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是中国的智慧校园大数据元年,政府、企业、学校、研究者、管理者、教师、社会公众等都开始关注智慧校园大数据,相关政策文件、研究机构、学术活动、市场产品等开始纷纷出现。然而,我国的智慧校园大数据研究与实践领域整体还处于起步探索阶段,是在“摸着石头过河”,涉及一系列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如教育数据的自然采集、教育数据的安全管理与隐私保护、教育数据的无缝流转与开放共享、教育数据的深度挖掘以及学习分析等)。其中,教育数据的全面、自然、动态、持续采集是构建智慧校园大数据的基础性和先导性工作,这就需要厘清一些基本问题:教育数据的产生源头在哪里?哪些数据需要采集?有哪些常用的数据采集技术?采集时需要注意什么?
培养大数据人才、利用智慧校园大数据深化智慧校园管理促进智慧校园改革发展、使用大数据平台提高智慧校园科研水平和效率,既是智慧校园面临的重要任务,也是智慧校园发展的战略机遇。
大数据正在逐渐成为社会基础设施,成为每一家组织机构的标配。“大数据”之“大”,更多的意义在于:人类可以“分析和利用”的数据在大量增加,通过这些数据的交换、整合和分析,人类可以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价值,并让很多常态化的认知、判断、思维定式、产品形态、服务模式,形成全新的面貌和演进方向。
大数据已经引起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世界各国都在加快推进大数据战略布局。大数据产业已上升至国家战略高度,正日益渗透到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2015年9月5日,国务院发布《促进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文件指出“数据已经成为国家基础性战略资源”,并在启动的十大工程之一“公共服务大数据工程”中明确提出要建设教育文化大数据。
智慧校园大数据已经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高度重视。智慧校园大数据将首先破解传统教育面临的六大难题(发展不均衡难题、方式单调化难题、信息隐形化难题、决策粗放化难题、择校感性化难题、就业盲目化难题),助推教育的全方位变革与创新发展。
确立智慧校园大数据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与改革中的战略地位已是国家教育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智慧校园大数据是重要的国家战略资产、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科学力量与发展智慧校园的基石。
人类社会已经迎来“大数据时代”。培养大数据人才、