸病逝于阿斯塔波沃车站。后葬于自家的雅斯纳亚·波利亚纳庄园,享年82岁。
? ? ? ? 1、当我想起那段往事,依然能够清楚地回忆起,除动物本能之外,能够推动我生活的动力是──也是我当时唯一真实的信仰──“自我完善”。但是“完善”究竟是什么,它的目的为何,我说不清楚。我努力提升自己的智力水平,学习所有我能学的知识,学习生活必需的知识;
????????我努力地完善自己的意志,给自己制定一些准则,并努力去遵守;改善自己的身体,通过各种体育运动使自己更有力量,动作更灵敏;克服各种困难来培养自己的韧性,使自己的内心更强大。我认为,所有这些都属于完善。当然,最根本的是道德的完善④,但是没过多久,这一切都变成了“一般”的完善。即不是希望在自己或是上帝面前表现得更好,而是希望在别人面前能够出人头地。很快这种愿望又被另一种愿望所代替,即要比别人更有名、更有地位、更有钱。
2、这些作家以人类导师自居,却在不知道教什么的情况下教育民众。除了谋金钱和声誉,到底还为了什么写作?
3、我为了什么而活?
...? ?我结婚了。幸福的家庭生活完全转移了我对生命意义的追求。在这期间,我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家庭、妻子、孩子,以及改善生活水平上。先前对于自我完善的追求,已经演化成对一般意义层面的完善和对进步的追求,现在这种追求更是直接变成了如何让我和我的家庭尽可能地过好。
????????就这样,又过了十五年。尽管我认为,文学创作百无一用,但在这十五年间,我依然笔耕不辍。我尝到了文学创作的甜头,沉湎于高额稿酬的诱惑和这微不足道的劳动带来的赞扬,并痴迷于把它当做提高自己的物质生活水平、减少自己和大家对内心深处关于生活意义所有问题的探讨的手段。
????????我一边写作,一边把我认为是真理的东西传授给他人,教他们怎样生活,才能使自己和家庭尽可能地好。
????????我便如此活着。
除了生活和幸福的幻象以及万劫不复的死亡,生命的真相还有什么?
????????我的生活停滞不前。我能呼吸,能吃,能喝,能睡;同时却又不能呼吸,不能吃,不能喝,不能睡,行尸走肉一般。因为我已经没有想要满足而又觉得合理的欲望了。无论我想得到什么,从念起的那一刻就知道,不论能否满足这个欲望,最终的结果依然是虚妄。
????????
5、对我来说,生命失去了自己的吸引力,而我将怎样来诱导别人呢?在我还没有活出自我时,别人却把他的生命轨迹强加在我身上,虽然我不能阐述出生命的意义,但当我相信生命真的有意义时,各种各样的诗和艺术作品中的生活影像就能给予我欢乐──我愉快地打量艺术这面镜子中的生活。
????????和成千上万的普通人说的、想的、感觉到的一样。我也是这样想的,这样感觉的。我在知识中的徘徊不仅没有把我从绝望中拉出来,反而让我更加绝望。一门知识不能回答生命的问题;另一门知识虽然回答了,但却再次印证了我的绝望,并且指出,我得出的结论不是因为我的错误,也不是我病态思维的产物,相反,它向我证明,我想的都是正确的,和人类大智慧者的结论相同。
已经没有什么好骗自己的了。一切都是虚空,没来到这个世界上的人才是幸福的,死比生好,必须摆脱生命。
或无知,或享乐,或毁掉,或苟延残喘,人类就用这四种方法来摆脱生命束缚。
????????第一种解决方法就是无知。这种无知表现在对于生命中的荒谬和罪恶一无所知。这类人大部分是妇女,或者非常年轻的人,或者非常愚蠢的人,他们还不理解叔本华、所罗门、佛所遇到的那类有关生命的问题。他们既看不到垂涎自己很久的巨龙,也看不到啃食他们赖以生存的树枝的老鼠,只是自顾自地吮吸那点蜂蜜。当然这样的享受只是一时的,一旦他们发现了巨龙和老鼠,这些甜蜜也就不复存在了。我从这些人身上没有什么好学的,那些东西既然已经知道了,就装不出一副一无所知的样子。
????????第二种解决方法就是享乐。这种享乐也就是,已经了解生命的绝望和困境之后,毅然决然地享受现在的幸福,既不理会前方的巨龙,也不看身边的老鼠,心安理得地用最舒服的方式舔食蜂蜜。树枝上蜂蜜越多,他越是吃得忘乎所以。
????????我们这类人中绝大部分采纳了第二种方法。他们所处的条件使他们的利益多于困苦,而道德上的麻木使他们有可能忘记他们的有利地位是偶然的。
????????第三种方法就是借助力量和能量。这种方法就是明白了生命的罪恶和荒谬之后,毁掉生命。少数意志坚定的人是这样做的。当他们清楚地意识到生命是拿他们开的一个愚蠢的玩笑时,明白死者比生者更幸福时,领悟到最好一切都不存在时,他们就会立刻结束这个愚蠢的玩笑。结束的方法很多:上吊、投河、用刀刺进心脏、卧轨。现在我们这类人中采用这些手段的人越来越多,这些人大部分处在精力最为充沛的青壮年,还没有养成那些摧毁理智的坏习惯。我觉得这是最值得采用的方法,我也希望这样做。
????????第四种方法就是懦弱。这种懦弱在于,即便意识到生的罪恶和荒谬,知道未来什么也不会得到,仍然继续苟活。这类人知道死比生好,但却没有能力尽快去结束这场欺骗,结束自己的残生,而且似乎还在期待些什么。这是一种懦弱的方法,因为我既然知道这是最好的方法,并且这种方法又触手可及,为什么不付诸行动呢?我就是这样的人。
????????无论我们的智慧是怎样地无懈可击,都不能给予我们生命的意义。整个人类,成千上万的人仍在忙于生计,却不曾怀疑过生命的意义。
????????实际上,早在很久以前,从有我所知的生命之时起,人们就生活着,并且了解生命空虚的论断,这些论断在我面前展示了生命毫无意义的一面,但是人们仍旧活着,并且赋予了生活某种意义。
我个人通过推理得出的“生命毫无意义”的结论,就能代表全人类对待生命的看法吗?
...? 这力量迫使我注意到,我和其他几百个和我相似的人不能构成整个人类,人类的生命我还没有参悟明白。
????????我的生活圈子很小,都是些与我相同的人。当我观察这个圈子时,看到的却只是那些不明白问题的人、想去理解问题却醉生梦死来逃避的人,以及理解了问题却因自身软弱安于绝望的人。我看到的都是这样的人。我明白了,这个狭小的圈子是由学者、富人和闲人组成的,我也属于这个圈子。我那时竟觉得,这个圈子就组成了整个人类。至于亿万前人和今人,那些“他们”,从某种程度来讲,是畜生,不是人。
????????
生命短暂,转瞬即逝,有什么东西能赋予有限的生命以无限的意义?而且这种意义不会被贫穷、痛苦、死亡摧毁?
如今我明白了,一个人为了能活下去,他需要对无限视而不见,或者把有限和无限联系起来解释生命的意义。
????????和我们这些不劳而获的寄生虫相比,每日勤勤恳恳劳动着的广大人民,体会到了更多生命带来的幸福快乐。
? ? ? ?为了整个人类能够生存下去,为了延续生命并赋予生命意义,这亿万人应该对信仰有另外一种或是真正的认知。要知道使我相信信仰存在的不是我、所罗门、叔本华没有自杀这一事实,而是过去和现在都生活着,并把我们带入他们生活大潮中的亿万人。
? ? ? ?我开始和贫穷的、平凡的、没有学问的教徒接触,和朝圣者、僧侣、分裂派教徒、庄稼人接触。。。。? ?
11、意识到理性认知的错误,我就摆脱了空想的诱惑。坚信只有通过生活才能找到对真理的认识,这种信念使我开始怀疑自己生活的正确性。我终于从特立独行中解脱出来,看见了普通劳动人民的真实生活,明白了这才是真正的生活──这拯救了我。
不是生命赋予信仰意义,而是信仰赋予生命意义。信仰就是上帝,让生命超越死亡达到永恒。
????????现如今我坚信,我的生命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任何意义,这些信仰的理论对我来说不仅是必需的,而且通过不容置疑的经验得出一个结论:是这种信仰的理论赋予了生命意义。过去在我看来它们就是一种毫无意义、令人费解的说法;现在,即使我不明白这些,却知道其中蕴含某种意义,于是对自己说,应该学着去理解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